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效果分析

2018-08-07黄成勇刘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7期
关键词:偏曲鼻中隔内窥镜

黄成勇 刘琳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 清远511800)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造成慢性鼻-鼻窦炎的重要诱因,两种疾病通常共同出现[1]。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重要手段[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鼻部手术模式已逐渐被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代替[3]。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而在手术期间对鼻腔解剖异常病变(如鼻中隔偏曲)加以矫正,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4]。本研究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4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42.32±2.56)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52±0.32)年。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2.40±2.71)岁;病程 5个月~3年,平均病程(1.59±0.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1)经CT与鼻内窥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鼻腔外伤史或鼻窦手术史;(2)为鼻部肿瘤等鼻部占位性病变;(3)为真菌性鼻-鼻窦炎或变应性鼻炎;(4)存在系统免疫缺陷疾病;(5)鼻窦囊肿或牙源性上颌窦炎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朝向术者,全麻后先行内窥镜检查,对鼻息肉较多者先以吸切器切除息肉,暴露中首结构,切除钩突或残留尾部,探查上颌窦开口,必要时扩大后缘,开放额隐窝,疏通鼻额管,尽可能使术腔保持畅通。鼻窦开口进行引流,经鼻窦内窥镜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于骨骨膜和软骨下分离黏骨膜,分离中逐步切除中隔,检查鼻腔通气情况,若下甲后段肥大,可以吸切器切除部分下甲。术毕以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止血。术后常规予以鼻腔局部激素喷鼻以及全身激素治疗。

1.3.2 观察组 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下,于鼻前庭皮肤黏膜的交界处作“L”形切口并向鼻底延伸,切开黏膜、黏软骨膜和软骨,保留侧黏软骨膜完整。内镜直视下分离切口侧鼻中隔黏膜及软骨膜,向上向后直至筛骨垂直板和梨骨上后方,向下向后分离至鼻中隔软骨下段与梨骨、上颌骨鼻嵴连接处,细心分离对侧黏软骨膜。暴露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方与梨骨、上颌骨鼻嵴结合处。以咬骨钳咬除三条线形骨条:第一张力线约2 mm,为方形软骨尾端的垂直软骨条;第二张力线为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筛骨垂直板前缘的垂直骨条;第三张力线为偏曲的梨骨、上颌骨鼻嵴和腭骨鼻嵴以及基底部水平软骨条。形成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分离左右两面,游离前、后、下三边。对软骨偏曲明显者,可于凹面对软骨沿凹陷方向划痕数刀,拉直软骨;若筛骨垂直板为重度高位偏曲,可用咬骨钳夹持使其骨折,无需切除,再将方形软骨复位于正中,对合双侧黏软骨膜;若患者伴随鼻甲肥大,可在鼻内镜下实施鼻甲成形术。之后行功能性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手术步骤同对照组。术毕以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止血。术后常规予以鼻腔局部激素喷鼻以及全身激素治疗。

1.4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进行评分,以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6],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疗效指数≥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仍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疗效指数65%~89%;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尚不稳定,疗效指数30%~64%;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窦口较为狭窄,或阻塞,存在明显脓性分泌物,疗效指数<3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3)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鼻甲粘连7例,中隔鼻甲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12/40);观察组术后出现鼻甲粘连3例,中隔鼻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指的是鼻中隔在形态上向两侧或单侧局部突起或偏曲,导致鼻腔功能发生障碍或引发一定症状的疾病,易引发鼻窦炎[7]。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需通过手术予以纠正,不同术式对手术对患者预后有着直接影响[8~9]。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可影响鼻窦及鼻腔中通气引流,阻塞窦口鼻道复合体,若只单纯实施鼻腔内窥镜手术治疗,不对鼻中隔偏曲加以处理,术后易引发鼻腔粘连[10~11]。在鼻内窥镜手术同期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促使鼻腔恢复正常通气,降低鼻腔神经末梢应激状态,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12]。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且可通过内窥镜头的照明与放大作用,为术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视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13~14]。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是按照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设计的一种改良鼻中隔矫正手术术式,在保留鼻中隔支架的前提下,解除鼻中隔偏曲部位软骨组织张力,缓解患者头痛、鼻塞等症状,且术后鼻中隔穿孔、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可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偏曲鼻中隔内窥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