中印新三国贸易竞争互补关系及贸易趋势研究
2018-08-07邓靖
邓靖
摘 要:中国、印度、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重要的贸易大国,中国和新加坡以电子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印度以能源和资源类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中国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印度出口优势也集中在初级产品部门,新加坡制造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印度、新加坡的贸易竞争逐渐增加,但贸易竞争激烈程度不显著;印度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激烈;中印新三国的贸易合作关系均逐渐加深。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贸易竞争 贸易互补
一、引言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战略,对沿线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欧美等发达国家,政治和经济风险逐渐增加,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持稳定增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通过货物投资贸易与这些国家实现共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2015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其中,货物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而中国、印度、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贸易大国,具有较为显著的贸易关系,为合作共赢发展提供了美好前景根据发展情况,本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65个,具体有:中国、俄罗斯、蒙古、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亚5国、西亚北非16国、中东欧16国、独联体6国。。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可知,外贸合作取决于国家之间进出口货物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如果两个国家产业结构相似,则对外贸易的产品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对外贸易合作的空间就小,反之,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则对外贸易的产品会满足两国的市场需求,对外贸易合作的空间就大(罗伯特·J·凯伯)。因此,分析中国、印度、新加坡货物贸易竞争互补关系有助于探索中国与这些国家在重点产业的合作前景,还能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文献综述
已有文献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货物投资贸易详细情况研究极少,主要针对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以及特定贸易产品开展了一定研究,具体如下:
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的研究。胡鞍钢等(2014)在分析“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情况过程中,选取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量指标。蔡春林(2014)在对新经济体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文献中,将中国历年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情况作了全面分析。陈万灵等(2014)基于博弈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进行了分析。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关系的研究。赵翊(2014)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对中国与阿拉伯联盟20个国家进行了货物出口数据分析,测算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潜力。孙致陆等(2013)对1995年至2012年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开展了实证分析。Chen.Mo(2011)研究发现,中国与海湾国家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基础。李敬等(2017)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三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定产品贸易的研究。Hu(2015)对中国和中亚地区在油气方面的合作潜力作了全面研究。李敬等(2016)分析了中俄印新国家货物贸易的特点。Simeone(2012)分析了俄罗斯发展森林产业在中国市场需求动因。Wang(2010)分析了Appalachia地区发展木材产业在中国的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文献对我们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是,本文对于中印新三国的货物贸易竞争互补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一带一路”研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一是采用网络方法来分析中印新三国的货物贸易情况,能够从总体和结构视角进一步揭示中印新三国的货物贸易功能特征。二是采用最新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2012)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数据,涉及商品近100类、6000余种。三是聚焦于中印新三国,能够全面细致分析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货物贸易潜在市场状况。
文章后续章节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从总量和结构视角分析中印新三国货物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演变趋势;第四部分分析中印新三国货物贸易竞争互补关系及变化趋势;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三、中印新三国贸易基本特点及演变趋势
(一)货物进出口规模及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UNCTAD)的数据分析可知,2005年,中国、印度、新加坡货物出口总规模达到10253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37.01%,占全球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9.82%;2016年,中国、印度、新加坡货物出口总规模达到26918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46.89%,占全球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19.23%;2005年至2016年,中印新三国出口规模增加了162.54%,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规模的比重、全球出口规模的比重分别增加了9.88个百分点、9.41个百分点。
2005年,中国、印度、新加坡货物进口总规模达到8902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总规模的比重为37.95%,占全球进口总规模的比重为8.85%;2016年,中国、印度、新加坡货物进口总规模达到22322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总规模的比重为47.52%,占全球进口总规模的比重为17.16%;2005年至2016年,中印新三国进口规模增加了150.75%,占“一帶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规模的比重、全球进口规模的比重分别增加了9.57个百分点8.31个百分点。2005年至2016年,中印新三国货物出口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态势。
