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18-08-06姚昕炜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探究性初中历史

姚昕炜

摘要:实施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通过构建以问题作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合作探究为主的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实现。在具体细节的实施上,应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此为课堂问题探究奠定坚实基础;注重对课堂探究问题的合理设置,提高探究性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情感态度的渗透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课前预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学通过构建以问题作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既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理论,对促进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变革、落实新课程,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细节的实施步骤上,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浅谈对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坚持“两个课堂”的有机统一,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课前的“空档期”,让学生在这一时期就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去,这就课前预习。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自始至终的参与者,且不论主体和中心的划分,都要做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准备工作,其中教师备课无可厚非,这是课程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注定也不可忽视。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应该在尊重和总结历史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课堂内外各种专题活动和问题摄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其中。

因此,这就格外需要丰富学生“备课”作为这一空档期的补充,强调并加以落实。其具體实施就是要求学生预习新一课的基础知识,通过圈画重点、书写段意等手段并可借助于丰富的网络媒体资源搜集相关知识,以此奠定对新课内容初步识记与整合的基础,建立本节课的初步印象。初中历史课程每课的知识量不大,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历史学习“三核心六要素”的方法,掌握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相关的特点和要素,在预习过程之中肯定会遇到对新一课的前因后果的疑问,此时产生疑问是教师教学的预设,这是初步接实现知识目标的初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一种良好学习态度和状态的开端。这就一改传统课堂模式学生“空腹而来,盲目所从”的状态,使学生“有备而来,带着疑问进课堂”。

二、合理设置课堂探究谈论问题

对每一节新课重点问题的讨论探究是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一步,是课堂流程的高潮部分,它的展现是需要铺垫的。

首先,在课堂前期,由教师需要汇总学生预习的疑问话题。这样做一来可以考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二来可以把握学生对问题的构建深度。而学生的诸多疑问,在教师备课时就应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预设出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在根据本课重难点和预设的学生疑问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涉及面较广、能串联起大多数预设疑问、能统领课程全局的探究讨论问题。一般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既是能力目标的落实,也是情感态度的体现。所以,应将侧重点放在引起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能力的问题上,例如评价人物、事件,总结意义、启示等,这种探究问题旨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及理解,从而由浅入深,逐步落实各项目标。

其次,新课应结合本课的课程标准,梳理本节课的线索,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难点,然后按图索骥,有针对性地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之中,予以强调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疑问,大多数疑问在这一时期就能解决,随着课堂的顺利进行,难度较大的疑问逐步紧逼,探究讨论的问题也就自然展开。有疑问会使学生提高听课的关注度,教学的效率自然就能有所提高。

三、重视情感态度的渗透作用

初一学生最大的学情就是刚开始接受历史这一门独立的学科,初步系统学习历史知识,而且年龄尚浅,处在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动手欲望也非常强的阶段。所以,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这时期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渗透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很显著,有助于形成学生合理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素养,这就意味着“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深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导向,“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和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星河灿烂,历史学科顺理成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因而,它成为任何一节历史课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目标。

情感态度的落实,从课前预习环节就开始了。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文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和情感价值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探究性初中历史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