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
2018-08-07黄凤英
黄凤英
【摘要】新课标理念中一直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走向这一步,老师备课前如何了解学生的学情,预习单的反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预习单的信息呈现是备课和设计具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前提。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目标是轻负高效。轻负高效不仅要求教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而且希望学生能真正减负,从大量繁重、重复、机械的练习作业中解放出来。可见,开发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课前预习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就我校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进行说明与分析。
【关键词】语文;预习单;设计;使用
一、预习单的应用意义
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的预习主要是缺乏教师的指导,缺乏方法。特别是农村学校,普遍现象是,教师简单布置,学生糊涂预习;中年级与高年级的预习要求如出一辙。拿到一篇课文,一单元课文,按怎样的思路预习?思考哪些问题?做好哪些准备?学生不清楚[1]。长此以往,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越来越差。其实,预习单,不仅能让学生知道预习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更便于教师从预习单上分析学情,可谓意义重大。
二、预习单设计要点
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我认为也就是四点:读、查、思、记。
1.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2.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思。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中,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
4.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预习单的设计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因材施教,分层进行。优等生与学困生预习要求最好是有所区别,比如说,有五项预习要求,优等生可要求全做,而学困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预习作业划分为几个层次:抄写类作业、思考类作业、拓展类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需要,选择不同内容的预习作业。像学困生,可以选择“抄写类作业”,比如抄写生字新词、摘抄精彩段落等。他们最需要的是夯实基础知识,稳扎稳打。中等生可以选择“思考类作业”。比如针对课后思考题简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这类题有一点难度,又不会吓到他们而产生畏难情绪。而那些优等生,也得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和满足他们挑战自我的心理要求,可以选择“拓展类作业”,比如在课文中写感悟或者批注,收集资料,拓展阅读。
三、预习单操作方法
1.使用预习单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加强指导。刚开始使用预习单,教师要尽量将预习放在课堂内完成,这样便于观察学生的预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预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不当方法,及时予以指导。当学生养成了预习习惯并掌握了预习方法之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2.教师使用预习单应在课前要认真批改,课上及时反馈。教师课前批改是为了诊断学生预习是否存在问题,也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授课预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交流预习环节,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指导,不必面面俱到。
3.教师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教师备课时要完成预习单的设计,讲授新课前发放预习单,要持之以恒,切不可虎头蛇尾,因为习惯、方法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将预习单纳入班级评价制度中,教师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4.相互评鉴。预习单可以让学生互阅,在互阅中交流,在交流中争辩,互通有无,增强信息量,相互学习,彼此提高。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师生对话。
5.多种形式进行检测反馈。有了预习单,预习的反馈检测途径就更多了。有时可以集中批阅,根据学生预习态度、预习成果给予不同层次的鼓励;有时可在浏览学生预习单过程中,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典型事例,更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主题单元背景资料介绍、课文片段朗读(可以找学生们将喜欢的段落进行当堂展示)、对课文重点字词的理解等几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交流,增强信息量,相互学习,彼此提高。一个单元授课结束,教师逐步对“单元整体预习单”中的问题进行释疑,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发现预习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单元整体预习”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结束语
本文对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使用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相比以往出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最终的教学成绩上,仍然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并不能在整体上完全达到预期的成效。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使用,应该突出一体化的特点,从设计到使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避免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较多的不足。日后,要在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当中,加深讨论,多多照顾到学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刘飞,张静.小学中高年级预习单设计比照分析[J].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17(28).
[2]牟文娟.六问“单元预习单”[J].小学语文教师,2017(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