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教育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2018-08-07赵文扬张昊天

科技资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赵文扬 张昊天

摘 要: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工作重要的部分,关系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未来,但目前仍存在着知识碎片化、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安排与学生认知水平不符等问题。应借鉴布鲁纳的结构化教育理论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包括加强思政课基础理论教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等,以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关键词:布鲁纳 结构化教育理论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a)-0233-0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uture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fragmentation of knowledge, the low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he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s and so on. Bruner's structure educational theory should be learned and adapted to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reform,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ntents and form a virtuous circ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Bruner; Structure educational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教学课程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变得愈加重要。

杰罗姆·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最早将认知主义心理学融入教育研究。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着教学内容碎片化、过理论化、教学对象缺乏兴趣和自主研究的能力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布鲁纳基础教育理论,并选取其精华部分运用到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上具有现实意义。布鲁纳经过研究和探索,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故在此主要针对布鲁纳的结构化教育理论,结合当前实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剖析。

1 知识结构的学习

布鲁纳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发现事物本质从而联系事物的能力,能够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内,用最基础的理论进行分析、解释,从而重新组织、架构成新的框架结构。“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为容易。”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布鲁纳对于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学习以追求事物的联系,学习事物的本质,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学时,教师应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基础理论及该理论的基本框架结构,以便于联系到其他知识,进行学习的不断扩充和丰富。

2 基础知识的教学

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中说到,“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其认为教育的過程不只是对已知事实和特定技巧的学习,更需要非特殊迁移即一般原理和态度的学习和运用。高校老师在进行思政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把“基本的”观念讲授给学生进行学习,再运用这些观念适用到新情境中去,以扩宽学识、解决问题。

把最根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授给学生涉及到思政教材的编写。应当邀请最卓越的学者和科学家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编写,将最基础的思政理论和框架体系以客观的、直观的、科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确实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否能作为科学的基础性思想政治知识教材,教授给不同知识水平的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3 结构化教育优势

布鲁纳认为结构化教育有四点必要性:一是“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学习基本原理有助于挖掘问题的根本属性,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是从记忆理论来讲,“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指学习理论和框架更容易使我们记忆和提取记忆,以便在遇到新知识时可以迅速联系旧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三是结构化教育使我们掌握一种模式,以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正迁移”;四是采用反复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不同层面的知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避免知识的断层和割裂。

同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重视基本原理的教学,对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剖析和教授;要重视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基本框架的建构,以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建立;要重视思政知识的反复教授,利用动力学的“定型理论”加深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利用结构化教育的优势,将精华运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连贯性和记忆提取力。

4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借鉴

一是加強高校思政基础理论教育。在保证教授知识正确性的基础上,为达到经济学的“最优理念”,遵循经济性原则,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简化,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抓住根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自身思政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在宏观教学时输出根本理念,打好知识地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多次对基本理论和框架的教学,以达到动力学的“动力定型”,形成惯式记忆。

二是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对症下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一同上课,导致出现课堂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不同的思政课,使课程安排对应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促进当前高校教育比较薄弱的“个性化培养”,达到“因材施教”。这符合适应性原则即指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模式相适应,以达到最高效能。

三是课程设计安排更加合理,具有连续性。在进行高校思政课安排时,将实质相关联但看起来分散的知识整合成一系列的课程,使课程安排既具有基础性的知识,又能符合不同阶段的学习。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全面地、联系地学习。可以用有效性原则来解释,即指通过教学使被教育者能够自主发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以完成知识的迁移,达到知识的有效性发挥。

四是营造科学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利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采用“处境为本”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从平衡达到失调状态,再经过重组以达到教育生态的再平衡,完成一次良性循环。其涵义为通过运用布鲁纳教育理论对高效思政教育课程的改革,包括结构重组、内容调整、方式更新的转变,以推动整个思政教育生态的车轮式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为:应重视老师关于学科的知识结构框架与基础理论的教学,将学科的知识简化后传授给予其认知水平相对应的学生,以促进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形成一整套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推动高校思政教学课程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布鲁纳,著.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 范燕莹.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布鲁纳,著.教学论[M].姚梅林,郭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石艳,皮亚杰.布鲁纳教育名著导读[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6]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