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情境 体验快乐学习
2018-08-06杨秀娟
杨秀娟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课外活动过数学生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有道是: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本文试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所谓“数学问题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數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之前,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带回了自己的发现:酒瓶商标的“酒精度”上、羊毛衫领结商标的“含羊毛率”上、考试卷每题的“百分比”上、报纸新闻有关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率”上……等等。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新知理解。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再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可以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辆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的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上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二、课外活动过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数学越来越表现得与人类的生存质量、社会的发展水平休戚相关。义务教育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接受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所必须的最基本的数学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由此可见,在课外活动中过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无疑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得益彰。在课外活动中过数学生活,从形式上,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找一找。我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之后,我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多位数,把你认为有意义的摘入下来。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纷纷把自己在课外书上、在报纸上、在网络上……找到的多位数展示在大家面前。我便因势利导,进行多位数的改写、省略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练一练。我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别用这两种计时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双休日作息。在反馈中,学生不仅巩固了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增加了珍惜时间的情感,而且使这个作业成了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和才艺的舞台。
(三)做一做。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曾经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外活动:星期天,用三十元钱,上街买菜。先让学生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然后实施。这个生活问题,是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同时涉及了许多方面的东西,关联到学生的能力、品质等各个方面。组织一个课外研讨活动,让学生上台来陈述自己的方案,学生的热情高涨,设计的方案都体现了学生独到的匠心。通过综合大家的智慧,得到一个较完善的方案。1、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2、了解家庭成员各自喜欢的几个菜;3、做好市场调查;4、确定要购买菜的品种及数量。然后照方案实施,活动结束,自己谈谈体会,听听家长的评价。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学生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具体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通过上面的一些做法,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同时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巨大作用,可以成为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动力。 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生活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