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怎样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2018-08-06努尔比耶·阿布都热依木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

努尔比耶·阿布都热依木

摘要:实现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幼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强化幼儿教学活动的效果就要从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开始,只有让学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才能够让其掌握到教师传授的所有内容。教师应从实际入手,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发掘教学工作中游戏的趣味性,掌握适当的教学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家长双方联动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课堂注意力;策略;研究

前言

注意力说的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并指向于一种事物的能力,课堂注意力说的就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应用于课堂学习上,因为注意所以才能够将精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中感知事物的重点,认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且不被外界事物所打扰。没有注意力幼儿的所有智力因素,包括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提升幼儿品质的重要方法。怎样提高课堂注意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能够实现对幼儿注意力的提升,教师在设计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幼儿注意力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育环节,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比如在开展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盲兔”的时候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我们通过帮助小盲兔奉献自己的爱心,激起同情心,另外要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能力。当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带领儿童进入到提前布置的场地中,让孩子置身在像森林一样的小动物住宅区,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感受,锻炼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吸引幼儿参与进去,可以通过小盲兔探路表演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孩子戴上墨镜或蒙上双眼感受双目失明的感觉,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感情为同学讲述小白兔的故事,让幼儿结对子开展帮助小白兔的游戏,可以让幼儿为小白兔设计用具,整个过程要保证各个环节相互关联,衔接自然,可以有效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保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发展其有意注意。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掌握动静结合的状态,做到张弛有度,引导幼儿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共同发展,以开拓学生的大脑,保证幼儿始终在愉悦轻松的环境和情绪下参与活动,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情景设置表演、故事讲述、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幼儿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故事情节,体会活动乐趣,吸引其注意力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适当的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中小学有所不同,中小学是将教学内容完全设计规定好,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依照幼儿的经验结合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类型广泛的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生活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周围的生活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要带领幼儿学习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点是适当适时,要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更符合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把握课堂时间

通过研究证实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当注意集中的时候大脑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此兴奋中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在对儿童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两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时间为7分钟,四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儿童注意力的发展规律控制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重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之后的时间可以结合游戏练习,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幼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变换声调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通过游戏奖励或者榜样示范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状态会受到其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而影响,幼儿的认知活动也会受到这两方面原因的影响。幼儿在了解和认知他们感兴趣和好奇并且有需求的事物时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也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想要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那就要从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入手。要能够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看成教育的转折点和发展点,以此支持并强化幼儿的学习活动。尽量的将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成幼儿个体的需求和兴趣,以此强化其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是比较感性的,只有形象、具体的事物才能够提起其了解的兴趣,教师要认识到幼儿习惯性用动作来体现思维,这就说明了幼儿的学习要以直接的经验作为基础而开展,只有通过人和物的相互作用所构建起来的真正内化的知识体验才能够被幼儿吸收掌握,进一步成为其所独有的知识体验,比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幼儿不可以重复其他人说过的内容,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幼儿要求只要复述散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这样不同学习水平的幼儿都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和掌握经验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整体性,要在日常生活和學习过程中锻炼并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通过彼此的渗透,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水平,为幼儿今后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第一是化平淡为神奇,把平淡的事情增添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当孩子读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问为学生好奇心的养成打下基础,比如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通过这些语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带着探索的心开始学习。再有,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引导幼儿通过常见的事物展开深入的研究,因为幼儿对常见的事物很容易没有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告诉幼儿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就会激发幼儿的了解兴趣,比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提高幼儿对太阳和地球的认识兴趣。所有事务都有无穷的奥秘,教师要善于掌控幼儿的心理,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了解兴趣。三是要鼓励幼儿主动实践,实践是提升认识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都比较喜欢动手实践,虽然一些实验有可能不会成功,但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实践能够引导幼儿将浅显的知识转化成深入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就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物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多样化的活动,保证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兴趣,以此强化幼儿的注意力水平。

