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
2018-08-06苏琴
苏琴
摘要:在小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倍受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与品格,应当被积极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工作重点就是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分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五个方面。但是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校存在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能力较低、未能准确认知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不具备教育核心素养、不注重考虑学生感受、未能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人本观念、无法将知识性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正确的核心素养教育,所以本文尝试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探讨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我国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规定中要求每一个学科都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系统化和全面化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与体系。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任务的重心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下面就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探讨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1.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与育人理念。
面向所有的小学生、促进所有的小学生发展、兼顾满足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从构建角度而言,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已经实现以上目标,通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用,使得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由传统的认知教学上升为素养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尽可能得到满足,更好的促进了小学生个性化的发育。同时也完美的诠释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为每一位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教育权利和资源,能够促进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方面基于个性化实现不同程度与方向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
为能够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教育方针政策,学校需要积极为教师提供教学研讨教学培训机会,以促进教师开展再教育学习工作,达到显著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的目的。但因为我国的教育目标普遍都是从宏观角度制定,相关的教育理念也较为抽象晦涩,所以部分教师无法准确的解读这些新制定的教学理念,从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向上存在偏差。而教学目标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结果就是核心素养,所以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让教师对于政策方针的解读更加的准确,政策方针内容的落实更加的简单轻松,促进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
3.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除向小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之外,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注重培养小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技能与品质,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使得其能够在未来更好的學习生活与工作。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凭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达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只有及时的转变在课堂上的角色,由原来的课堂主体转变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则需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积极探索知识的课堂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引入和探索知识,并且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总结与升华,最终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在进行《平移与旋转》相关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抽象思维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动态的演示对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裁剪出三角形或梯形,让学生拿着所剪切出的图形尝试去旋转和平移,从而对旋转和平移深入的了解,如此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达到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2.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由于数学本身较为抽象,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由其自身的数学抽象能力所决定。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外,在课堂的结尾还需要对整堂课进行概括总结,并且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知识和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应用合理的案例引入相关知识,通过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中,随后由学生自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到其共性所在,进而获得结论性的规律,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还可以间接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分数相关教学的时候,笔者事先让学生准备纸条、剪刀和饼干,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的投影仪上打出“谁知道什么是分数?你可以说出一个分数来吗?”最后让学生拿书所准备的纸条和剪刀,向学生提问“你可以把纸条平均分成多少份?并且每一份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通过让学生动手分割纸条帮助学生对分数进行初步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其认识和掌握新的知识。随后向学生提问“请拿出一块你们的饼干,并且平均分成两份,你与同桌各一份,那么你和你同桌可以分到这个饼干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笔者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语义解释。然后再就两块、三块等饼干进行提问,最终帮助学生得出无论有多少块饼干,只要是两个人在分,每人所得到的饼干数量都是总数的1/2。最后笔者就该堂课进行总结“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凭借这种以案例引进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需要创造更多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机会。可以采取与学生一同探索知识和讲解题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类比、演绎以及归纳的推理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大部分的推理过程交由学生自己去做,为学生设置更多探究、发现与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时候,先让小学生对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在得出正方形的长与宽相同后,然后引导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来演绎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从而让学生掌握演绎推理能力,能够在综合旧的知识后可以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新的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奇数和偶数的时候,笔者让学生通过“1与2互为质数、1与3互为质数、1与4互为质数”最终得出1与任何一个自然数都互为质数的结论,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能力;在教授小学生小数乘法的时候,笔者先为小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以及乘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在对所学过的上述知识进行类比之后,获得小数乘法的基本性质,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4.合理安排习题练习教学。
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习题训练。教师在完成知识型教学之后需要适当增加习题训练,通过教学和练习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数学的学习需要持续不断,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采取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自我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避免其因为运算能力不足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但教师在选择习题的时候应当尽量注重运算技巧方面的练习,适当降低重复运算,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相关的算法与概念,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有效的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计算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其数据分析能力,使得其能够从所遇到的实例中准确地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且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中找到相关知识与之对应,从而解决该实例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准确感知信息、建立问题表象以及抓住问题关键的能力,在小学生掌握上述的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之后,其就能够凭借所学习的数学基本知识,很好的应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例如在进行小學数学的三位数与多位数乘法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以多位数的算法,同时教师需要就两位数乘以多位数的算法技巧进行演示与强调,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多位数的计算方式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任意的两位数乘以多位数的题目,在其中的两位数前面加一个数字,使其变成三位数,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两位数乘以多位数中所总结的规律尝试计算,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引入实际性的问题,让学生将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放到长宽分别为6厘米和5厘米的长方形中,求最多能放多少个?这个问题表面上来看较为简单,但实际上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较高,学生只有能够充分借助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才能够考虑到5厘米长的宽边最多只能放两排正方形。所以学生需要能够主动应用学习经验和实际经验准确识别出问题的关键之处,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据分析能力。
6.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建模的能力与意识。
数学建模实质上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数学建模能力也就是将所遇到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与数学分析能力是相互促进和互相依存的。则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所遇到的问题,采取列方程式或画线段图的方式,充分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相向和同向运动相关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题目中的内容通过线段图来表达。例如对于同向问题的解答,可以以线段图的总长作为路程的总长度,在一侧根据同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将其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则甲乙两线段图长度之差,就是其相对速度;对于相向而行问题的解答,以线段图的总长作为路程的总长度,将甲乙双方在线段图的两侧表示出来,则甲乙双方线段图的总和就是其相对速度,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得其能够通过构建模型把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语言,在凭借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总结
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合理安排习题练习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建模的能力与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促进小学生可以健康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
[2]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02).
[3]洪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4]郑小林.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