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碧桂园森林城市开发运营模式探索

2018-08-06丁书琴许淑芬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垂直绿化

丁书琴 许淑芬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碧桂园森林城市开发运营模式,正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突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理念,建设过程中处处突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建筑欢迎自然,在保有自然形态的前提下思考宜居的问题。该开发模式打造的垂直绿化、分层交通的立体城市,实现了城市智能的全面升级,已成为新型城市范本。本项目欲从其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之处着手,学习经验,希望在促进绿色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森林城市;分层交通;垂直绿化

一、概念与背景

森林城市,是在城市内部建成以森林、树木为城市主体,摆脱现有的建筑和道路的主体,达到城乡一体化、健康有序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二、国内外现状

美国政府在1962年率先提出“城市森林”这一名词。他们的城市森林泛指一般意义上城市内部覆盖的全部植物。欧洲一些国家把城市森林主要定义为城市中的规模比较大的林区以及市郊成片的森林。这些国家森林资源丰富,绿化率非常高且市民环保意识强使得城市森林建设有相当的规模和质量,极大提高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

我国对森林城市建设也相当重视,上世纪80年代,众多城市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并且目前正在着力推进森林城市质量建设、文化建设与示范建设。

三、森林城市的特点

1.使用垂直绿化,建筑外墙长满植物,目之所及都是森林,多维度的生态景观摆脱了传统的平面绿化植物数量和种植面子上的束缚,使用最小的占地实现最大绿化效果;2.打造分层式立體交通,地面上全部是公园,无车辆行驶,地面下是高速路和停车双重空间,实现人与车很好的分流;地面上的轨道交通,用来连接整个城市以及与之相连的城市。每一天,人们都生活在和谐美丽的花园里、看着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色,呼吸着森林净化后的新鲜空气,享受这自然而愉悦的生活。这是碧桂园所创造的森林城市,运用的立体交通概念将整个城市分为三层,地面除了现有的建筑物以外全部为花园,地上主要有轨道交通来连通整个城市,地下为道路、立交和停车空间,将公共交通、道路交通、自行车和人行交通进行分层,每种系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很好解决城市内部拥堵问题,形成人性化的城市尺度,实现人、车真正意义上的分离。3.以多维度绿化生态理念为依据,彻底改变“鸟笼式”居住环境,将绿色植物与建筑物进行组合,建筑外墙90%的面积被绿色植物所覆盖,通过巧妙的错层设计,充分利用地面以外的垂直空间和屋顶空间,全城搭建垂直绿化系统。

四、充分性与必要性

充分性:一亩建筑占地就会在空中带来十亩长满花草树木的绿化院子,使其建筑外观就如同一座树木葱郁的山峰,一片建筑就如同一片森林和天然氧吧。借助有限的土地,创造城市中更多的绿色,降低城市中碳含量,改善室外环境以及城市气候。森林城市在不减少现有住房面积的情况下,其增加的绿化面积能大大提高建筑面积的使用效率,增加地块价值,增加密度吸引人气。

必要性:一方面,紧跟国家政治政策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重要指示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已将森林城市建设列为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森林城市能有效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形成的微环境,能够为住户提供氧气,同时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和粉尘,提高城市的新鲜空气,降低空气污染。它与坐落于郊外的别墅相比,城市中心的位置更加便于人们上下班、上学、休闲、医疗和出行,同时居住更安全、更私密、视野更广阔、不荒凉,占地面积小且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灌溉水排放会祸及墙面和楼板结构、暴雨时水土流失导致泥水浸泡楼板、失火时枯枝成为助燃剂会加大火势、楼上的树木如果被大风吹断或枯萎而从楼上坠落,那后果都将不堪设想。所以安全问题是必须首先关注的,如果连房屋的安全性都不能确定,人们会需要这样的房子吗?

