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基于意象的文本细读

2018-08-07丘红景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丘红景

【摘要】本文通过《望月》一文的意象“江中月”“诗中月”和“心中月”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使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和内涵,促进语感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20-02

文本细读是一种语义学解读,它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是一種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与文本高效对话,并在研究词、短语(词组)、句子、篇章等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形成语感。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这篇课文充满悠远的意境和浓郁的情愫,全文以月亮作为意象,展现的不仅仅是幽静的江中之月,同时也包括愉悦的诗中赏月,更延伸至人物的心中之月。笔者认为,意象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切入点。以下,笔者将结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谈一谈借本课的意象引领学生细读文本的体会。

一、借“江中月”的清幽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课文在开头两段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令人向往的月夜江景图。这段文字不但生动细腻,同时也有鲜明的层次性,即作者的观察视角是从远处的天空到眼前的江面,从繁星月景到静谧的波动,逐渐开始向江的两岸甚至是江天交界之处拓展,所展现的层次由上至下,从中间至两边。这段文字同时还体现出非常浓烈的色彩之美:皎洁的月光以及纯净的江水相得益彰;茂密的芦荡、山峰,甚至是树林构成了黑色的剪影;和之前所描绘的事物形成一明一暗的对比,由此生成一种光影交织的意境。与此同时,这段文字还充分展现了动静的和谐之美:慵懒的月亮吐洒清辉,自然流动的江水,跳跃的光斑以及伸展起伏的剪影……这些描写展现的不仅是灵动的江水,清幽的月光还会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让人产生一种安静祥和之感,形成了动静相融合的深远意境。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以“江中月”这一意象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激活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身心沉浸于文本意境中,从而细细品读文本。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板块的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引导诵读,想象文本画面。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创设真实可触的文本意境——月亮缓慢升起,慵懒地将清辉洒向静谧的江面。这将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板块,紧扣核心,感悟文本细节。在这一板块中,学生需要自主阅读文本语言,紧扣语段中的核心部分,在印象深刻之处留下批注,由此生发个性化阅读感受。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感受。

第三板块,基于表达,把握文本结构。当学生已经了解文本细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对语段的整体分析视角上来,同时思考:本段文字的表达特点是什么?描写的顺序呢?

第四板块,音乐渲染,促进语言内化。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展示和文本内容相匹配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氛围的浸润之下,完成充满情感的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第五版块,引导小结,提炼文本标题。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感悟文本细节、梳理文本结构以及语言内化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段进行小结并为它们拟个小标题,促使学生提炼出“江中月”这一标题。

二、借“诗中月”的情调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课文的第3至13自然段紧扣月亮主题和小外甥进行对诗。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最重要的描写意象之一,很多诗人会将内心情感寄托于对月亮的描写上,并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创设丰富的情感意境。然而,由于具体环境及诗人心境的不同,月亮会在不同的诗歌中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及内涵。比如,在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所描绘的是记忆中儿时的月亮;在苏轼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弟弟的思念;在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一诗句中,我们感受到的月亮既温暖又亲切;而在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寂寥又凄苦的思念……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文本中出现的诗歌(即“诗中月”)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读文本,感受每一个作者的不同情感,触及诗人内心。对于这几段的教学,笔者分为三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品读感悟,体验文本情感。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诗歌部分的内容,并自由朗读诗歌,细细品味,然后说出这些诗句分别节选自哪里,展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二板块,适当延伸,拓展阅读空间。在古典诗词中,以月亮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远不止于此,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月亮的,调动学生的原始积累,然后鼓励学生以配乐朗诵的方式进行对诗比赛。

第三板块,引导总结,提升文本情感。在开展如上两个板块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些诗句进行总结与提升。如让学生根据诗歌中对月亮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感悟:自古以来诗人对月亮宠爱有加,然而在每个诗人对月亮的表达又存在显著不同,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当时创作心境的体现……

三、借“心中月”的奇特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接下来的第14至21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是作者的小外甥。从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慧和机智,以及和成人完全不同的思维,并且体会到儿童眼中的月亮就像是眼睛,而且是天空的眼睛。这样的比喻实在让人惊叹,特别是在第19自然段中针对这一比喻展开了详细的描述,充满了童趣,仿佛又能够契合自然界的科学原理。通过和小外甥对话,作者仿佛也完全放飞了自己的想象,以成人的视角幻想着清静悠远的意境。虽然作者的想象方式是以一个省略号代替,但是能带给读者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月盈月亏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新颖独特的思维模式。同时,让学生结合文本留白,描绘作者心中的月亮。同样,笔者将这些教学思路分为四个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每个人阅读文本时都会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这样的个性阅读体会去细读文本,最好是边读边批注。如学生细读时可以思考:小外甥认为月亮是什么?你是怎样评价这一比喻的?引导学生从儿童视角感受小外甥充满童真和童趣的奇幻想象。

第二板块,紧扣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阅读。为了让学生从文本描绘的画面感悟其中的内涵,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月盈月亏的自然现象,以及结合文本中“小外甥”所描绘的“闭上”“睁开”等动作,让学生一一比对,感受其中的合理性与独特性。

第三板块,让学生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充分感悟。细读这几段话,学生不一定能够发现这是一首以月亮为赞美对象的诗篇,因此笔者鼓励学生采用伴读法、轮读法、接读法、分组读等诵读方法反复诵读这些语段,从而感悟到作者对月亮的赞美。

第四板块,让学生通过想象落实语用表达。最后一段的省略号实际上是文本的留白,笔者引导学生对此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思考:这个省略号所代表的内容是什么?请你从作者的视角进行补充,然后谈谈你的想法。

总之,《望月》这篇课文以月亮为意象,非常适合师生通过它来共同完成一次精神之旅,让学生能通过文本细读徜徉于诗歌和月光中,净化心灵,提升语文能力。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