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客未来旅游方式的几点思考

2018-08-06高春璐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观光旅游

高春璐

摘要:东西方之间在旅游文化上的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社会主体旅游方式上,也体现在各自语言文化中有关旅游的日常用语上,还体现在旅游机构的名称,以及旅游统计口径和划分标准上。本文进一步认为,是以下六大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体旅游方式的形成――文化观念、社会环境、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科技水平,并分析了它们如何作用于人们旅游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旅游方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各国在文化上也日益趋同,旅游业也是如此。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而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尽管度假旅游活动中也可以有观光游览,观光游览活动也属于广义的度假旅游,而且观光旅游也可以安排得比较休闲,但“度假”与“观光”二者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显著的。度假旅游是在休假期选择一个度假地,尤其是海滨度假地,享受一段美好时光,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让身心得到放松,活力得到再现。而观光旅游,主要是指到著名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所在地观光游览,增长见识。度假旅游的典型特征是“休闲性”目的和“一地停留”,而观光产品的典型特征是“求知性”目的和“多节点短时逗留”。尽管活动内容可以交叉安排,但各自的主要目的显然是不一样的。

二、东西方旅游传统在历史上的差异

东西方之间主流旅游方式的差异,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尽管文化观光旅游在西方起源也很早,然而,到温泉地和海滨度假,是自古罗马时期就有的传统,其在后来的延续和流行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旅游方式,一直持续至今成为主流旅游活动方式。几乎所有涉及欧洲旅游发展历程的书籍中也都指出了这一点。斯沃布鲁克甚至明确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倾向于将传统的度假产品作为旅游的核心产品,把传统的度假者作为旅游者,并且将注意力集中于此”。

中国及东亚地区的情况则显然不同。在中国历史上,长途旅行的起源主要是帝王将相的巡游,命宫的赴任,文人士大夫的移情寄性之旅,僧侣们云游化缘,还有像玄奘、航海家郑和等人的远行。消遣性的旅行大多是在居住地附近游山玩水或游览历史名胜。在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几乎所有国家,其民众在历史上的旅游活动比较少,且活动类型也主要是宗教朝觐、名胜观光与民俗游乐。总体上看,亚洲大陆地区娱乐消遣旅游活动不十分发达,主要以观光旅游和近距离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主,一地停留性度假旅游比较欠缺。而西方国家,则恰恰相反,以一地停留式度假休闲旅游为主。

三、东西方旅游观念差异的显性体现――日常用语与机构名称的差异

社会主体旅游方式的差异,是社会主体旅游观念差异的体现。这种旅游观念差异,已经鲜明地表现在日常用语和官方机构名称上。从语言习惯上看,对于中国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其他亚洲国家的人而言,“观光”、“游览”、“游山玩水”、“风景名胜”、“名胜古迹”是广泛用来表示旅游的词语,人们认为所谓“旅游”,就是外出游览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也就是观赏奇异风光;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观光”至今是一个完全用来指代“旅游”的名词,而“旅游”一词则显然是近代以后从西方词语“tourism”翻译而来的。从西方国家看,“度假(vacation,holiday)”、“休闲(leisure)”、“游憩(recreation)”、“度假地(resort)”则是西方人习惯于用来表示旅游的主要语词,意味着旅游就是寻找一个美好的地方停留一段时间而获得休闲放松,并参加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度假旅游”。西方人在日常生活和教科书、研究论著中,一般习惯于用vacation(度假、休假、假期)或holiday来表示“旅游”。在science direct检索系统中,以resort为关键词的文章有1933篇,以holiday为关键词的863篇,以vacation为关键词的482篇,sightseeing 23篇(检索时间:2006年10月28日),度假性质的词语在西方文献中占绝对优势。

这种语言和文化观念也直接映射到旅游机构名称上。如更多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台湾地区称旅游业为“观光业”,他们的旅游机构、学科、以及研究期刊,都以“观光”命名,如协会有“中华观光管理学会”,学术刊物有《观光研究学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其旅游机构也以“观光”命名,例如韩国最大的旅行社名为“韩国观光公社”,日本也称旅行社为“观光公社”,日本旅游局的全称为“日本观光振兴机构”。

因此,尽管大家在正式交往场合共同使用“旅游”这个词语,但在反映人们思维惯性与文化传统的日常用语中,以及官方机构名称上,则各自采用了具有鲜明文化差异的不同词语,背后明显体现出东西方在旅游观念上的差异。

四、旅游统计分类标准的差异

统计标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人们对某一领域问题的认知。东西方国家之间,至少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旅游观念上的差异也体现在官方旅游统计分类上。世界旅游组织及西方国家在“旅游目的”分类上一般采取四分法:休闲/娱乐/度假、商务/公务、探亲访友/宗教/保健疗养、其他(liesure/recreation/vacation,business,VRF/religious/healthy,not specified),这当中,并没有明确标明“观光游览”一项,意味着“观光旅游”并不是国际旅游界认可的一个重要类别。但在中国,官方在进行旅游统计时,要采用两套分类标准――在进行国际旅游统计时,采用上述分类法;但在进行国内旅游的统计时,特别将“观光游览”与“度假休闲”作为两个不同的指标分列,一共有8种旅游目的类型: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商务、公务会议、度假休闲、宗教/朝拜、文体科技交流、其他(sightseeing,VRF,business,publicaffairs/meeting,holiday-taking,religion/pilgrimage,cultural/sports exchange program,other)。而在1999年以前,中国进行国内旅游统计时,则只有“观光游览”,没有“度假休闲”项。之所以将观光旅游置于如此突出的地位,显然是由于在中国,主流的旅游方式就是观光旅游,即使将“休闲度假”单列,最主要的旅游目的仍然是“观光旅游”。

五、总结

东西方旅游者在主体旅游方式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社会、文化、经济、地理、心理、科技六大因素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问题:其一,一个国家社会主流旅游方式是否会发生转变,取决于这些因素是否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其中关键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變革;其二,当今,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旅游客源国,想要更好地满足中国游客的旅游需求,必须了解中国人偏好什么样的旅游方式,以进行有针对性地的促销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邓大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15,(4)

猜你喜欢

观光旅游
黔南州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研究
巴蜀地区典范观光农业旅游区成功之道研究
望江县油菜生产及油菜花观光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业生态园建设研究
论茶园观光旅游的文化产业管理
黑龙江省林场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策略与模式
生态旅游意义下的吕梁山观光旅游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STEP BY STEP随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