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兴趣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浅议

2018-08-06阿布都热合曼·许库尔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

阿布都热合曼·许库尔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是小学所有课程中的基本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开展体育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后期体育兴趣的基础阶段。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引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目的,能够使得小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产生的疲劳感得到有效缓解,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开始推广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工作,所以教师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摒弃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糟粕,深入研究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引导,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兴趣角度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学理念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所以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其越来越看重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绝大部分家长和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都只是小学生的日常教育部分,但不注重身体锻炼对于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体育教学缺失的情况。对于学校而言其将理论教学与知识教学作为教育的主体部分,导致绝大部分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同时对于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在小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体育意识,使得其能够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的开展体育锻炼。同时家长与学校都需要尽量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体育教学条件,从时间上让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得到满足,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工作。

一、基于心理与生理角度的小学生特点分析

1.基于生理角度的小学生特点分析。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基本都是身体与骨骼发育成长的初级阶段,更是提升小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黄金阶段。教师与学校需要对此充分认识,明确小学生身体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运用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目的,规范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与内容,实现从生理与心理双重角度提升小学生素质水平,以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为未来的文化知识学习提供保障。

2.据心理学角度的小学生特点分析。

小学阶段尚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所以小学生也普遍存在心理不够成熟的情况,其尚未能够形成固定的价值观,所以思想及心灵很容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此外小学生自身存在强烈的表现欲望,并且很难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存在极强的好奇心理,但缺乏较强的意志力。所以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娱乐性节目以及游戏较体育活动而言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设计小学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要以培养小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构建自身的价值观,促进其未来更好的工作与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性

尚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好动的特点,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就需要小学生持续的运动,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活动充满吸引力,但同样是因为小学生自身所存在的特点,极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所以很难对单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当前有一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认为小学生天生会对体育产生兴趣,所以无需就此过多的进行培养与引导,但是笔者认为小学生所处的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认知能力、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世界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最为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所以在此情况下,就需要体育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一般而言团队性的体育项目以及较为新奇的体育项目最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及家长未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养成不良的体育习惯。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在充分结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和引导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小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引导其逐渐对自己适合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并逐渐对所参与的体育项目,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与意识。

三、阻碍小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興趣的主要因素

1.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重复与机械化。

由于传统体育课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小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完全以教学大纲为主,所采用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和陈旧,无法吸引小学生深度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

2.小学体育教学未能保证足够的自主性。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较强的计划性与目的性色彩,体育教学的内容完全由体育教师所决定,极少会安排学生互相教学的情况,一般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都采取的是强制性的学习,以完成指标的形式强迫小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未能保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具有足够的自主性,所以在如此持续较长时间后,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厌烦感愈来愈强烈。

3.不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无论是智力方面还是体力方面不同的小学生互相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较智力方面的差异而言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体育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存在身体不协调的情况,所以其在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的时候身体不够协调,并表现得较为吃力;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即身体很容易出现疲倦的感觉,一旦参加体力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其身体就很可能会承受不了;除此之外肥胖等特殊学生群体对于小学体育学习也存在着强烈的畏惧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对学生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其普遍因为缺乏自信心而排斥体育课,甚至会因为小学体育课而逐渐使自身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会完全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对自身身体素质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深层次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学习文化课程,其基本是处于教室这一固定空间内接受各学科教育。而体育教学普遍是选择在户外开展,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尚有不足,所以极其简单的认为参加体育课就是到户外进行玩耍,但事实上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其目的是开展正规性的体育技术教育,即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小学生所期待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使得其存在较强的失落感,并且没有兴趣深入参加小学体育的学习。

四、开展小学体育兴趣培养与引导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要使学生喜欢体育课,首先需要体育教师要具有专业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学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到部分体育教学开展好的模范地区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有条件的部分学校可以对学历较低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比如可以将部分学历水平较低的老师派到专业的体育院校进行函授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另外,为了提高整个小学的体育教学水平,可以实行教师轮换机制,把一些城市里的教师或者拥有副高以的高级教师去农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轮换,这样就可以实现资源之间的交换和优化配置。并且,作为奖励和鼓励机制,相关教育部门应当给予去农村轮换的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有利于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更好为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使用语言进行诱导。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成熟度较低,所以其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应用最为合适的语言引导小学生,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为学生列举各类优秀体育人物的成长历史,以此来吸引小学生对于对于体育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小学生本身对于体育活动是充满浓厚兴趣的,但如果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未能使用正确的方式,则会导致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消失,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是需要积极应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3.教师需要以自身作为教学榜样。

小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直肩负着引导责任,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家是需要以自身作为教学榜样。在日常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与态度,并且积极运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相关的体育运动,以自身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自己,进而激起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小学生当前所喜爱的体育明星,针对性的介绍及相关的奋斗历史,以此来激励小学生,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为动力积极加强体育锻炼。

4.合理改革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落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表现的较为枯燥和单调,所以开展小学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当时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最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真正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例如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小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对于不同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确保小学生能够从单一的体育项目中獲得更加多样化的体育锻炼。

5.注重营造和谐的小学体育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能够对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对于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引导,基本上都需要由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师生关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师生关系形式,合理应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达到从整体上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师的兴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务必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尊重,并且积极做好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善用鼓励的方式降低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注重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

6.及时转变体育教师所处角色。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处于教学的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导致小学生普遍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失去兴趣。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及时的转变当前依然存在的传统教学思维,对自身当前所处的角色进行调整,要切实明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吸引小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人,从而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此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合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对其开展相应的引导工作,以达到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总结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引导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其对于学习小学体育课程而言不可取代。通过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其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使得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强化,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针对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重复与机械化、小学体育教学未能保证足够的自主性以及不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使用语言进行诱导、体育教师以自身作为教学榜样、合理改革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注重营造和谐的小学体育教学氛围以及及时转变体育教师所处角色等方面采取对应措施,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兴强.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J].信息记录材料.2018(05).

[2]祁晓华.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方法谈[J].考试周刊.2018(22).

[3]邹美文.小学运动技能微课教学内容选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2).

[4]许鸳鸯.自制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7(2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