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2018-08-06孙明明
孙明明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将重心越来越多的放在了对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上。本文就围绕青少年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展开本次研究。首先,文章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简单阐述。同时,对本校学生的自我认知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青少年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对基层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的定义
所谓自我认知,是指对自身状态的洞察和理解,我个人认为,自我认知主要包含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定位与自我规划四个方面。自我观察很显然是对当前自身心理、生理、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客观审视。自我评价则是根据自我观察结果,对自身心理、生理、思维、人格等多方面所做出的客观判断与评价。而自我定位与规划相对来说就非常好理解了,是指个体在对自身状态有一个清楚认知之后,对其自身未来的定位与发展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
二、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认知现状
个人认为,在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认知现状这一方面,本人比较有发言权。前段时间,在和学生聊天时,好多学生提到这次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我》,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过程有难度,实际上是自我认知不足的体现。自我认知的定义中提到过,自我认知主要包含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定位与自我规划四个方面。根据本人与本校多名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青少年学生群体,在自我认知方面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對自身状态的认知和评价有失偏颇
通过与本校多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和评价有失偏颇,是当前各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当前本校学生群体中自我认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学生对自身优点与能力认识不足,这部分学生通常表现的较为内向、自卑。通过多年来在教学活动以及生活中与青少年学生打交道的过程,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以自卑、内向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学生的对事物的观察可能会更加细致。2.部分学生对自身缺点视而不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在班级内比较活跃的学生,他们往往能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具有哪些优点,却意识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其对自身的评价与他人对其的评价往住相去甚远。3.部分学生并未曾对自身状态做出过相关思考与评价,这部分学生一般做事没有条理,自制力差,对学习与生活均缺乏青少年学生所应有的热情。4.部分学生对自身状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部分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自信心、自控能力、做事非常有条理,且学生成绩较好。以上四点是本人根据本校学生自我认知现状所做出的分析总结,前三类学生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均存在一定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若不及时对其进行下面的引导,则均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自身未来的定位与规划过于随意
通过与学生就《二十年后的我》这一作文题目所展开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定位与规划过于随意,说起自己的理想大部分学生都是天马行空的侃侃而谈,而很少有学生会根据自身状态理性的对其将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清晰且合理的人生规划,可以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与学习明确方向,反之,不切实际的目标与规划,也会打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节奏。
三、青少年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一)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
前文提到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和评价存在偏颇,若此时,教师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则会对其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对其将来的发展也是一道无形的阻力。为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本人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有哪些优点与特长?2.你对自己的外表满意吗?3.你通常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这一问题可以交给同班同学以及其他与之熟悉的人来做答。4.家长、同学和老师对你是如何评价的?这一问题同样交由指定人来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既包含了学生本身对自我的认识,同时,也包含了其他人对其的判断和评价,在完成以上四个问题时,学生则会在内心将自我判断和认知与其他人的判断与认知进行结合与内化,使之对自身状态做出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判断。
(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体验
自我评价通常是指学生对自身生理、心理、思维、能力、个性、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判断。自我评价与之后的自我情感体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客观程度,看出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教师可根据学生自我认知与评价发现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其及时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另外,自我体验是对个人情感的体验,如自信、自卑、自尊、内疚、羞耻等。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好或不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渐做到不因某一优点而盲目自信,也不会因某种不足而感到无所适从。为其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家庭与学校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
青少年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的那天开始,其价值观与自我认知就开始发生了从一元到多元化的转变。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对学生的评价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若无正确的价值观及自我认知引导,将无法形成正确、稳定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取向以及自我认识能力,如此一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个人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以及其在学校与家庭中的表现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截然不同,这也就导致家长、老师、同学对其的客观评价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分歧与矛盾,而这却又都是根据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而做出的真实评价。面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加强家校合作力度,使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校和在家里的表现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对其做出一个最真实的评价,另外,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全面有效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及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的关系[J]. 王芳,顾海根. 中国学校卫生. 2008(09)
[2]以心理学为视角浅析学校的价值观教育[J]. 肖为民,郭晓群. 中国成人教育. 2011(03)
[3]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J].基础教育论坛. 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