(二)中印新三国货物出口结构比较分析
机械制造和电子产品是中国和新加坡主要的出口产品,两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分析可知,2005年至2016年,中国、新加坡货物贸易出口排名第一的均为电器设备及机械以及相关零部件的制造;2005年,中国、新加坡电器设备及机械以及相关零部件制造的出口总额在其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2.57%、37.49%,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比重分别为12.90%、6.46%;2016年,中国、新加坡电器设备及机械以及相关零部件制造的出口总额在其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5.62%、31.48%,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比重分别为27.33%、6.15%。2005年至2016年,中国电器设备及机械以及相关零部件制造的出口总额在其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3.08个百分点、14.43个百分点;新加坡电器设备及机械以及相关零部件制造的出口总额在其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比重分别下降了6.01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
核反应堆及相关机械零部件制造是中印新三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市场竞争态势趋强。2005年,中国、新加坡核反应堆及相关机械零部件制造在各自对外货物贸易中均排名第二,印度的核反应堆及相关机械零部件制造对外贸易情况尚未进入前五;2016年,中国、印度、新加坡核反应堆及相关机械零部件制造在各自对外货物贸易中的排名分别为2、3、4;2005年至2016年,中国核反应堆及相关机械零部件制造在对外货物贸易中的排名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在全球出口市场的比重增加了9.27个百分点,新加坡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比重下降了0.81个百分点。
总体看,中国、印度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加坡出口的产品结构较为稳定,但市场空间收窄。中国和印度的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型产品出口规模呈现递减趋势,技术含量高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呈现递增趋势。2005年至2016年,中国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下降了0.71个百分点;印度出口排名前五的产品由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生产变为汽车零部件、核反应堆以及机械设备制造;新加坡虽然主要出口高技术电子产品,但是国际市场份额下降明显,其国内产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四、中印新三国的货物贸易竞争互补关系
(一)构建货物贸易竞争互补关系网络模型
为了分析三个国家在货物贸易中的相互关系,文章引入网络分析方法来描述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分析主要是把每个国家看成一个点,在相互活动过程中互相的货物往来机制形成了网状关系。考察国家之间的网络关系主要用贸易竞争指数(CS,Coefficient of Specialization)和贸易互补指数(TCI,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来刻画,贸易竞争主要发生在出口产品结构趋同的国家之间,而一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结构相互匹配程度较高就会形成较为显著的贸易互补关系(罗伯特·J·凯伯,2012)。
贸易竞争指数(CS,Coefficient of Specialization)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便于比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及其变化趋势,文章选取了2005年和2016年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来构建贸易关系网络。近十年来,这451个国家的贸易规模占“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贸易总规模的比重接近95%,因此,具有极为强烈的代表性。
(二)中印新三国贸易网络关系对比分析
1. 中印新三国贸易竞争网络分析。2005年,中国、印度、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指数(CS)均值分别为0.1265、0.1651、0.1661,其中,贸易竞争强烈的国家(CS>0.3)分别为6个、7个、9个,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比重分别为13.04%、15.22%、19.57%;贸易竞争较为强烈的国家(0.2 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比较激烈,但有缩小趋势。2005年,中国、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4038,贸易竞争关系强烈;2016年,中国、新加坡贸易竞争指数为0.2964,贸易竞争关系较强;2005年至2016年,中国、新加坡贸易竞争指数下降了0.1074,从中国看,贸易竞争指数排名下降了2位,从新加坡看,贸易竞争指数排名下降了8位。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竞争指数有所增加,但贸易竞争趋势不显著。2005年,中国、印度贸易竞争指数为0.0883,贸易竞争关系较弱;2016年,中国、印度贸易竞争指数为0.2745,贸易竞争关系较强;2005年至2016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竞争指数增加了0.1862,从中国看,贸易竞争指数排名上升了5位,从印度看,贸易竞争指数排名上升了4位。 印度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呈现递减趋势。2005年,印度、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2877,贸易竞争关系较强;2016年,印度、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2797,貿易竞争关系较强;2005年至2016年,印度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指数降低了0.0080,从印度看,贸易竞争指数由第9位下降到第11位;从新加坡看,贸易竞争指数由第10位下降到第12位。
2. 中印新三国贸易互补网络分析。2005年,以本国计算来看,中国、印度、新加坡三国的贸易互补指数均值分别为0.2623、0.2453、0.2647,具有强烈互补关系(TCI>0.3)的国家分别有17个、5个、11个,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重分别为36.96%、10.87%、23.91%;具有较为强烈互补关系(0.2 2016年,以本国计算来看,中国、印度、新加坡三国的贸易互补指数均值分别为0.3111、0.2828、0.2735,具有强烈互补关系(TCI>0.3)的国家分别有31个、26个、20个,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重分别为47.69%、40%、30.77%;具有较为强烈互补关系(0.2 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关系呈现较好发展趋势。一方面,从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看,2005年、2016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指数分别为0.2260、0.3055,2005年至2016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指数增加了35.18%,表示对中国来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互补关系具有增强趋势。