3.鼓励幼儿在练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年龄比较小,其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及时矫正其不良行为。比如,当大家午睡时有些幼儿起床去卫生间脚步很重,教师要暗示幼儿放轻脚步,当幼儿放轻脚步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的手势,认可他的行为幼儿受到鼓励就会在行为中感受到愉快,会自主自觉地控制自身的不好行为。

4.重视实践训练。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重复同样的动作和事情才能够养成习惯。如果幼儿家长在思想上重视对幼儿的认知培养,但在行动上却没有做到,那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就只能停留于表面。我们要认识到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需要长久养成的。因为幼儿年龄较小,经常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状,很多幼儿能够明白道理,但却不能做到口頭上说的行为。所以,家长方面要强化对幼儿的训练为幼儿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保证幼儿在日常生活、劳动和游戏的过程中,多多参与技能和习惯训练,掌握为什么做的思想认识,形成怎样去做的行为能力,要在实践中扎实基础,不断反复,直到最终成为自动化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在引导幼儿重复性做一件事的同时,锻炼幼儿的自制力,比如在写字、画画、跳舞的时候带领幼儿专心做其中的一件事,训练幼儿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形成特定的心理定向,保证习惯的养成为后续其他实践活动的落实打下基础。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构建良好环境。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人和睦,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制定共同目标。

幼儿的教育教学标准和要求要保持规范和统一,要确保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得到家长的配合和辅助。学校和家长方面要在幼儿教育思想上实现一致,也就是要让孩子的大脑接收到相同的教育信息。这样才能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的养成,如果家长和学校要求不统一,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时间长了会养成钻空子的不好习惯。另外,因为不同的教育信息互相影响,会让孩子形成两面性的不良性格特点,当然想要实现学校和家长双方的教育目标一致,并不是简单的过程,家长要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并配合学校去落实,双方可以定下规矩,比如在学校和家长教育孩子的形式和态度上出现出入,一定不要在幼儿面前展现矛盾和意见,双方要在事后表达彼此的想法,说出彼此的见解,以实现教育思想的统一和行动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好的教学效果。

3.起好表率作用。

幼儿阶段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幼儿最不喜欢说教,只有榜样的力量才能够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让其感受到说服力和感染力。儿歌故事等艺术作品有着特殊的魅力,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让孩子主动地模仿,它们能够给孩子产生最具体形象的影响,让孩子从心里记忆相关内容。家长要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家中为孩子讲具有正面意义的故事,念可以陶冶幼儿情操的散文,儿歌,唱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主题歌曲。再有,幼儿阶段的学习模仿是让其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虽然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是能够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家庭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是幼儿最先面对的环境,所以对其发展影响最大。首先父母姐妹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幼儿提供特定的感情氛围,所以父母的教育对幼儿十分重要,再有因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行为会在第一时间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要让孩子在模仿时期感受父母的良好言行,为幼儿的成长做出良好的示范作用。

结论

如果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其身心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强化幼儿的注意力,调整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方向是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的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强化启迪,深入发展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格特征。同时要让家长配合并辅助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只有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才能够让幼儿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所做的事情上,为其人生的整体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致谢:

在笔者构思和写作此论文的过程中,曾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致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科学指导,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学术视角,为论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学到了许多学术知识。导师做人、做学问严谨、质朴、宽厚,以及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素养是我终身学习的楷模。在此我对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同时,学院的领导积极为我们学习及撰写论文,精心的组织安排各项协调工作,对我们学习及撰写给予了支持帮助,班主任老师的辛苦工作,为学员们顺利撰写提供了便利条件,任课教师的认真授课,为学员的撰写提供了理论素材,对您们辛苦的付出,我在此深表谢意!

还有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我也在此向他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徐国根;舒能贵;徐本力;陶炬;毛桂英;毛龙珍;曹桂珍.学龄前儿童全脑型体育教育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李香;李姗泽.论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李湘媛.论儿童书籍设计中的互动性[J].包装工程;2010年22期.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