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
2018-08-06倪继学
倪继学
摘要: 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改变了我国群众综合素质文化的建设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已经成为多形式的发展格局,不但涵盖了传统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更在民间习俗与市场经济为背景中逐渐演变出新的文化形式展现在群众眼前。所以如何适应社会转型期内群众文化思想建设的转变,并解决文化发展途中困境与分割局面是我国文化部门体系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社会转型期所导致文化形式转变的现状进行理性揣摩,并依据文化空间与内容在未来建设中的发展方向进行理性分析,以解决文化重新构建导致的群众脱节现象。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解决困境
社会体系的转型意味着我国向小康社会进发的方针得到了实质性的成功,而现如今针对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更迫切需要群众的综合素质做支撑,故而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文化的意义便不言而喻,同时对政策贯彻与时代繁荣更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前提。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意义
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近些年针对基础文化建设,我国一直都其放在所有政策的最前端,只有群众文化建设得到平稳,才能够让经济型社会获得更加全面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但现如今,因为我国历史的残留因素,导致过分追求群众服务性质的政治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前景,甚至因为文化的传承问题,更让新一代群众受到思想上的扭曲,导致我国新型群众文化迟迟难以灌输入当前的社会场景中。所以开展文化新路径,将历史遗留的思想问题逐渐洗刷,并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思想文明观念,相对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社会转型时期下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应坚持以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将构建社会道德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并通过在中西文化碰撞与冲突中寻求平衡点,采取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内容丰富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是发展根本。
二、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受社会转型期内包含着多方面文化影响,在建设群众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中,具体分为三类。
1.社会服务机制与群众文化不协调。社会服务机制无法满足群众对于文化构建的需求,导致二者在发展途中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具体从社会服务机制来分析,所面对的文化构造对象都是城镇居民,并依据他们的生活模式进行普及与体系的构建,明显这样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与传统,甚至还会勾起农村群众的排斥感,进一步影响了文化构建的深入;另外,现有的社会文化服务机制相对需求太过简单且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局面,针对群众文化建设效果更是与现有社会服务体系脱节,导致群众难以积极融入思想构建当中。
2.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传统的建设理念、思路与方法,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群众文化发展不相适应。一方面,国家文化相关部门缺乏对群众文化的重视,在定位群众文化建设方向与目标方面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不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建设效果不显著;此外,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这就导致其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阻碍了群众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
3.群众文化整体性匮乏。基于此原因,一方面,是受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渗入不断加大使得社会群众私人文化生活空间更加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社会中除老年人外,其他年龄段群众将过多的私人时间留在互联网交流与互动之中,造成了大部分城镇广场文化中仅有老年人参加局面,这对于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严重不利影响。
三、改善现如今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1.重铸文化交流空间。转变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现状,重新对城区、城镇附近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和城乡群众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整合,注重新旧文化空间的替换,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建立和调试新型群众文化空间,保障群众文化空间整合的顺利开展。
2.转变传统观念的发展传承。依据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应将新型文化模式引入当前传统模式下群众文化与形式内,通过寻找双方的共同性为传统群众思想提供转化的桥梁,并依据文化建设的开展,将正面积极的意义深入到传统文化建设的形式中,在一方面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同时,更确保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朝着可持续、稳定且健康的方向前进,如此才能够集众家之所长,让被涵盖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能够具备更长久的发展条件
3.针对城市与农村文化分别建设。城市文化因为与农村文化的扩展模式不同,导致文化的相关接受程度也有所偏差,所以应该加强城市与农村方面文化建设的综合统筹,才能够以长远的角度将二者文化慢慢靠拢,并达到全面发展统一文化的思想基础条件。具体应该从农村群众文化基础建设方面积极入手,渗透双方对于公共文化资源的认知,在拉小差距的同时平衡城乡群众文化的构建水准;同时,加强双方针对文化的统一,提升二者在交流中的共通性,对政策统筹方面更应该着重看待,为能够进一步将文化体系统筹做好伏笔。
4.针对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应加强保护。我国是民族体系多元化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既相互独立又联系颇深,同样从民族文化的差异与值得尊重的角度出发,应加强相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相对传承,如此不但打破了因为区域限制而局限的文化传播,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更可以进行相对有效的整合发挥优势。同时更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包装,让其他群众受到影响从而适应民族文化在我国城镇中的宣传,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进行合理科学的创新,在充分体现鲜明特点的同时,又不至于被社会转型期的特质化作老旧信息,使之在未来发展中被抛弃。
5.将新型文化发展的精髓贯彻入教育中。教育是立国之本,文化的基本传承都是以教育的形式传达至今,所以从根本上对教育的改革,就是对新型文化发展的最有力支持。故而需要从课程与生活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课程中需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新文化与班级的互动,增强学生对文化的透彻理解与新发展形势的适应性,以满足未来社会文化大繁荣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文化还要通过家长渗透入学生的言谈举止内,塑造完善的人生观同时更是对成人自身的一种熏陶,久而久之自然使得新型文化能夠彻底融入到生活中。
四、结语
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在现如今的城市文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对于新文化的排斥与渗透形式,才能够逐步将群众文化的建设进行改善,并适应当前社会特殊情况的文化需求,从而稳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提,更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活相结合,塑造当前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荣辱观。
参考文献
[1]辜碧烟. 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 卷宗, 2016, 6(1).
[2]郭春. 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6):118-118.
[3]张文. 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研究[J]. 大众文艺, 2017(8).
[4]胡晓芳. 简析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 大众文艺,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