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设计与搭配
2018-08-06黄玉洁
黄玉洁
摘要:园林景观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与人居环境,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设计与搭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在设计中不同构成要素的组合以及量的比例关系的运用则是灵活多样的,设计者要做到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植物景观的搭配要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与园林的其它要素紧密结合,做到形态、色彩,内涵、意境、文化协调,最终营造出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
关键词:园艺植物;空间景观;设计与搭配
一、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
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而园林植物空间,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
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搭配原则
第一,明确城市绿地相关性质,遵循植物的生态需求。在旅游城市植物景观搭配时,应保持改善城市环境与对人的吸引能力并重,保证园林植物景观搭配的科学性。在园林植物景观搭配过程中,要以遵循植物生态需求为基本原则。在园林植物景观搭配的过程中,应全面衡量多种影响性要素对植物的潜在影响,准确把握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对植物景观科学合理的搭配,体现经济性原则。 第二,遵循植物的艺术性,掌握好树木间的关系。在植物搭配过程中要注重体现环境的艺术性,凸显观赏价值,体现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广场的植物选择上要侧重体现欢快、舒适的氛围;而对纪念馆、陵园、墓园的植物选择多是冷色调的,要体现庄重肃穆的氛围。不同的公园和绿地都具有自身的主题。因此,在植物景观搭配中要掌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尊重整体美学构图原则,将灌木与乔木进行搭配种植,促进园林景观群落更替,提高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第三,注重植物色彩的合理搭配。与植物搭配的景观要素一般包括水体、铺装、小品、建筑等。这样植物就有了处于次要地位与支配地位两种情景,色彩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色彩的搭配要结合周边环境的性格,并且色彩的不同应用会造成园林风格的不同。所以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植物都不能进行单独的色彩设计,必须从色彩的整体效果出发。
三、重视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结构的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设计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觀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园林植物配置。通过以点、线、面植物不同的配置技巧来实现整体空间的化分,将大空间通过植物群落分割成各式不同小空间,使整个小区形成“以绿为主”的绿化风格,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绿色生态型空间环境带来的清新和舒适感。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书带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通过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相互融合,具有独特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四、优化整合,实现植物景观功能多样性
一是,体现整体性。植物种植设计必须在尊重地域、尊重基址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构建园林景观整体性,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植物的形态、功能、物种多样性,通过版块、廊道、基底等形式,将建筑、地形、水体等有机整合,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二是,体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在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种类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为辅,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地方风貌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成为地域特征识别的重要标志。三是,体现延续性。由于我国园林植物特有的人文底蕴,使其价值不仅表现在改善室内外空间环境质量、产生经济效益等方面,在意境营造、寓意象征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从创造室内外绿色空间延续到人们思想情感的寄托。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园林植物与空间设计景观的营造[J].景观设计,2013.
[2]陈飞平.浅探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农业科学,2013. 09
[3]赵晖 浅谈园林植物景观的搭配原则[J].中国园艺文摘,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