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深度互动模式探赜
2018-08-06章蓓意吕晓丽
章蓓意 吕晓丽
[摘 要]“党建带团建”已成为高校党建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但由于长期注重外在研究,未能深入到机制内部的运行,实践中存在党建带团建联动性弱、党性教育对团组织的嵌入性效果不佳、无法激发团组织活力等问题。探索内容互动、动力互动、平台共建的深度互动模式,有助于实现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高校党建;团建;深度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6-0054-04
“党建带團建”一直是新时期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的新要求,表明党建带团建进入到深层次构建的新阶段。新形势下,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深度互动模式,找准互动的契合点,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突破党建带团建工作困境的关键问题。
一、党建带团建研究现状
自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内学界掀起了党建带团建研究的热潮,但其中关于党建带团建深度互动模式的研究十分有限。截至2017年3月,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以“党建”“团建”“党建带团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8520篇,但涉及“党建带团建互动模式”研究的却只有18篇。从国家图书馆的检索情况看,以“党建带团建”与“党对团工作的思考”为题名,相关著作32部;以“党建带团建互动模式”为题名,结果为“零”。可见,国内相关研究深入的仍较为缺少。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党建带团建是党团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和团的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部分研究着重对党建带团建做出历史梳理并提出相关对策。[1]二是党建带团建,“带”是关键,以带促建。主要做好“三带”,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作风建设;“建”是核心,即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2]三是加强党委领导,以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青年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青年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视角,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健康发展。[3]上述观点为党建带团建深度互动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有益思路。但总的来说,现有成果尚处于点题、破题阶段,还缺乏在深入调研基础之上的系统研究。为此,本文从客观实践出发,梳理党建带团建互动机制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指导、以党建带团建内在互动运行机制为研究角度,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的深度互动模式。
二、党建带团建的现实困局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导致党建带团建的效果不佳,党建影响与实效性低。基于此,本文调研了上海市十所高校,涉及华东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共发放调研问卷690份,回收有效问卷628份,从调研结果中更易看清党建带团建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基本制度执行效果欠佳。调研结果显示,党建带团建的现状难以达到高校“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要求。就调研的上海市十所高校看,被调研人员主要集中在1-3年级在校班级,其中仅有0.4%是学生党员。在深度访谈后,了解到每年各学院发展党员的比例为0.1%,本科班级在大学期间一般能培养4-5名党员,高职班级仅有1-2名党员。尤其高职学生大多为3年学制,第三年普遍在校外实习。而按照学生党员培养流程,学生往往在第三年才有机会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因此,学校只有高年级有党员,党支部仅有老师是固定的,其他同学在被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同时,也已被安排在各实习点。学生党员与广大在校学生的联系较少,党员在青年团员中发挥先进性和可持续、有影响力的思想教育更无从谈起,因此,需要着力探索新的党团连接点。
(二)党员教育缺乏吸引力。一方面,党员教育的形式多流于会议讨论,缺乏创新,即使学生对党有高度的认可,但对于党的理论学习与党性学习的热情,往往因党支部活动形式乏味而减少;另一方面,党员发展的人数大幅减少,党员发展的年级多处于临近毕业与就业时期,学生党员建设仅侧重党员自身党性教育建设,对于如何以自身影响广大群众较为缺失。把学生党建仅作为学生个人的阶段性培训,而忽视了党员的群众性、影响力,致使学生党建的吸引力难以提升。
(三)党团教育缺乏常态化互动。在上海十所高校的调研中,发现党建带团建最大的困境是组织上的带建。经过深度访谈,发现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各级党组织注重自身的发展,欠缺党组织之间的合力,即党建的融合性。高校党建分为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两者都在极力做好自身党组织的建设,却未能很好地形成连接与互通机制,使党的建设活动陷入吸引力提升困境,难以形成长期有效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党与团之间的衔接少。党组织仅注重党员自身教育,而没有很好地实现党员与团员间教育的互通,故而难以从深度与广度上实现党的影响力的扩大。
(四)技术滞后。党建带团建的技术仅局限于会议、文件等形式的带建,缺乏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上带建拓展,几乎没有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传达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先进知识。
(五)工作机制困境。日常工作中,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党组织对团组织多停于日常文件和活动的传达,较少进行深入的、长期性的指导。如定期的党建带团建指导例会、定期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与进展情况、在入党积极分子推优时充分听取团组织的意见,这些问题都有待完善。
三、党建带团建深度融合模式
党建带团建要形成长期有效的模式和方法,有两个关键点:一要分析党建的优势和团建的重点,尽可能发掘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二要积极搭建平台,发挥组织的作用,让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感染广大团员和青年。
(一)内容互动:以理想信念实现思想融通。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勉励青年要处理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问题。要使高校青年“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补足精神之“钙”,不仅需要团组织加强团员的思想建设,更需要党组织带头引导青年树立理想信念,与团组织共同做好高校青年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融通共建,实现党建与团建的深层次互动。
一是搭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内化”的平台。当代高校青年的思想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党员应是学生中的思想与行为模范,可搭建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党在我心中等思想共振平台,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品质、奉献意识、理论修养,使学生党员率先读懂、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切实把稳高校青年学生思想之舵。
