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里的舆论分析与引导研究

2018-08-06陈硕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舆论引导

陈硕

【摘 要】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带来了影响,伴随着新闻价值标准的改变,舆论也呈现出不断反转的现象。互联网的低门槛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在给受众创造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谣言四起,舆论场嘈杂,媒体公信力下降,公众对信息产生恐慌,因此后真相时代里的舆论分析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舆论反转;舆论引导

一、后真相时代下的“罗尔事件”

“后真相”作为2016年的热度词汇,牛津大学做出了以下解释:相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民意更容易受到个人所携带的情感和信念的影响,在这个时代,事实已退居到第二位,态度和情感占据了主导地位。繁杂的信息加深了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断反转的新闻已经让受众难以辨别。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会从主观或客观的角度出发进行情感的诉求,在情感的释放与相互取暖中得到共鸣。新闻事件引发的社会议题也不再是事实本身的争论,而是事实背后的情感决斗。这些情感掺杂了受众的刻板印象,使得原本模糊的信息更加破朔迷离。2016 年 11 月 25 日,深圳作家罗尔在微信公号发表《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刷屏。罗尔称,5 岁女儿罗一笑不幸罹患白血病,因病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费用“每天上万块”,而自己“花不起这个钱”。短短几天该文章的总阅读量已接近 1 亿;仅 11 月 30 日当天,罗尔收到的网友打赏已多达 252 万元。但很快有网友曝出,罗尔全家有 3 套房产,且罗一笑医疗费自付部分仅 4 万余元。真相“反转”,罗尔从一个可怜的父亲变成了一个骗捐者。

二、后真相时代公众舆论转变的原因

(一)事件不断的发展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期,“低门槛”的设定导致诸多信息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就发送出来,且随着事件细节的不断挖掘,导致公众在还并没有完全消化上一条信息的状态下就被迫接受信息反转,对事件的真实性产生疑虑。受众本能选择运用情感和观点对事件以及人物本身进行判断,而更多的忽略事件本身的真实性。9月7日罗尔被检查出血小板偏低;12日,罗尔表示公号打赏功能暂停,此前文章所得赏金全部帮助白血病患儿;14日,笑笑确诊,罗尔恢复打赏功能;11月25日,罗尔发布《罗某某,你给我站住》一文,打赏单日突破5万上限;同月30日,罗尔被爆拥有3套房产,随后医院公布费用显示,罗尔仅自费3万多元其余全有医保支付。12月1日,罗声明款项将用作建立慈善基金会并道歉。从罗尔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酵,事件成螺旋上升状不断的发展,牵动着人们的情感,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

(二)情感共鸣的寻找

罗尔从先前伟大父亲形象一夜之间变成了为骗取公众同情心的伪君子。事实的快速反转使得公众对罗尔产生了情感变化:一部分网友持有不可平息的愤怒,斥责罗尔是骗取公众情感和钱财的骗子;一部分网友认为得病的孩子是没有错的。一方面倡导善心一方面倡导理性,指导公众做出评判的是他们本身角色的情感共鸣。网络事件的营销者利用了受众想要寻找情感共鸣的这一需求,贩卖公众的同情心,加强了舆论的对立。对于热点事件的多角度分析是社会思想进步的表现,但单纯的放大社会情绪却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三)受众媒介素养不足

一个事件之所以可以引发受众的高度关注且伴随着舆论的转向,是因为这些事件一方面抓住了受众的情感心理,另一方面触碰到了社会的敏感问题。受众之所以想要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找情感共鸣是因为其自身的媒介素养还不够,面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和批判能力还不足。在自媒体时代,有争议的话题和片面的信息从未停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为了蹭热度抢眼球,诸多自媒体都会发表自己观点,宣泄自己感情,很少会像专业记者一样基于事实摆出真相。受众缺乏对事件本身深刻的洞察力,容易盲目从众。长此以往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舆论就会被引爆从而做了情感的奴隶。

三、后真相时代里,情感主导舆论后的负面影响

(一)刻板印象导致信息误读

有研究者指出:“网民的刻板印象是网络事件形成的重要社会和文化心理因素之一”。罗尔事件的反转以及大众对罗尔“重男轻女”的误读,很大程度上和刻板印象效应有关。当《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被刷屏时,基于目前有限信息,受众出于情感需求将罗尔一家构建成经济窘迫的家庭,罗尔是一个爱女心切的伟大父亲。因此,当罗尔家有三套房的信息被披露之后,直接颠覆了此前公众的假定,人们觉得爱心被玩弄,进而激发了极大的愤怒。然而,此时的受众又进入了另一个刻板印象——将罗尔定义为借女儿生病为由进行诈骗的“骗子”,各种关于骗子的想象又附着到罗尔身上。大家很少去探寻事件的真相,也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骗子为了洗白而公开宣扬自己重男轻女的价值观,这是否是正常的行为呢?在刻板印象的效果下,公众自然而然的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评估当事人,并且延伸出其信息背后的内涵,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会影响受众理智的判断导致信息的误读。

(二)情绪化宣泄导致舆论偏激

后真相时代,受众受到情感的影响其判断更容易丧失理智,导致偏激。在诸多自媒体的带领下,个人进入群体后极易丧失自我意志,他们的言论与观点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在罗尔事件中,在退还了将近200万的网友捐款后,14日晚,有媒体报道称罗尔再次在朋友圈就女儿的病情发文:《罗一笑,你给我顶住》。他在文中表示女儿已经进入重症室22天,在这期间她几乎滴水未进。随后附上了女儿最新的治疗费用。据说这篇文章在发布后的一小时内点击量就突破了十万。而这一次网友们所表现出的多不是同情,而是一种厌恶的情绪。有网友评论称:“你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善良人心的一种亵渎。”而罗尔则表示社会上有很多爱心人士在关注女儿,发布此文是想让大家了解目前女儿的情况,自己也想“说说话”。显然,网友常以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态对其作出情感评判,这些心理将会影响受众对于基本事实的判断。

四、后真相时代舆论引导路径

(一)主流媒体尽早发声。当下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传统媒体依旧肩负着引导舆论、教育公众的责任。主流媒体应该尽快将事实呈现,渗透进新媒体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及时进行舆论的引导。

(二)受众提高媒介素养。面对海量信息,受众应该提高甄别和筛选的能力,学会应对感情外衣包裹下的真实的信息内容,等待主流媒体发声。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的发表言论,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二)提升媒体人的素养,明确报道的内容。在后真相时代,新闻的价值标准已然发生改变。虽要顺应时代的改变以寻求自身的立足之地,但也不能忘记职责准则。在拓宽新闻报道范围的同时也要做有温度的新闻。我们要在新闻品格和新闻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促进新闻事业的良好发展,进行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五、总结

后真相时代,新闻媒体越来越从信息输出平台转化为情绪煽动平台,媒体不应该沦落为公众情绪的宣泄口,而应该对公众情感进行有效疏导,在舆論洪流中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以事实的真相与正确的观点引导舆论,敢于发声,肯于反思。

【参考文献】

[1] 张华. 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 [J]. 新闻大学. 2017.3

[2] 易艳刚. 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标准之变—以罗尔事件为例. [J]. 青年记者. 2017.4

[3] 房玉婷. 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引导思考. [J]. 传播与版权. 2017.7

猜你喜欢

后真相时代舆论引导
后真相时代慢新闻研究
新媒体时代受众视域中“后真相”时代成因浅析
后真相时代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研究
2017,国妆产业在“后真相时代”的三个真相
默克尔面临的“后真相时代”(观察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