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城口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管用”
2018-08-06杨雪娇
杨雪娇
一、基地概况
城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色城口”的美称。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里,城口是重庆市唯一一个进入规划的县。在重庆红色历史上“红色城口”具有“一个唯一和三个第一”的特点,即城口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是重庆市第一个打出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由地方红军攻占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县。
1929年,李家俊领导固军坝起义,创建城(口)万(源)红军。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挥师城口,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部转战城口,留下了不朽的战斗业绩和革命足迹。酌水知源,不忘衔接,牢记过往才能开辟未来。为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我校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了以“多点一线”为载体的——红色城口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城口县委党校红军纪念墙、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城口红军纪念公园、坪坝大梁红三十三军指挥部遗址等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通过现场教学、互动教学、双讲授课等方式,让学员重走红军路,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历史,增强党性修养。
二、基地现状
自2014年以来,我校深入挖掘城口红色革命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党性资源,突出城口苏区精神,现场教学日趋规范化。每年主体班次均开设了城口红色历史现场教学课程,特别是在全国、全市党校工作会召开以来,城口县委党校更是在课程设计中,加大了党性教育的比重和力度,在相应班次中都开设了该课程。三年来,共计进行现场教学近20课时,学员评教率均在97%以上,充分发挥了红色革命资源优势,重点针对领导干部在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探索党性教育新途径,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丰富、直观的红色资源
城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川东游击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城口战斗多年,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军民在极端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下浴血奋战,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和众多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为我们的现场教学课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红色革命资源。城口县委党校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独特资源,把丰富的文物史料转化为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把革命旧址旧居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新课堂,把革命老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新经验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新课程,让学员从学习革命先辈的品格中陶冶情操,从总结历史经验中寻找智慧,从认识当代社会发展成就中增强信心。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一是以现场体验教学为主,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和鲜活性。依托革命旧址旧居,组织学员到革命先辈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开展教学。在历史发生地讲授历史,把看、听、思、悟有机结合起来,身临其境,感悟颇深。二是运用激情教学,增强教学的情景性和感染力。通过学唱革命歌曲、打扫无名红军墓等多种形式,营造独特的学习氛围,用红色的“场”来感染和影响学员。三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探索党性教育新途径。根据干部教育特点,我们设计了课堂讲授“2+1”模式、课程选学、专题报告、音像教学、情景体验、组织生活、典型示范、警示教育、学员论坛、分组研讨、集体答疑等多种教学形式,探索党性教育科学化新方式。
(三)“多點一线”的方式适合不同班次需求
城口红色资源丰富,城口县委党校在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最能代表城口红色革命历史的现场教学点,以“多点一线”的方式,打造出了“红军精神耀巴山”及“重走红军路”两个现场教学专题课程。可根据培训班学习时间长短,灵活选择课程。其中,“红军精神耀巴山”以“城口县委党校红军纪念墙——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城口红军纪念公园”为主线,通过“初识城口红色革命历史——触摸城口红色革命历史——感悟城口红色革命历史” ,预计时长2.5小时,教学范围主要在县城内,针对于课程总时较少的班次;“重走红军路”则是以“城口县委党校红军纪念墙——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坪坝大梁红三十三军指挥部遗址”为主线,通过“重走红军路——再做红军事——感悟红军魂”,预计课时为一天,教学范围由县城至坪坝,适用于课程总时较为宽松的班次。
(四)教学辅助材料翔实、丰富
一是教材系统、翔实。城口县委党校根据城口苏区精神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历时三年,举全校之力倾情撰写了《红色城口》干部教育读本,为现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切合实际的教材。并且,历年来,在城口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全县研究党史、城口苏维埃革命史的专家、学者编写了一部部研究城口苏维埃革命史的著作,如《城口苏维埃革命史》、《川东游击军革命史》、《血沃巴山》等,现场教学课程的开展和党员干部了解城口红色历史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二是视频资料丰富。城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口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历年来拍摄了多部纪录城口红色革命历史的视频资料,为现场教学课程的提供了众多的视频资源,让学员能更系统、更直观地感受城口红色革命历史。同时,2016年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城口县委组织部和城口县委党校联合打造了“血沃巴山” 远程教育视频互动教学课程,即将进行现场直播,届时,又有一个以党性教育为主题高质量的城口红色革命历史课程的视频诞生。
(五)外培条件成熟、环境优越
2014年,历时3年多的城口县委党校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一座集“教学培训、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功能于一体,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1237平方米,能同时容纳200人吃、住,600人培训的园林式党校在城口县城东方高高屹立。市委常委、副市长凌月明看了后说:“县委、县政府置了一个好家当!”,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平视察完新党校后,高兴地说:“建得好!希望党校用好阵地、发挥好作用。” 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周放看了新党校后给予“深山里的一颗明珠”美誉。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基地建设有待完善。首先县内基地建设。由于城口地处大巴山深处,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革命战斗遗址的分散性,同时遗留下来的战斗遗址不同程度上缺乏完整性,遗址之间距离较远,因此造成以体验式为主的“重走红军路”这一模块的耗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其次县外联动建设。城口作为川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毗邻的陕西省、四川省的红色革命历史有著天然的联系,由于区域壁垒等原因,在红色现场教学基地打造方面缺乏联动,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合作甚少,导致教学资源的完整性不足。此外,基地宣传不足。2016年,城口作为重庆唯一一个区县纳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县内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光辉事迹遍布全县,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不足,由于宣传乏力,“重庆唯一”这个响亮的牌子并不响亮,缺乏知名度。建议:一是县内基地建设需要整合多方力量,进一步规范“重走红军路”的路线,融入更多的体验元素,让领导干部在重走红军路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是县委及相关部门要主动出击,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三省联动,进一步整合县外红色资源,让“重走城口”变成“重走川东”,进而融入全国的“红军路”。三是要加强宣传。“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已将红色城口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举洪荒之力提高我县红色元素的知名度。同时也恳请市委党校以及兄弟区县借大家之力为红色城口多做宣传,希望有班次能带到我县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将是一个党性锤炼的好地方。
(二)师资整合力度不够。目前,我校编制29人,实有人数19人,管理人员4人,教学人员12人,工勤人员1人,为打造好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校从为数不多的教师中配备专业功底扎实的专兼职教师3名,目前,因工作调动,仅有2名教师负责,在数量上无法满足教学班次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县内师资资源整合不够。建议:一是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县党史研究室、县文化委的师资资源。二是充分发挥老红军、老前辈等本土人才的作用,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给领导干部听,再现艰苦卓绝的岁月,让课堂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感染性。
(三)教学创新不足。一是教学内容上。近年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现场教学基地的打造,从教材编写、课程打造、专题报告、典型示范、远程教学等方面着手,教学内容取得了重大突破,教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总体水平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听讲解、听报告等较为浅显的层面,对城口苏区精神的深度挖掘还不够。建议,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县内相关专家就城口苏区精神再进行深入讨论和挖掘,丰富教学内容,让学员学习有收获、实践有体会、党性得锤炼、自我得净化、灵魂得洗礼。二是教学方法上。当前,我校现场教学还停留在以讲授式为主的方法上,造成与学员的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不足。建议讲授式、情景体验、组织生活、典型示范、学员论坛、调查研究、集体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存,讲授式用作故事讲解和专题讲授;情景体验用于“重走红军路”教学模块;组织生活用于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活动平台;学员论坛用于党性分析和学员答疑解惑;调查研究用于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党性教育科学化新方式,全方位满足学员的求知需求。
(四)资金不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并将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年初的财政预算,每年划拨5万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离市委党校对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县上加大干部教育投入,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