(二)承重,防水问题,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会越长越粗大,最终导致墙体开裂、渗水,甚至会导致房屋结构疏松倒塌,这样精心的设计就会变得华而不实。只种植草本或者小型植物倒是可以,种植大型树木不是建筑遭到破坏,就是树木被束缚,得不到生长。

(三)气候及后期维护问题,植物的种植对气候要求很多,对于南方来说比较容易种植,但是北方冬天强对流天气较严重,温度比较低,这类植物倘若种植在百米的室外高空可能是无法存活。环境温度零度以下时,不但植物无法进行生长,而且建筑材料吸水后结冰造成结构稳定性被破坏,出现建筑漏水现象。

(四)成本问题,室外修建花园,就要计入土层量以及土壤中水份的含量等等,需要增加额外钢筋混凝土来提高楼板的支撑与承重能力,此过程必然造成建造成本的增加甚至超出很大比重。更加麻烦的是后期的物业的绿化管理服务,如果楼上大量绿地属于私人,相对还好解决,垂直绿墙以及楼顶花园相对比较公共的绿地,需达到什么程度需要进行修剪以及高空作业必须需要具备高空作业能力的修剪人员才能作业,公共部分的绿色植物从种植到后期的养护与管理,需要专门的物业进行打理与呵护。私人的绿地养护也需要有相关的养护知识。

六、解决方法

(一)主要种植本土的小乔木、灌木、攀爬植物,每一株植物都得经过精挑细选,需要测试生长在不同高层建筑时的反应,种植前会用风力涡轮机对各种树木进行安全测试,确保绿色植物不会高空坠落。

(二)在承重方面,选择一些根系较浅不会长很大的品种和采用比园土更轻的有机介质当种植土;在防水方面,需要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和做到规范施工,灌溉水排放要通畅。

(三)在绿化构架植物选择原则是本土性、耐候性和常绿性,种类以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种植做到疏密均匀,色彩随季度变化而变化,使人心情愉悦而流连其中。

(四)请园艺师来建议或者园艺工作者定期进行护理,居民提供物业费用,聘请专业的养护人员进行养护,并免费提供业主相关知识的培训。灌溉水源方面,将屋面雨水收集到屋面景观水池中,层层跌落后自然灌溉每层花园,还可以是来自经过过滤的循环利用的生活污水。

七、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指森林城市改造城市环境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一切效用。森林城市实现了绿化带的垂直体系,增加城市植被保有量、减噪除尘、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微气候,同时使建筑立面富于生机、趣味十足,富有景观休闲功能。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上的量化,直接经济效益可以是苗圃、果实的生产。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经济效益大得多,主要来自于改造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降低, 将植物作为建筑外维护结构或立面造型的一种手段,可以大大改善建筑热工性能,节约建筑能耗。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森林城市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外的其它全部效益的总和,部分美国学者认为,构成森林城市社会效益的因素主要包含:精神价值、游憩、游戏和教育机会,以及对森林资源的接近程度、人类的安全与健康、文化价值等方面。同时也出现了森林城市的法律价值和生态效益补偿等新领域。

边际效益:森林城市建设还可以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医疗卫生支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凝聚力。

八、结论分析

森林城市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全面部署,实行全名参与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结合,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碧桂园森林城市的建立进一步加速了城市智的慧化、交通的一体化、拉近了森林与城市的界限,拓宽了城市的内涵。立体化城市、多维度生态景观、产城融合、智慧城市、TOD模式、海绵城市也应用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碧桂园森林城市的建成,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们追求理想住房的实物化,是人類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智慧生态城市的典范。公共交通是森林城市所倡导的日常生活主要出行方式,主要的交通方式包含:轨道交通,公交交通,水上交通,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实现低碳文明出行、减少空气的污染、噪声污染、缓解城市的温室效应,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分层的交通模式也是缓解目前城市高峰时期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实现行人、车辆分开运行,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减少城市出行的时间成本。打造出城市路面下的交通与城市路面上轨道交通的快速衔接,从而达到城市之间的快速直达,目前国内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反而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的出行时间成本,碧桂园森林模式均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享受快捷、便利的交通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朱朝芹,秦飞,王瑞祥等.城市森林总量需求与实现途径:以徐州市为例《江苏林业科技》.2010

作者简介:丁书琴(1996—),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垂直绿化
我国墙体绿化研究进展
垂直绿化施工技术
浅谈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重庆市主城区垂直绿化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