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插上一对童话的翅膀

2018-08-07蒋燕

教育界·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童话实践想象

蒋燕

【摘要】凝练、简单的童话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与丰富的知识,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们思考与探索,要比单纯说理深刻得多。本文结合实例,对童话教学策略的构想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想象;实践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未脱离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在感知上情绪化、随意性明显,在语文学习上易受兴趣“操控”,对新颖有趣、活泼新鲜的形式与内容更关注,也更积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本,摘录了很多童话作品。童话是写给儿童的语言与文字,它用神奇曲折的情节,浅显生动的表现形式,拟人化的自然描写,成了低年级小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童话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童话虽然并不真实,其中含义却很深长,语文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以童话为载体,催发小学生想象力,使之感悟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夯实语言基础,提升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教育者如何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童话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引导学生品味童话之美

从教材中看,童话作品虽多但更偏重于摆事实讲道理,对孩子们进行“道德训诫”的成分偏多。虽然我们的童话教学的确是让学生透过作品去感悟内涵,但说教过多就失去了童话的纯真之美,更无法让孩子们领略到童话的语言美、文字美和情节美。所以教育者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小学生们品味童话之美,让他们对童话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探究其深刻内涵。一般来说,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怎样读却有个中技巧。如在给学生们讲“会走路的树”这篇优美清新的童话故事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先初读,再精读,认真品读童话里驯鹿一家和小鸟的纯真友情。

1.教师先是通过故事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醒来,当它沉浸在迷人景色之中时,却忽然惊叫了一声……(为什么呢?它看到了什么?引发学生们产生疑问与猜想)原来它发现了一棵“会走路的树”!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题。转而问学生们:当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那么我们一起齐读课文,从美妙的童话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2.让学生们自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感知印象。自读要求他们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如有疑难处可多读。然后通过生字词读音、指名分段读的方法,检查学生们的 自读效果,并为学生们正音。“那么读完故事,刚才大家的疑问找到答案了吗?”有的学生已经看出那并不是真正的树,而是一只驯鹿。“同学们见过驯鹿吗?它哪里和树最相像?”拿出贴图让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尝试进行表述。

3.精读课文,感悟童话之美认真品读。一是引导小学生们体会小鸟和驯鹿爸爸之间的美好交往。指导学生们读好问话,通过“坐一坐”“让”等词语,去体会小鸟当时急切与好奇的心情,并从时间到景点到景物这个“线索”引导小学生去感受“这棵树”对小鸟的爱,让学生们试着将它们之间相处的快乐读出来。二是让小学生们在品读中感受小鸟与驯鹿儿子相见时的激动与惊喜。如读到“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让学生们在两个“!”中反复品读,体会当时小驯鹿的心情。

4.让学生们每三人自由结一组,然后对第五到第九自然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配乐自由朗读,让学生们再次感受小鸟与“这棵树”之间的美好交往,以及小鸟和驯鹿儿子相见的激动。

在阅读中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去体会情节中的情与理、喜与悲。一旦学生们通过阅读有了一定文字与语言积淀之后,就会自然地产生某种审美反应,如驯鹿是美丽的、小鸟是活泼的等等,这种反应最终会上升为一种审美鉴赏能力,对小学生的个性塑造十分有益。

5.学会剖析理解童话深刻寓意。童话教学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读懂童话故事的“表”,触及理解寓意的“里”,再实现联系实际的“真”。所以,让学生们读懂童话只是开端,如何读通童话,并学会剖析理解童话里的深刻寓意才是关键。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们去学会分析。一是分析故事情节。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时,就让学生们通过对在烈日下“蚂蚁们辛苦地运粮食”和“蝈蝈们在树荫下睡觉唱歌”,而到了冬天“蚂蚁们在放满粮食的温暖的洞中”和“蝈蝈又饿又冷”的情节进行对比去分析,谁的行为值得学习?自己要做蚂蚁还是蝈蝈?要怎么做?二是让学生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如在读“蜗牛的奖杯”时,哪些词可以将蜗牛得到奖杯之后乐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表现出来?这些词又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学生们沿着这个思路去读故事,很快就会找到“成天”“生怕”“唯恐”“得意洋洋”這些词,并从中体会到过去的成绩不能够算永远的成绩,不要有一点成绩就“得意洋洋”,只有不断努力才不会像蜗牛一样从飞行冠军“退化”成爬行缓慢的蜗牛。

二、借助表演体验童话丰富情感

在阅读与分析中,学生始终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面对童话故事,对于童话中那些丰富的情感可能无法理解到位,唯有表演能够让学生融入童话中,让他们领略童话这个充满想象、创造和广阔思维的美好世界。仍以“蚂蚁和蝈蝈”为例,这篇童话故事并没有神情动作和对话,是一篇“无声童话”,但如果学生们分别去饰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给“蚂蚁”和“蝈蝈”加上神情动作和台词,就等于打通了孩子们情感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学生们就会在这个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真实”的童话世界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与升华。“蚂蚁和蝈蝈”表演片段:

“蚂蚁”(学生饰演):(一边擦汗一边做出很累的样子在搬东西)

路人(教师饰演):你是谁呀?你在干吗?

“蚂蚁”:我是在搬东西的蚂蚁呀!

(教师旁白):蚂蚁在搬东西被旁边几只蝈蝈看见了......

“蝈蝈”(学生饰演):一边嘲笑一边说:“蚂蚁真傻,这么累搬什么东西,不如在树荫下睡一会觉”......

表演,不仅仅是能够让小学生们体验到真实的情感,让他们在扮演角色揣磨技巧的过程中促进创造力、社交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很好的语言训练。

三、通过续写改编放飞想象

童话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是想象,而这与低年级小学生爱想象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在读童话、分析童话和演童话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对角色、情节有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就是学生们活跃思维的表现。所以教育者可以将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鼓励小学生续写改编童话,来让小学生们放飞想象,大胆创作。如在学习完“猴子种果树”后,当看到“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结尾时,有的学生感到有点遗憾,小猴子好像也努力了,怎么最后却一无所获呢?看到这种情景,教师就可以鼓励孩子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续写或者改编,给这个童话故事一个不一样的结局。让学生们大胆地编排想象,从不同角度去感悟童话带给他们的启示,这就是童话教学带给小学生们最大的收获。

孩子们本身就是最具浪漫色彩的童话作家,所以我们的童话教学策略要充分利用孩子们这种天生的优势,竭力为他们打开梦幻般美丽的童话世界,让他们从经典中汲取养分,从想象中拓展思维,在语文学习的路上快乐前行。

【参考文献】

[1] 孙建龙. 小学语文童话体文章阅读教学简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s2):126-129.

[2] 王东凯.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 林区教学, 2011(9):39-41.

猜你喜欢

童话实践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