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咨询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8-08-07唐颖

科教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

唐颖

摘 要 目的:考察团体咨询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团体咨询方案,对医学生进行8周团体咨询,并在第1次团体咨询前和第8次团体咨询结束后对参与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参与团体咨询后,参与者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SCL-90量表总分上的得分明显降低。

关键词 团体咨询 心理健康 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77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TANG Y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4120)

Abstract Objec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 researchers used self-designed group counseling program to intervene medical students in 8 weeks, and used SCL-90 test their mental health before the first week and after the last week. Results: After participating in group consultation, their scores in compulsive factor, anxiety factor, psychosis factor and total score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Keywords group counseling; mental health; medical students

0 问题提出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以发展良好适应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1]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成员间感染力强,咨询的效率高,咨询效果也易于巩固。[2]唐海波等用团体心理咨询对个体进行干预,发现经过团体咨询后,个体的情绪智力得到了提升。[3]有研究者对有交往问题的新生进行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结果发现,参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有明显改善。[4]杨燕等使用自行设计的认知行为团体咨询方案对存在轻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咨询,8周后,参与者的抑郁症状显著降低,生活满意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有所提升。[5]郭磊和皮凤丽探讨了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作用,发现团体咨询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并改善情绪。[6]除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还有研究者发现团体咨询能提升服刑期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7]缓解艾滋病科护士工作压力、[8]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9]提高自闭症儿童家长情绪管理能力[10]等。由此可见,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被用于各个领域。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之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颇多且其毕业后的业务能力与他人健康甚至生命直接相关,因而医学生往往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也易于出现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亟需关注。因此,本研究选择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为探索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提供依据。

1 对象

本团体共8人(含1名领导者),在团体开始前公开发布招募医学生参加团体心理咨询的通知。学生报名时除了个人信息,还需进行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测试,最终根据报名学生SCL-90总分由高到低选择7名学生参与团体。其中男生1人,女生6人,年龄在18~20岁之间(M=19.00,SD=0.58)。

2 方法

2.1 测量工具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成员参与团体咨询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個因子,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最近1周”。SCL-90现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经金华、吴文源、张明远等主持的全国协作组在国内13个地区采样并制定常模,信效度良好。[11]

本研究中,会分别在报名时和团体咨询最后一次结束后一周内使用该量表对团体成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2.2 团体设置

团体咨询共持续8周,每次约2小时。团体为封闭式团体,在此次团体咨询进程中,7名成员均全勤参与。团体由1名领导者带领,该领导者为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过心理咨询及团体咨询的系统培训,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符合团体咨询师的要求。[12]

2.3 团体咨询方案

根据团体动力学和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并参考已有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和其他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形式,制定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方案。

本次团体咨询共由8次不同主题的活动构成。第一次旨在破冰,建立团体和团体契约。第二次:“自画像”,旨在帮助团体成员进行自我探索。第三次:“房-树-人”,旨在探索和了解自己的家庭压力及内在动机。第四次:“我的生命历程”,旨在探索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发展及对未来的期望。第五次至第七次的主题相同,都定位于现实生活中心理困惑的解决。这3次活动均由组员自愿做案主,谈论自己想要解决的困惑,小组成员及领导者从不同视角给予回应,在团体咨询时间内,一名同学的困惑解决后可再由另一名同学做案主,每次约有1~2名成员成为案主。第八次:“总结与告别”。最后一次活动由团体成员自拟主题,共同用废旧玩具、落叶、鲜花、彩笔等在一张100cm?0cm的硬纸上制作一副作品。制作完成后,成员商议共同的主题并向领导者描绘画中内容。之后每位成员总结和回顾这8次团体咨询的体验与收获,并向其他成员告别、表达祝福,最后全体合影结束整个团体咨询。

3 结果

各团体成员在参与团体咨询前后的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和SCL-90总分除了一名成员(成员5)外,其余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团体成员在参与团体咨询前,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2分,其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抑郁因子;参与团体咨询后仅强迫、人际关系敏感2个因子分高于2分,且在咨询后SCL-9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进一步对团体成员在咨询前后的SCL-9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团体咨询前后个体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量表总分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团体咨询后得分低于团体咨询前。

4 讨论

4.1 团体咨询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在参与团体咨询后SCL-90阳性项目数和量表总分均有所减少,且从整体平均数而言,参与团体咨询后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现减少趋势。这说明团体心理咨询对他们是有效的。

具体而言,在参与团体心理咨询后,个体的强迫症状、焦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及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显著提升,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杨绍清、程淑英和李建明曾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咨询训练后,发现参与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抑郁状况和偏执状况均有显著改善。[13]虽然前人研究与本研究在具体因子上有所区别,但都反映出团体咨询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

4.2 团体咨询的有效因素分析

从前文研究结果来看,团体咨询对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疑是有效的。究竟是哪些因素发挥了作用呢?回顾整个团体咨询过程、总结参与者的反馈,我们认为以下因素作用显著。

第一,安全、和谐的咨询氛围。整个团体过程中,成员体验到的是非常舒适、安全的氛围,参与者都感到比较放松。在平常繁重的学习之余、在面临生活中的困惑时有一个安全的团体可以倾诉,这本身就具有疗愈作用。

第二,成员的正性期待。在团体正式开始之前,领导者对团体的性质和规则及团体目标做过介绍,加之正式参与的成员都是经过筛选的,这会让能参与的成员感到幸运并体验到成就感,增加对团体咨询效果的正性期待。

第三,普遍化。许多成员在面临心理困惑时,时常觉得不被理解,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独特、唯一的。当成员在团体中谈论自己的困惑时,就发现其他人也有过类似体验,自己的痛苦并不独特。

第四,模仿学习。团体咨询是成员与团体内其他人互动的过程,在暴露自己的困惑时,案主可以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他人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进而进行模仿,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五,安全且有反馈的社交环境。团体咨询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交环境,且这个环境是安全的,成员的每一次发言和尝试社交都会收到其他成員和领导者的反馈,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交实践场所。在团体内练习、模仿后可以帮助成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场景。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项目(2016-GX-069)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2] 柴永鹏.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 唐海波,张淑娟,刘超超.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效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16-718.

[4] 渠立松,梁晓燕.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对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困扰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2):109-114.

[5] 杨燕, 杨冉明, 林潇骁,等.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12):913-919.

[6] 郭磊,皮凤丽.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4):602-606.

[7] 阳红,陈思瑶,汤永隆,等.服刑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团体咨询效果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2):19-21.

[8] 唐素荣,石柳春,梁桂月.团体咨询在缓解艾滋病科护士工作压力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6):74-76.

[9] 龙飞艳,严谨,胡平安,等.团体咨询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8):879-885.

[10] 王海涛,李辉,宋娜.团体咨询:提高自闭症儿童家长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91-95.

[11]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12] 冯愉涵,张逸梅,樊富珉.国外团体咨询与治疗伦理守则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2):326-332.

[13] 杨绍清,程淑英,李建明.团体咨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44-646.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理健康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