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飞扬 快乐课堂

2018-08-06张鹏鸽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指导初中音乐

张鹏鸽

摘要:趣味教学法又称为快乐教学法,趣味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步骤(识谱、视唱)教学生歌曲,学生是很难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也不利于挖掘、发挥他们的音乐潜力。趣味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驱力。趣味教学法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加之音乐中动听的旋律,美妙的歌词,铿锵的节奏……再现活力四射的音乐课堂,使其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音乐素养。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几点论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指导

趣味教学法的有效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源。故此,把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促使他们有效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要彻底把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兴趣调动出来,以此来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让孩子们都能在音乐的殿堂里尽情“翱翔”。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心理,强化教学效果,提高音乐素养。传统的音乐教学较为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识谱能力的培养,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单一地听老师演奏(唱)或者放磁带录音,单调呆板的教学手段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影响。多媒体集多种优势于一身(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静态的知识灌输变成动态的传播,全体学生都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多渠道多方位地刺激他们的感官,更容易激发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欣赏课《A大调波兰舞曲》时,为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这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再播放波兰舞蹈,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感受和认识,为更深一步地感受乐曲魅力,理解《A大调波兰舞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埋下伏笔。因此,通过多媒体科技指导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水平。

二、挖掘趣味元素,攻克重点难点

具备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基本技能是初中生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石。但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训练比较枯燥,导致多数学生只愿唱歌曲不愿意学知识,使音乐教学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基于此,认真钻研教材,多发掘歌曲中的趣味元素,并把教学重难点结合趣味元素分散解决,使同学们都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消化重难点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例如,《藍天白云》这首歌曲中休止符较多,这也是学习这首歌曲的难点,如此,反复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准确流畅地演唱这支歌曲是教师研究的重点。这些休止符犹如一颗颗“小地雷”,只要不踩到这些“小地雷”,学生也就不会在休止符这个演唱的空白处出错。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按照我的意图展开学习,我先让一名学生演唱《蓝天白云》这首歌曲,不出意料,这名学生在休止符的空拍处理上屡次出错。此时,再进行正确示范,提醒大家注意歌唱时的间隔,示范完毕后,再告知学生原因(这样唱是因为怕被“小地雷”炸到),大家的兴趣空前高涨。在此,我进一步提示:休止符就是“地雷”,如果大家不注意踩到了,一定会被“炸伤”。此刻,大家都开怀大笑,心领神会,再进行演唱也就能轻松处理好休止符处的停顿了。

三、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兴趣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之一,情感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享受音乐之魅力,陶冶情操的同时,再升华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以及力度和速度变化等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先让学生去完整地听赏歌曲,既可以消除他们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的学唱欲,使学生都能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当学生放松身心时,他们的自由想象力也在不断地“运转”着。因为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故此,在音乐教学指导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音乐中的各种要素全面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再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刻,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欣赏音乐,陶冶其中,升华情感。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课最大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除此之外,为了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结合听音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能力。教学时从实际出发,建立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比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都比较喜爱的乐曲片段,让他们去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真实效果,逐渐加深难度,提高要求。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为大家“讲”音乐故事。这种音乐练习充满了趣味性,而且还适合大家的“口味”,使他们倍加喜欢,这对培养、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非常有利,为后面进入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响应主流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趣味教学法的合理使用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打好基础。在此,我也希望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肖迪. 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实效性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135-136.

[2]朱瑾.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浅析[J].大众文艺,2013,(22):255.

[3]张芳芳.追求音乐课的美丽转身——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J].音乐时空,2014,21(13):172-172.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指导初中音乐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