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巩固和发展青年统一战线问题探析
2018-08-06余文娟
余文娟
摘要: 青年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党外各族各界青年的联盟。新时代新征程,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应引入青年群体。巩固发展青年统一战线,是发挥青年作用、整合青年力量、团结引导青年、争取青年人心的要求。当前,巩固发展青年统一战线面临工许多问题。巩固发展青年统一战线需要树立工作新理念扩大工作内涵;强化“大统战”“大文化”意识,开拓政治引导新思维;创新工作载体,开辟工作新领域;加强环境建设,培育成长沃土。
关键词: 统一战线;青年统一战线;措施
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 试行) 》 中的表述: “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時代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必须顺应“事”“时”“势”的变化,牢牢把广大青年党外人士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开创青年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一、新时期巩固发和展青年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一) 顺应时代的新变化,需要发挥青年的作用
青年统一战线向来是为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服务的。改革开放以前,青年统一战线主要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改革开放以后,青年统一战线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凝聚广大青年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吸引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自己的队伍,还应该把各界广大党外青年凝聚到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旗帜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
(二) 适应转型期社会多样化,需要整合青年力量
国内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进程加剧了经济形态、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显著多样性。这些多样性全面折射到青年群体之中,使青年群体的结构分布、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也日益多样化,对通过青年统一战线有效整合青年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一是体制内青年和体制外青年的结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阶层发生分化,体制外青年群体大规模增加、占据比重不断加大。二是青年群体的内部分化进一步加深。青年群体的深刻分化要求全面加强对青年的整合,而青年统一战线能发挥柔性引导的作用。
(三) 适应范围对象的变化,需要团结和引导青年
青年统一战线的范围对象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基本性质看,青年统一战线除了继续包含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知识分子外,还包括数量日益增多、影响日益扩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年轻一代、归国留学青年、新媒体中的青年、新的社会阶层青年、信教青年、港澳台海外青年等。从统一战线具体工作对象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统战对象中的青年人数大幅度增加。青年范围对象的不断拓展增大了对青年团结引导的难度。把这些分属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行业,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青年汇聚起来,需要发挥青年统一战线的独特作用。
( 四) 应对敌对势力挑战,需要争取青年人心
新形势下,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剧对青年的争夺,企图利用有关地区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在我国发动 “颜色革命”。各种敌对势力往往把青年视为实施分化、西化战略的突破口,从不放弃对我国青年的渗透和争夺。可以说,青年统一战线已经站在反对 “西化”“分化”图谋的第一线,是新形势下搞好政治交接、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方面。
二、巩固发展青年统一战线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工作体系不健全,青年统一战线工作格局不完整
解决青年统一战线 “不统一”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统一领导的青年统一战线工作大格局。当前,青年统一战线工作仍然处于分散开展状态。中共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部门高度重视做青年党外人士的工作,工青妇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承担服务团结引导各自领域青年的职能,但是统战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各自领域党外青年的关注少、工作任务实施也少。此外,民主党派组织、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港澳台事务部门、工商联等也多是从各自工作角度出发来开展相关青年工作,工作目标、侧重点存在差异,缺乏整体衔接。
(二) 组织覆盖未到边,青年统一战线组织效能弱化
青年群体自身发生深刻变化,青年组织对青年的覆盖面临新问题。一是传统青年组织的覆盖面缩小,统战效能递减。原有按照单位体制、行业分布、行政区划设置的共青团及相关联的体制内青年组织,对新的经济社会领域的青年、港澳台和海外青年的覆盖有限。二是新型青年组织和自组织蓬勃兴起,统战功能有待强化。随着青年自主性的增强,青年兴趣类、公益类、互助类等新型青年组织大量发展并且覆盖了新的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部分青年,联系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然而,这些新型青年组织主要是基于业缘、地缘和兴趣等原因设立,以开展一般性活动为主要功能,团结、引导、联系、服务青年的统战功能比较缺失,亟需加强政治引导。
( 三) 工作力量碎片化,青年统一战线整体联动不佳
长期以来统战工作部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港澳台事务部门、工青妇、社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工商联等分散开展青年统战工作,这就容易导致青年统战工作的碎片化问题。青年统一战线工作相关部门之间互不统属,缺乏沟通联系,容易导致 “各自为政”的问题。破解青年统战工作力量分散、缺乏合力问题,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明确整体目标,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
( 四) 政策设计滞后,青年统一战线制度保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