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8-08-07高瑞宏王敏

科教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

高瑞宏 王敏

摘 要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教育学上史上享有“科学教育之父”的美誉。其研究的背景是德国工业迅速发展时期,其理论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出发,结合“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实践并探索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 职业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05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Herbart Education

Though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GAO Ruihong, WANG Min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Deyang, Sichuan618000)

Abstract Herbart was a famous German educator, psychologist, philosopher,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He wa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he background of its research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rman industry, and its theory has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urse theory of Herbar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esting"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applied to the profession, which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 Herbart course theo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认为,科学的教育学是要求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从他的观点来看,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论述中说明:“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對教育成就的阻碍”。[1]

教育的目的是指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1885-1892年,美国的教育界重新认识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像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等各大院校也开始可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系列主要教材,[2]其应用在高校还是发展。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兴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多方面,“每一个人须爱一切的活动而专精于一种”。[1]教育必须使学生作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多方面兴趣,取得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将来选择职业做好准备。

本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道路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通过对应的专业化教学才能达成这样的目的,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1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1)优化课程内容讲解方式,贴近实践经验、注重学习兴趣来规划讲授课程内容。必须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3]学生才易接受。在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和与人的交往,来获得经验。

以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为例,广义的材料包含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各种材料,狭义上的建筑材料是指土建工程中所用材料,如水泥、钢材、木材、玻璃、涂料、石材等。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经常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像石材、玻璃的专业知识学习接受的程度就会更高,而相对于像特种水泥等没有经常直观地看到本体的材料学习的速度就会变慢,那么在授课中详细安排实训和试验,具体的看到实物效果会很好。亲自接触了,就更容易转换成扎实的知识。

(2)学生最早期的接触建筑材料而形成的认知并不是完整的。这种知识往往是分散的、杂乱的,因而需要专业的课程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

在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讲解中,例如“混凝土”这种材料,它本身很普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周围建筑物、高楼大厦、公路、桥梁涵洞都是采用这种材料为主,有些同学如果家里面是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可能知道多一些水泥、石子、沙、水拌合形成,可是这就是全部吗?它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例如:混凝土里面为什么要用水泥这种胶凝材料而不用其它?什么是特种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区别?什么是水化反应速率、水化热、颗粒级配、细度模数?什么是细度、安定性、初凝、终凝?目前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桥涵所应用的混凝土和城市立交桥应用的有什么区别?混凝土材料未来发展的趋势“自密实混凝土、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些专业的技术问题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同时教师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的阶段,逐步深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工程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而真正实现需要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授课中减少理论性的、空泛的概念和文字。

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课堂的引入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展示、建筑材料实物,先提升学生关注的兴趣。兴趣是发现新事物、吸收新知识、形成新观念的“内在动力”。 [5]再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要求学生去主动看书、查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及网络技术,自身主动解决问题。

系部已经建好的和正在建设的新实训中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如“土工材料实验室、建筑材料展览室”等,课程中还设置了维勃稠度试验、万能试验机力学试验等一系列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并记录试验参数,形成试验结果。充分利用学习的建设机会,新校区的研发大楼、学生宿舍的施工现场参观介绍讲解,让课堂的知识不再流于表面,不脱离工程实践,回归专业知识的是产业服务的主线。

2 从统觉的角度来看专业课程讲授的原则

(1)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因此,需要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庭的职业构成是否有从事建筑行业,高中阶段接受的教育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了解清楚学生的知识背景有利于设置最易于学生接受的课程体系。

(2)“最有效地、自始至终地安排教学的整体,以便使每一个先前的结果能为学生在心理上对相似的和较远的结果作好准备”。在“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当使学生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

(3)根据统觉原理,提出课程设计的两项原则,以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結构和知识的系统性。

2.1 相关原则(correlation)

课程内容的重点知识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整体课程学习中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课程的知识脉络,把所有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附着与这条主干脉络上。在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的重点知识是一系列复杂而分散的知识点,将抽象的概念化知识附着到一个具体的并能实际接触到的建筑模型,以离学校较近的五洲广场商务大楼为实际背景来介绍课程知识。整体结构为框剪超高层建筑结构,主体结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以此可以介绍水泥、建筑砂浆、胶凝材料、混凝土等知识。地基加固部分采用了型钢,以此介绍建筑钢材方面专业知识。建筑外表面采用的是全玻璃幕墙结构,以此可介绍建筑装饰材料、墙体门窗材料、沥青及防水保温材料。

另外结合现场参观施工场地、检测资料了解相关检测标准及检测办法。以此为引入,在校内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混凝土、砂浆、钢材等试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2 集中原则(concentration)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要选择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而其他相关的内容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在“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教学中,因为学生将来就业或者进入工程单位,直接面临的就是实际的工程,有些必要的知识是要求学生能脱口而出、非常熟悉的,不然在相关领域就会被认为是“外行”。那么在本门课程“混凝土、建筑钢材、建筑装饰材料”就是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讲授、图片、视频、参观、做实验等手段,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迅速上手,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本身是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其教学的方法论,因作者有很深的德国工业发展背景,对我们职业教育及课程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工科背景,行业带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严谨的工匠精神、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学生。[6]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工程内涵”的兴趣。从专业课程基础来塑造学生,为国家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李其龙,译.教育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卷一)[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 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