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8-08-07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商丘47610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刘文祥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由头部发生外伤后引起的严重脑实质损伤,以神经轴索肿胀、撕裂、轴索回缩球出现等为主要病理特征[1]。发生DAI后,患者可出现较长时间原发性昏迷,意识难以恢复,病情严重,伤残及死亡风险高,是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成植物人状态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亦为临床治疗之难点[2-3]。DAI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临床常首选CT作为诊断手段,但检出率较低。MRI检查虽能够提高DAI检出率,但由于操作时间长,患者配合困难,且易产生运动伪影,检查费用也较高,因此难以在脑外伤诊断中广泛应用。早期预测DAI患者昏迷程度、昏迷时间及清醒后预后情况,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DAI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其CT影像特征,并探讨DAI颅脑CT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DAI患者。纳入标准:(1)存在明确外伤史;(2)头部遭受强烈外部剪切力作用并导致脑干、脑灰、脑白质等部位损伤;(3)创伤发生后立即出现昏迷、躁动等症状表现,且昏迷持续时间>6h;(4)均不存在神经系统定位体征;(5)颅脑CT显示阴性,或多发性非占位性出血灶直径在2cm以下。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颅脑损伤史、癫痫等其他神经疾病史者;(2)入院时已有脑疝征象者;(3)CT显示弥散性脑肿胀者;(4)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5)临床资料不齐全或影像图像质量较差者。104例患者中,男71例,女33例;年龄17~65岁,平均(34.69±5.7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2例,高处坠落11例,重物打击8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h内行CT检查,一次或多次。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128层双源螺旋CT机。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部置于伸屈中间位,行横轴位常规连续扫描,扫描范围由颅底至颅顶。扫描参数:扫描电压为120kv,扫描电流为190mA,视野为25cm,矩阵为512×512,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0mm。
1.3 DAI的CT诊断由2名具有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意见出现分歧时,经讨论取得一致。以首次颅脑CT为准。DAI的CT诊断标准:皮髓交界、脑白质、胼胝体、小脑、脑干、丘脑、基底节区等散在有直径2mm以下的非占位性出血灶;无中线偏移或无明显中线偏移(<2mm);CT未见明显异常;创伤后期发生弥漫性脑萎缩。微出血灶中心与中线相距2cm以下,判定为中线区出血;脚间池显示倒置三角形高密度灶,则判定为脚间池出血。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催醒、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后期及早行高压氧治疗。并视患者病情需要予以呼吸机通气或气管切开等。
1.5 病情及预后评定 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均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评分范围3分(刺激无反应)~15分(意识清楚),3~8分,为重度意识障碍,9~12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13~15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记录患者昏迷时间,并检查患者脑干受损情况,脑干受损标准参照文献[4]中相关标准。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acale,GOS),评分标准:死亡,1分;植物人状态,2分;重度残疾,生活需依靠他人,3分;中度残疾,生活基本可自理,4分;恢复良好,可正常地工作、学习,5分。以死亡、植物人状态、重度残疾为预后不良,以中残、恢复良好为预后良好。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DAI颅脑CT表现及预后情况104例患者中,37例存在脚间池出血,19例显示中线区出血,19例同时存在脚间池出血及中线区出血,29例无上述两种CT表现。典型病例见图1-4。随访6个月显示,死亡25例,植物人状态19例,重度残疾24例,中度残疾22例,恢复良好14例,预后不良率为34.62%(36/104),预后良好率为65.38%(68/104)。
2.2 不同CT表现组病情及预后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单纯脚间池出血组、单纯中线区出血组或脚间池、中线区出血组GCS评分更高,昏迷时间更长、脑干受损比例更大,预后不良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中线区组比较,单纯脚间池出血组入院时GCS评分更高,昏迷时间更长、脑干受损比例更大,预后不良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脚间池出血与脑干受损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脚间池出血与脑干受损呈明显正相关(r=0.768,P<0.05)。
3 讨 论
DAI为常见重型颅脑损伤之一,DAI发生后由于神经元轴索出现损伤,使脑组织固有神经网路(ICN)白质纤维连接遭到破坏,皮层及皮层下和中枢连接断开,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的执行能力及综合能力显著降低,导致神经认知功能异常,表现为情感、注意力、记忆功能缺失[5]。需引起注意的是,DAI在各型脑损伤中均可出现,并不局限于重度创伤中,同样可出现于脑震荡等各种轻度脑损伤中。目前,临床主要依靠GCS评分、昏迷时间及GOS评分来评估DA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尚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评估指标,提高影像学对该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水平有着重要意义[6]。本研究104例患者中,CT显示,37例存在脚间池出血,19例显示中线区出血,19例同时存在脚间池出血及中线区出血,提示DAI患者颅脑CT存在脚间池出血、中线区出血等CT征象。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或单纯中线区出血组比较,单纯脚间池组入院时GCS评分更高,昏迷时间更长、脑干受损比例更大,预后不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脚间池出血的CT征象是病情更重、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脚间池处于鞍背和中脑脚沟窝之间,颅脑CT上,脚间池在两侧脑间呈倒置三角形。当头部为外界强烈暴力重击时,脑干既会与小脑幕裂孔、斜坡进行撞击,又会与大脑、小脑等相互牵拉、挤压等,而引起脑干受损、出血,且流至脚间池蛛网膜下腔中[7]。有研究表明,颅脑外伤患者颅脑CT脚间池出血征象是脑干受损的可靠标志[8]。本研究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脚间池出血与脑干受损呈明显正相关,与上述研究类似。
表1 不同CT表现组病情及预后比较
图1 患者,男,25岁,车祸,入院时GCS评分为5分,CT显示脚间池存在倒置三角形高密度灶出血灶,查体提示存在脑干受损;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为2分,预后为植物人状态。图2 患者,男51岁,车祸,入院时GCS评分为6分,CT显示左侧丘脑(如箭头所示)有高密度出血灶;查体脑干有反射;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为3分,中度残疾。图3-4 患者,男26岁,车祸,入院时GCS评分为4分,CT显示脚间池(如图3箭头所示)与两侧丘脑上端(如图4箭头所示)均存在高密度出血灶,查体提示脑干受损;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为2分,植物人状态生存。
中线区轴索损伤可致该区域出现微出血灶,颅脑CT显示累及中线区的脑实质有出血灶[9]。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纯中线区出血组或脚间池、中线区出血组GCS评分更高,昏迷时间更长、脑干受损比例更大,预后不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提示中线区出血可反映病情更重,提示预后更差。中线区脑组织是传导束通过密集的部位,有着胼胝体、内囊等功能重要,且组织密度差别大的结构,DAI易于发生密度差别大的组织部位,而这些部位常常与人类意识、生命体征有着紧密联系,故当中线区出现轴索损伤时,会导致病情更重,昏迷时间更长,预后更差[10]。
综上所述,DAI患者颅脑CT存在脚间池出血、中线区出血等征象,均可反映病情更重、预后更差,其中脚间池出血更是与脑干受损有着明显相关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