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立骨”在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中的尝试
2018-08-06胡维利
胡维利
摘要:本论文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介绍了“一字立骨”法。正值本校大力推行“问题导航、生态课堂”的课改活动,笔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利用“一字立骨”法进行教学尝试。
关键词:一字立骨;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核心素养;教学尝试
2017年我有幸参加了市级现场论文写作比赛,其内容是南宋道士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我紧紧抓住“把酒沃愁肠”中的“愁”字,然后围绕“愁”字展开写作:愁景-愁情。这种方法叫“一字立骨”法: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构思文本时,一种以一个字、一个词或是一个凝练的短语作为构思焦点的方式方法,又叫“一字经纬”法,或安设文眼法。①此法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归拢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一字立骨”法不仅可以用于创作构思,用于文本解读,还可以用于语文教学。作为青年教师,一直苦苦探索、寻找一种把语文课堂有效化、高效化的方法,并将这些理论实践化。从我接触了陈晓东老师的“一字立骨”法后便尝试用于语文教学中。如曾经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俗世奇人-泥人张》时,就运用“一字立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
在教学时,首先我让学生朗读题目《俗世奇人》,引导学生找出这题目中最引人注目的词语,学生找出“俗”和“奇”。在学生找出之后,我没有快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读《泥人张》这篇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来说哪一个字更能抓住文本的核心?学生选择“奇”字。我追问学生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尊重学生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再次让学生通读全文。学生给出了“奇”为奇特、神奇之意。于是教学就围绕“奇”字展開。抛出主问题:捏泥人的手艺人有什么“奇”(奇特或神奇)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和归纳,认为:一是手艺奇,二是行事奇,三是性格奇。随后我让学生再次细读全文,找出支撑理论的依据。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顺利完成了问题。短短的几十分钟,学生的学习思路非常清晰,教师步步引导,学生能独立完成问题。
实际教学中,“一字立骨”法,确实便于文本解读,也便于课堂教学的文稿设计,它可以帮我快速抓住文本的重难点,准确理解文本内涵,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运用一个字或词作为核心,就可以带动教学全过程。
正值我校大力推行课改,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问题导航 生态课堂”的课改课堂。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围绕问题导航,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有效度。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实现“教”“学”“练”“管理”“评价”五大要素。生态课堂注重“三单”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搜集单、目标“导航单”、课后拓展训练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与利用“三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检测”的方式,即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沟通的能力,更是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生态课堂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而言,是一次语文课堂、语文课程革新的机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语言的表现、是思维的表现、是鉴赏和创造的表现。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课程的评价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以前固有的思维“我要怎样教”“我该怎样教”转化为“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么学才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的生态课堂便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于是,我便想利用“一字立骨”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尝试。
如执教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利用“一字立骨”法进行的尝试。教学此文时,我提前布置预习的任务。学生自主解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词语的用法、特殊句式的用法,疏通文本,对文本情节的把握。语文学科长利用预习时间,组织组内成员,交流不理解或是不能参透的问题,并做好记录。通过问题搜集单,学生反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句子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个是句子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态课堂呈现的是一种师生的对话,所以当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出来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就以此为中心,从而进行深入的探究模式。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便以学生的难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一字立骨”法进行设计,紧紧抓住文中的“闲”字。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读透、分析透题目“记承天寺夜游”和描写景致的句子。“闲人”在文中的意思为:闲暇之人:一层引导学生此时此刻的作者无事而为,闲来无事,只为寻友人,沐浴月色中;第二层结合写作背景,此时的“闲人”为贬谪之后的闲人,此“闲”包含了作者官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体会“耳”的语气语调,以“闲人”自慰。闲情逸致之人:一层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欣赏月色美景的愉悦之境,二层是月光至美,竹影而至,而他人却不能赏识,唯有与友人能有幸领略的自豪之感。闲适旷达之人:结合苏轼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处世为人的态度,面对困境的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以下是目标“导航单”(教师版)的内容(注:目标“导航单”不是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导航单(教师版)
(一)课前预习检测
1.读准注音。
遂( ) 寝( ) 藻( ) 荇( )
2.解释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5)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自己的语言讲讲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事情?
(二)课程导航
1.阅读全文,请勾画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觉得难在哪些地方?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字,你认为有几种意思?分别是什么意思?
3.细读全文,请用文中的语句和资料助读来支撑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依据表述清晰。
4.补充提问:(1)如何理解题目“记承天寺夜游”?(2)如何理解“念无与为乐者”?(3)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如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资料助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写此文时,已经被贬4年。
张怀明: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人。元丰流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四)拓展延伸——苏轼的作品
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和子由渑(miǎn)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抓,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
5.《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
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师生对话,共同解决重点、难点。一字“闲”立为文章的“骨”,支撑整堂课的教学,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归拢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在教学中,步步引导学生,学生能问、会问,学生能说、会说,学生能品、能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这便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是生态课堂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发展的过程。“一字立骨”法虽然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法,但只要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积淀,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一字立骨”法会成为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得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敬义.一字立骨 言说如金——撰写教学文稿漫谈之四[J].小学教学语文版-青年教师写作辅导,201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