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童谣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2018-08-06廖剑
廖剑
摘要:客家童谣是客家一种特色的文化,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在学会唱客家童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客家人有特色的生活场景,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唱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客家文化,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在教幼儿学习的同时,将客家童谣用于区域活动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关键词:客家童谣;区域活动;文化传承
客家童谣是客家一种特色的文化,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童谣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丰富,类型又比较多样,朗朗上口,想象奇特,优美悦耳动听,大多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幼儿在学会唱客家童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客家人有特色的生活场景,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唱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客家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一、学习客家童谣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客家童谣本来就是对客家人生活场景以及生活面貌的一种反映,所以也是比较贴近生活。孩子在学习客家童谣的时候要遵循这一原则,和父母去一些客家的古村落或者公园里来感受客家童谣独有的魅力,这样孩子才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客家童谣中,去感受客家童谣所带来的文化气息。另外教师也可以带幼儿去感受客家的文化,参观客家有特色的民俗博物馆,这样孩子在诵读的同时,会自己想像出参观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诵读的时候,脑子里会浮现出客家人生活的场景,即体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二)适宜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教师在选择客家童谣的时候要选择客家童谣中精华的内容来进行教学,选择真正适合幼儿年龄的童谣,如反映一些童年乐趣和客家人生活场景的。比如客家童谣《采茶歌》就是反映客家人生活场景的,而采茶场景里面“手提茶篮去摘茶,欢欢喜喜踏回家”,这样的场景更加容易让孩子深入其中。教师也可在教幼儿唱童谣的时候让幼儿上台表演这样能更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客家童谣的积极性。
(三)审美性原则
客家童谣不仅是培养孩子的乐趣,更应该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并且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性,所以必须遵循审美性原则。教师在选择客家童谣的时候要选择歌词比较优美,内容健康向上的,对于一些比较低俗的东西要积极的摒除。
二、客家童谣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中国自古以来部落的形成就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教师在教幼儿学习的同时,将客家童谣用于区域活动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一)语言区
语言区是活动区中必有的基本区域之一。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书架上陈列着若干图文并茂的幼儿读物、识字卡片、指偶或木偶等等。这样的布置通常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教师很快会发现,幼儿到语言区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无奈地看到这个漂亮的角落变得冷冷清清而没有幼儿光顾了。语言区到底应该怎样来设置,投放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有关客家文化、客家服饰、客家用具等图片,并用这些图片自制图书。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孩子在此与小伙伴一起诵读客家童谣,感觉客家童谣的文化。这样还是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自己平时所学的客家童谣进行巩固复习,加深印象。例如《月光光》这着童谣,我们可以把图片白马、莲塘、韭菜、鲤鱼等图片池塘、做成一本边连环画册,让幼儿边看边读,孩子在这种氛围当中更加的做到了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二)美工区
美工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活动,这里是幼儿进行艺术表现的天地,幼儿可以将所学习的客家童谣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泥工、编织、撕纸、粘贴等,通过操作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简单图形、符号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进行美术表现。结合客家童谣的特色,教师可以投放与幼儿熟悉童谣相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绘画,制作再现客家童谣的场景。例如,幼儿在学习了童谣《鸡公子、啄尾巴》后,教师除了让孩子把自己念童谣时想像的场景画下来,还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各色卡纸、羽毛、粉色皱纸、蓝色碎花布等。供幼儿进行公鸡、婆婆、桃花、李花、喇叭等的制作,并将这些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或供语言区童谣讲述活动做桌面玩具。这样,幼儿通过动手绘画和制作,丰富了主题墙和区角,此过程正是幼儿对客家文化传承的体现。
(三)益智区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他们在其间自行操作、摆弄、摸索、尝试,在不断的发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智慧宫。在摆弄、操作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在那奇妙的思维、有趣的想象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天赋和潜能,感受到智慧的翅膀在翩翩飞舞。这样的魔法乐园依然少不了客家童谣的身影。我们可将客家童谣中出现的图片做成拼图让幼儿来进行拼搭,这样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很好的进行了客家文化的熏陶。
客家童谣是客家文化本土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建设的一些重要资源,就像台湾的传统布袋戏一样,在幼儿园或者小学就会进行一些专门的课程开设,让幼儿从小就接受自己的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将之发扬光大。所以,将客家童谣应用于区域活动之中,不仅仅涉及幼儿教育的问题,也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培青.客家谚语选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钱小蕙.巧用童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广西教育,2012.3:65
[3]吴冬梅,客家童谣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2012.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