另一方面,2005年,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2260,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2204;2016年,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3055,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2172;2005年和2016年,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大于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表示中国与印度在贸易过程中,有利于中国出口和印度进口。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合作关系总体较强。一方面,从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看,2005年、2016年,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互补指数分别为0.3946、0.4058,2005年至2016年,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互补指数增加了2.84%,表示对新加坡来说,中国的贸易重要性逐渐增加,应该进一步强化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往来。另一方面,2005年,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3555,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3946;2016年,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3452,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4058;2005年和2016年,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大于以中国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表示中国与新加坡在贸易过程中,有利于中国进口和新加坡出口。 印度与新加坡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加深。一方面,从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看,2005年、2016年,新加坡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指数分别为0.2579、0.3217,2005年至2016年,印度与新加坡的贸易互补指数增加了24.74%,表示对印度来说,新加坡的贸易重要性逐渐增加,应该进一步强化与新加坡的贸易合作往来。另一方面,2005年,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2579,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2801;2016年,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3217,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为0.2884;2005年,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大于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表示印度与新加坡在贸易过程中,有利于新加坡出口和印度进口,2016年,两国的进出口关系发生反转,以印度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大于以新加坡出口计算的贸易互补指数,表示印度与新加坡在贸易过程中,有利于印度出口和新加坡进口。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涵义 文章主要利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2005年以来,中国、印度、新加坡货物贸易竞争互补关系及趋势。得出如下结论:(1)从趋势看,中国、印度、新加坡是“一带一路”重要的对外贸易国家,三国均呈现贸易顺差态势。其中,中国和新加坡以电子产品为主导出口产品,印度以能源和资源类产品为主导出口产品。(2)从特点看,中国、印度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逐渐降低,高技术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逐渐增加,新加坡一直以高技术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3)从货物结构看,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雨伞、服装、帽子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这些产品并不是中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印度出口主要集中在树脂、棉花、地毯等初加工产品,这些产品也不是印度的主导出口产品;新加坡主要出口锡制品、印刷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等。(4)从贸易格局看,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印度、新加坡的贸易竞争逐渐增加,但是,截至目前,贸易竞争激烈程度不显著;印度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格局显著。中国、印度、新加坡三国之间贸易合作关系均逐渐加深,但是,中国应该主动加深与印度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印度的出口规模,新加坡应该主动加深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增加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印度应该主动加深与新加坡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印度优势产品在新加坡国内市场的占有比重。 本研究的主要政策涵义在于,中国应该进一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持续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虽然在贸易往来中存在一些障碍,但是,贸易合作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应该首先增加互相了解,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自身实力,促进合作共赢发展。(1)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本国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增加全球贸易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差异化全球产业发展格局。(2)进一步加大对印度、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进互相了解。(3)高度重视与印度日益增加的贸易竞争关系,与其构建差异发展格局,降低初级产品的出口规模,同时,在机械制造以及电子产品方面避免与新加坡正面竞争。(4)积极与印度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展合作发展,向新加坡学习先进机械制造经验,并合作发展物流、金融等产业。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凯伯.国际贸易(第13版)(原毅军等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胡鞍钢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3]蔡春林.新兴经济体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策略研究[J]. 国际贸易,2014(5). [4]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协定[J].改革,2014(3). [5]赵翊.“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潛力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 [6]李敬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J].管理世界,2017(4). [7]李敬等.中俄印新四国贸易特征及比较优势分析[J].管理世界,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