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的发展与构想

2018-08-06张少春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技能型技工校企

张少春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是以培养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培养高级技工的同时,承担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建设总体目标。作为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院校,该如何深化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腾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政,促使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促进地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对技工院校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面临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愈来愈高,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基地的技工院校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大多学校在基础能力、产教结合、企业合作中沿袭技工教育特色、并不断深化;但技工学校仍然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学校的基本制度不健全、发展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社会吸引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等诸多问题。其具体体现还在:

一是学校办学竞争的不利。国家对技工院校的支持只停留在阶段性,没有长期的资金保障。与其他职业院校比,政府投入技工院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使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技工院校面对发展的瓶颈。同时,技工院校和教育部管辖的职业中学或职业技术院校相比,不管是教育管理还是教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职业中学校除了他们自身教育优势快速进入良性循环。近年来 ,在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办学,确立市场需求、与企业紧密联系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取得了在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面的先机,也是直接影响技工院校在办学发展上竞争的不利影素。

二是招生资源的竞争不利。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但年年招生,年年困惑。尽管近年随着招生宣传和职业教育的普及,但职业院校招生长期以来受我国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学生家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仍主张孩子上普通高中,在客观上造成生源波动和宣传的难度;其次,技工院校还要遭受地方保护主义式生源控制造成的生源封锁,造成招生不稳定,形成不合理竞争手段,这也是技工院校生源匮乏的直接原因。

三是校企合作缺乏企业参与的有效手段。收进来,还要送出去。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是需要走出社会,走进企业的。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但现阶段却处于一种简单的合作。对企业来说,缺乏内在的动力。一些学校的订单班、企业冠名班也是流于造势,没能好好的、长期的、深入的合作。现行用工体制下的企业,缺乏对员工培养的动力,缺乏一种健全的机制保障。

当然,具体到一所学校还有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在此不在累述。近年来,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在建设和发展上;在规范、层次及办学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就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笔者仅以一线教师的一管之见,浅淡几点技工院校的发展构想。

一、制定技工院校创新发展模式

面对新形势下的技工教育,首先應根据新需求实现教育现代化新形势。在职业教育中,对新形势下行业需求,进行新的调研,包括教育发展规模、层次、结构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优化,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创新的培养体系。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校层面还应该做到分类指导、责权明晰、综合协调的原则,以达到创新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二、优化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技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技工特色,技能学习既要实用,又要够用,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技工人才的需求。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根据产业和岗位需求,明确定位培养,对接行业,建立相应的教学实施计划、典型工作任务和通用素质教育课程;规范化职业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相匹配,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教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技工院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体化教学改革都将实施下去。应当建立一套完整体系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工作任务和授课方式,等等。

三是分层教学的实施。技工院校可依据技工人才需要,按培养目标适用、够用的原则分层教学,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与不同层次企业、不同层次学生与不同工作岗位之间在教学与实践方面的有效衔接。

三、推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发展

一是政府要加大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政府搭台,校企联姻,实质性支持企业和学校对接,技能人才共同培育;

二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实行产教融合。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让产业和学校互融,用发现的眼光发展职业教育;借鉴企业运作模式,探索各类联合办学模式;根据行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如:企业与合作的技工院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定教材;共同参与学生选拔;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等等方式来实施。

三是继续优化好的校企合作方式,如订单班、冠名班等培养形式。工学结合是技能型人才快速成才的必要途径,学校每年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只有不断优化现有的工学结合运行模式,才能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四、建立技工院校“双师型”教资团队

第一,技工院校应注意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以“双师型”、一体化专业教师为师资配置标准,不断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规划中长期师资培养计划;第二,与校企合作,除了技工人才共同培育,重要的是师资队伍共享,放宽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引进,让其技术技能对我们学生的技能上有个传承。第三,促成行业协会,积极组织高水准的业务技术骨干团队,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中心;依托行业协会,解决长期困绕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建立师资团队资源库。

总之,无论是从学校的创新模式的发展,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以及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都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环境,需要全民对职业教育的新认知。笔者也只是站在一个教师的视觉,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关注技工院校的发展。管窥蠡测,只是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技能型技工校企
从技工到英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技工与专家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