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什么是意识”

2018-08-06徐天奇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神经电流活力

徐天奇

自从人们初次尝试解决“什么是意识”,这个问题还从未有过答案。当今时代却又开始得意于它自己所提出来的新问题:“意识真的存在吗?”对于从未涉足学术、长久生活在常识世界里的人,这个问题显得滑稽可笑。保守派学者却会在试图就着意识的存在说服一个持有怀疑精神的年轻人时,经历巨大的困惑。

“意识是什么?”追随华生的学生问到,“它在哪?证明给我看它是存在的!”

教师会坚持回答说:“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意识,因为所有人都是有意识的”;“很多现象都不能被‘踢蹬(类似于行为主义所规定的、对每一样可认知存在都要进行的试验),却也能被明确地证明是存在的。”

“好吧,”学生回应说:“那就证明给我看吧。”

证明意识存在的客观证据必然是间接的,就像电、电磁波以及在神经组织内传递的扰动一样。无线电波、电流和神经脉冲都是无形的,即便是借助现有的仪器设备,人类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它们的存在。但这些无形的力量会对可观测材料施加作用,测定这些作用不仅能为证明这些力量的存在提供证据,还可以为确定这些不可见原因的性质提供科学的、可描述的標准。从而,电流驱动一个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电磁波引起三极管内电导率的改变;神经脉冲则可以引起一条肌肉纤维的收缩。

若要使得对意识的检验也具有同样的客观性,我们必须假定,意识本身或者产生它的物理机制能够构成一种明确的物理作用力,通过影响某些可被测量的材料显明自己的存在和性质。并且,如果意识真的存在的话,必然会在正常成人更为复杂的行为中得到体现。根据在上一章中对因果关系所达成的初步分析,我们当前需要证明的是,意识作为活力因确实地存在于人类机体的某一部分,且这种复杂的能量形式会在人体中,对简单能量形式施加可被测量之影响,或是只凭借感官、或是凭借实验设备就可以被观察到。

大多数人,无需心理学家的提示就能发现,人类的某些行为要比另外一些行为更受意识控制。习惯性反应,比如走路、玩转手表链、摇晃手里的棍子,这些行为看起来都像是完全无意识的。另一方面,人们有时会为一些重大的决定花费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这类行为体现出很强的意识性。至于习惯性行为是否真是完全无意识的,就纯粹是一个理论问题了。如果有一系列主题一致的报告指出,一类行为比另一类行为更具意识性,并且有客观的、可观测的作用,其强度与意识性的增强呈正相关,那么这就构成了证明意识是一种物质力量、并作为活力因施作用于身体的科学证据。按照完全同样的方法,伏特表上的指针摆动也可以被接受为科学的证据,证明电流这种无形力量的存在,其作为活力因能够对仪器中的材料施加作用。意识,这种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的力量,如果是与存在于大脑某处的神经能量一致的,那么它也应当被看为活力因,是比被推动的材料更为复杂的能量形式。此外,当心理学正确完成了其任务,我们还应期待去探究物质本身的意识,并以物理能量单位的形式对其进行精确描述。

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将是:究竟有哪些身体行为的特殊变化是伴随着意识的?

一个反应的意识性越强,其反应速度就越慢。

反应的意识性越强,在刺激消失后,反应的持续时间就越长。

反应的意识性越强,它的节奏就越是与刺激的节奏不一致。

反应的意识性越强,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就越不一致。

对阈下刺激(subliminal stimuli)的意识越强,刺激的积累效应就越强。

反应的意识性越强,人越容易感到疲惫。

7.反应越具有意识性,其刺激阈值(threshold value)就越多变。

8.反应的意识性越强,抑制反应就越容易。

9.如果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意识反应,那么反映的意识性越强,反应之间相互促进或相互干扰的倾向就越强。

10.反应的意识性越强,就越容易被药物所消除或增强。

这十种变化会随着人意识的出现而同时表现在人的行为当中。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在风筝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独特而又无法描述的能量。那么这种能量是否等同于意识呢?

当然,还有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上述影响可被归于同一个活力因,该活力因也同时产生了意识;而非将这些影响归因于其本身作为活力因的意识。然而,对于这一逻辑议题的详述,主要还是一个学术问题。所有这些已被指出的影响因其确切的本性而必须被归结为某种强有力的能量形式。至于判定究竟是这一强有力的能量形式产生了意识,还是其本身就是意识,则更像是一个哲学而非心理学问题。基于科学的目的,后一种表达方式看起来更为简单准确。

如果在人体器官的某处真的存在一种可被描述的能量形式,能以上文所列举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并且如果这种强有力的能量形式总是和意识同时出现,那么至少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认定这种能量形式就是意识。若要证明意识只是导致上文所列举众多影响那个根本的、强有力的力量的一种能量副产品,我们就必须找到一系列新的、可以被观察到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意识这一能量副产品直接施作用于产生了它的那种能量,或是间接施作用于身体行动——它们是和意识一道被产生的。

我们来做一个类比。在电解水过程中,有两组物理现象很容易被观察到——氢气的释放,以及在电极处产生的气泡(因水的沸腾而产生——译者注)。在一段时间内,当电流被打开,这两组变化同时发生。在最初的观察中,我们有可能会错误地将其中一种现象归结为另一种现象的原因,而不是将这两者都看为一个共同原因——即电流——的结果。但一小段时间之后,气泡的形成就会对电流的通过造成轻微的干扰(气泡会阻碍电流与水的接触——译者注),于是产生的气泡越多,氢气的释放就越少。

那么,这种意识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对这些问题的最简单的回答似乎是:意识,就其物质性的方面而言,仅仅是神经元内部的能量而已。

当自然地倾向于这个假设的生理学家们被问及,该如何解释在某一些反应里存在大量的意识,而在另一些反应中却只有很少的——甚至没有意识时,他们回答说,只有在大脑的那些更加高度进化了的部分中才有神经能量的充分积累、或足够的强度和其他什么属性,才能产生意识。也许,一些理论家会认为,在大脑中的某处有某种特殊的神经细胞,能够制造意识能量;但至今尚未有文献报道发现任何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神经细胞存在根本不同的新型脑细胞。因此,这样一种看法纯粹是臆想的推测。我们无需诉诸于它,除非在所有已知的答案来源中都没能找到与意识等同的能量形式。那么,生理学家关于神经脉冲的充分聚集本身就能构成意识的主张又如何呢?

猜你喜欢

神经电流活力
“神经”语录
活力
标定电流与额定最大电流的探讨
跟踪导练(三)(2)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神经”病友
挑战眼力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