二是建立党团建设“一带多学”的渠道。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学生团员的带动作用,建立1名学生党员联系20名学生团员的带动教学渠道,学生党员负责定期开展团员小班时政学习,帮助团员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团员在日常行为与交流中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还能强化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
三是让理想信念建设“扎根”活动阵地。高校学生的寝室、教室、自习室、活动室、实训室是学生专业提升、文化交流、休息、人际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在五个“室”中配备高年级学生党员与优秀团员担任带建导师,从而深入扎根广大青年活动阵地,使新生从入学第一刻就看到党员、优秀团员发挥的模范标杆作用,培育滋养理想信念扎根的土壤。大一新生入校第一天就能感受到优秀党员团员的服务,并在随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在解决思想、学习、职业规划、人际交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上得到帮助,让广大新生从入校第一天至毕业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坚定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助力互动:构建党委领导的联动机制。一是强化党委领导,实现育人合力共振。高校党团要实现根本上的互动,需要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系统化、整体化的互动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党组织、教学部门、团组织、学生工作部门等各自为政、疲于应付的现象。各级党委应将党建带团建、党团互动纳入日常工作中,形成实效性强的考核机制,如党委深入指导团组织文化育人活动的频次、参与团组织会议的次数、党团联合活动的次数等,真正将党团互动变成有根据、有考核的机制,充分体现党委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二是重视党团联动,实现育人分层互动。在团员培养上,团支部综合考量团员品质时,结合党支部对党员发展的要求及建議,制定动态化发展过程评价体系,形成团员个人发展电子库。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上,党支部应充分听取团总支意见,团总支提供团员德能勤绩等全方面的评价情况,使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有根有据、择优推荐。在发展对象的培养中,党总支与党支部应注重发挥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与团员结对工作,定期与团员开展学习活动与谈心活动,让发展对象在与广大团员的交流互动中提升自身素质。
三是落实培养责任,实现上下互动育人。党委牵头优化党团培养机制,坚持基层党建和团建共建共用,落实各阶段培养责任人,在共建中通过各项活动考核团员综合素质,对考核优秀的团员优先发展党员,实现党团上下互动。团组织提前进行党性培养,每年由学生党员指导、团员青年组织并设计形式新颖的党性教育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既能激发团员自主学习党的知识与理论的兴趣,又可以在过程中对团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等进行考量,遴选出优秀团员,优先考虑发展为党员。同时,党委安排学生党员与教师党员参与此过程,邀请优秀教师党员与团员结对子,做到团员先进思想早培育、早扎根。安排学生党员到团员中上党课、传方法、教技能,使团员的党性培养能反作用于党员教育,增加党员对党的认知与情感,实现党团建设同促进。
(三)平台共建:以党团同行推动深度互动。党团同行是指以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等平台和连接点为载体,在高校搭建党团协同发展模式。通过这些平台和连接点的共建,拓展党员指导团组织的方式,加强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与教育,推进党员带动团员共学习、共思考、共进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促进团组织建设。
1.建立360度党团同行网络平台。网络已成为上海大学生用于交流与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认知方式等,可以建立涵盖党团风采、党团活动、党团知识竞赛、生涯导航等360度全方位的党团同行网络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大学生,实现以点带面、多点互动、高效率全覆盖的党团深层次互动。一是以点带面,以党员带动团员为切入点,通过平台逐步影响全体大学生。二是多点互动,即党团同行网络平台包含网页建设、微信公众号建设、易班建设、qq群、蓝墨云班理论学习等多个网络平台。三是全覆盖,即党团同行网络平台内涵盖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党团风采、党团对话、团跟党走、党团思想矩阵、党团生涯指导、党团知识竞赛、党团知识自学、党团互评等。以上模块的建立,不仅能公示团员向党员发展的动态全过程,展示每个阶段的党团员风采,树立先进模范示范,而且可使党团员在校期间的难题面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涯发展过程中、思想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从思想与实践上靠近青年、服务青年。
2.建立体验式、情景化党团同行实践平台。新形势下,党团同行既要处理好网络平台建设,更要重视实体活动,建立体验式、情景化的党团同行实践平台,彰显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搭建红色实践基地的体验与学习平台。作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遴选党员代表组织优秀团员定期参加井冈山基地等红色实践基地的活动,使团员在基地中既能提升理论知识与思想觉悟,又能以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生活、重演红军场景等体验式的活动,了解党的艰辛历程,深化对党的情感与信心。二是长期开展专业化的志愿实践服务,如“我和社区有个约定”“党团灯塔——关爱空巢老人”“梦想驿站——希望小学支教”等定点实践活动,强化党团人员知行合一、矢志奉献的理念。三是开展以生涯发展为主线的思想实践。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多集中体现在对生涯发展的困惑,包括生涯的选择与确定、生涯技能能力、社会适应等。可以党团小组为单位,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对团员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惑予以解答与指导,尤其对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意识与理想信念加以引导。
3.建立党团融通的自我教育平台。党团同行不仅需要外在嵌入平台,更需要建立自发、自主的内生动力平台,从而推进党团有序长效的深度互动。一是树立党员先进模范,形成自我教育的宣讲团。每年甄选先进的党员,在广大团员中宣传自身的优秀事迹,引导团员具体直观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如学校中的先进党员是如何在生活与学习中戒骄戒躁、有效分配时间、克服困难,如何在党的影响下正向发展等。这能使团员更为鲜活地感受到党员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价值观,有效扩大正能量的影响力。二是开设党团融通的悦读平台,形成有思想深度的精神世界。每月开展党员带动团员的经典阅读交流会,先由党员学习马列经典原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优秀书籍,整理出笔记并开展生动有意义的交流会,带动广大团员形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再逐步发展到团员向党员分享学习心得,自发且愉快地学习经典书籍。三是建立党团同行的成长足迹。每月记录团员在党员的带动下参与的活动、阅读的书目、自身的变化,形成优秀发展的成长轨迹,切实发挥党员带动团员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郑长忠.建构共青团组织创新的体制内政治支持——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
[2]李金发.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梳理与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3]丁笑生.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作者章蓓意系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团总支书记,吕晓丽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校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