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2018-08-06蒙成龙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初中物理教学

蒙成龙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若在教学中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不能认真对待、草草了事,也会让实验变得索然无味,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现就我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对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探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而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对面临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包括习题的解题法。这种创新和科学家、发明家“从无到有”,惊天动地的那种意义上的创新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种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火花,它可以发展,可以壮大,可以燎原,这种创新和实践的内在功底,必将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仔细推敲和把握演示实验成功的契点,让实验一举成功

演示实验多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即将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它的特点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若要达到上述目的,就一定要确保演示实验一举成功,这就要认真做好演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选择好实验器材、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实验的技能、技巧,并做好实验的预演练习。有一个很简单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覆杯实验,有很多教师不能一次成功。记得一次新教师展示课上,教师在做该实验时,先用一烧杯注满水,然后用一硬纸板盖在上面,用手掌用力向下壓硬纸板后翻过来,结果硬纸板在手掌压力下出现皱褶而使杯口漏气,失败。他一连做了几次,每次都更加用力,越用力就越不成,最后好不容易才成功了。其实该实验在操作时首先应选取一个集气瓶或普通玻璃杯,要保证让它的口径是圆的(而不是象烧杯有豁口),其次要注满水(杯口以上的水面呈凸起状),再次要选一张亮光的硬纸片(注意不要选太硬的纸壳,这样既不易被水浸湿又容易与水紧密接触),最后可轻轻把纸片放上去,然后用手指轻轻把杯口处压实、再用手掌托住倒过来,即可成功。实验时只要我们细心、多练几遍,一定会找到实验成功的契点的,从而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二、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

三、力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演示实验具有准确性高、省时、高效等优点,但由于一些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后边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或看不清,而不愿观看,从而掉队。因此若是能够创造机会将其变成分组探究实验,使学生全体参与、自己动手去获取知识、探索答案,则会更好的激发其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使其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而更加乐于参与到探究中来。如在讲述“磁生电”时,由于实验器材短缺,以往只是用方形线圈和一个大蹄型磁铁做一个演示实验,但后边学生根本看不到瞬间电流的产生。于是我尝试着选取用小电动机上的小蹄型磁体提供磁场,电磁铁中的錳铜丝做运动的导线(用单根即可),而为了增大电流的可见性,最好用灵敏电流计, 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在快速移动导线时产生的瞬间感应电流,使学生获得“磁确实能生电”的切身体验,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加学习物理的热情。

四、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探究学生积极性

教师构建创新教学情境,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加深记忆。物理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从而不断加深自身的记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教师在讲解压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矿泉水瓶,在瓶子上打三个孔,在注水后让学生观察三个水流的特点,进而导入液体压强是随着实际深度而变化的这个结论。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物理规律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教学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董裕.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探究[J].新课程(上).2011(09):14

[2]李彦.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125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初中物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