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2018-08-06解松磊
解松磊
摘要:本文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展开论述,分析了其中大量的细节,诸如个性化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各方面。细致入微,条析缕陈,一纸浅见,请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个性化;兴趣
一、注重个性化学习
(一)个性是生命的精华
有个性,才有更多的精彩。个性一般指每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特征,个性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功能的结构。这些特征是有机整合的,作为一个整体而显示出独特的倾向,它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与能力志、信念等不同,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品德、性格等方面;个性心理倾向,如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态度、信念以及对自我本身的意识等。学生根据实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层次,并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动态调整到相应的层次中。
(二)根据学习需求的不同开展个性化学习
分层教学源自于教育界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教育的紧迫感,英文名字叫作Stratified teaching,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各自不同,分层教学因此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表面上看,教师似乎增加了工作量,其实不然,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教师的辛苦不会白费,分层教学以后,学生会学习得更加充分。比如,在学习“编辑声音”时,利用教学软件,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班,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录音机”,另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GoldWave”,有点类似于复式教学,这样我的教学效率更高,不但能解决一些学困生的“吃不了”问题,又满足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需求,取得了意外的教学效果,原来安排一个星期的学习内容,现在只有两三课时就完成了。
二、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一)进行各种课型尝试,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的索然无味,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进入状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定能改变现状,如低年级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富有情趣、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主动探究的心理愿望,引起“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中高年级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竞争等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协作性、创造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二)进行多元评价,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系,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多元评价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从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变,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学生,让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真正形成一套在课堂教学中易于操作、较有成效的评价方法。以此来鞭策、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在进行评价时,不仅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探索系列信息技术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尽力多给每个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份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他们能积极、乐观、自信地面对信息技术课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兴趣小组、电脑制作校本选修课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课堂上个人技能的展示、信息技术学习小故事、“我与信息技术”演講比赛、作品评比、参与赛事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中每个成员不仅仅是掌握简单的读、写、算的能力,更应该具备较高层次的素养。而信息素养是新时代的“读、写、算”,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中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但他们思想上还不成熟,各方面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也正是塑造他们良好素质的最佳阶段。纵观国内外,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种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来支持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一任务和目标的提出,确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
四、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
我尝试给学生特意地开办博客,让大家逐步学习,提高实践经验。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整理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学到很多的学习内容,可以在我的“学习成果”当中进行储存,即“E化学习笔记”。储存之后,要精心整理、归类,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整理不要求在课堂上立即完成,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不断地整理,不断地总结学习成果,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学习经验,也为其他的同学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同学们之间互相借鉴,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浏览其中,会不断有收获,有新的感悟,也有新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理清了知识间的结构,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信息技术课,要注重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