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
2018-08-06易冰霞彭东娟张晓妍
易冰霞 彭东娟 张晓妍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茂名 525000)
感染科因为疾病的传染性和特殊性,在临床中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如果在陪护过程中管理不当,可能引发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令护理难度增加。因此护理过程中,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预防疾病的传播,提高护理质量[1]。现对我院感染科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研究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5.4±4.9)岁;其中乙型肝炎124例,流行性出血热85例,肺结核40例,败血症21例,细菌性痢疾14例,丙慢性丙型肝炎16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6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4.6±5.5)岁;其中乙型肝炎128例,流行性出血热80例,肺结核36例,败血症22例,细菌性痢疾16例,丙慢性丙型肝炎18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
(1)针对患者病情情况,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临床经验及查阅文献等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并严格执行;(2)加强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其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了解传播途径,进而讲解预防的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告知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3)规范洗手重要性、冷热水提示、进出通道、紫外线消毒方法、预防跌倒等各类标识,令其醒目清晰;(4)建立完善的陪护管理制度,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讲解管理制度内容,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规定。通过预防感染的措施,控制感染风险[2]。医护人员向陪护人员详细讲解医院各项感染性预防措施,例如:各种疾病的感染途径以及预防措施、陪护的卫生与消毒问题,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等;向陪护人员特别强调手部的卫生与消毒,加强陪护人员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陪护人员临床陪护前,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避免存在传染病或严重疾病的人员参加陪护工作,预防陪护人员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或因陪护人员陪护不当出现意外事件;而对于危重患者,则必须由医院职业护工全职陪护;(5)规范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行为,明确陪护的职责范围,严格执行陪护管理制度。例如禁止陪护人员坐卧病床、减少探视人员的进出、在病区大声喧哗、吸烟等行为;(6)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对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依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内容;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通过考核等方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7)定期组织患者、陪护人员、医师、护理人员召开沟通会,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预防措施,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1.3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测定两组病房管理质量(消毒质量、规范性)、护理质量(护士执业素养、健康教育、医疗环境),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房管理质量比较结果
研究组在消毒质量以及规范性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规范性消毒质量研究组30095±496±3对照组30080±490±2P值-<0.05<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医疗环境护士职业素养健康教育研究组30092±492.2±3.993±5对照组30083±380.2±2.678±3P值-<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作息时间合理性、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治疗依从性作息时间合理性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研究组300261(87.00)276(92.00)53(17.66)281(93.66)对照组300205(68.33)220(73.33)89(29.66)234(78.00)P值-<0.05<0.05<0.05<0.05
3 结论
感染科患者大部分为慢性病,因病程时间较长,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住院。因此患者常常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工作不信任,有些患者表现不合作,甚至对护理人员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存在抵触心理。临床中有许多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上卫生环境较差,容易出现交叉感染风险,或再次引发感染[3]。除了这些因素外,还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工作不够深入,护理工作仅仅是强调患者配合治疗,而对患者心理、饮食、作息等方面的干预较少,进而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且患者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严重影响预后。
患者的陪护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服务以及心理安慰,但是患者陪护人员大多因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消毒隔离的正确认知,没有经过系统有效的疾病知识培训,缺乏安全健康的防护意识,在陪护过程中,容易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加之医院对陪护人员的探访次数有所限制,令患者陪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降低了患者满意度。而护理人员因为忙于对患者健康宣教、落实医嘱或安置患者等工作,疏忽了对陪护工作的管理,令陪护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预见性的对陪护工作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降低护理质量。针对目前感染科严峻的陪护管理工作,更需要一个高效、全面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4]。
预见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完善相关的陪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程序,并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令其知晓预防感染的措施,令陪护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令护理人员可以迅速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护患关系,令患者满意度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消毒质量以及规范性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可见,预见性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研究组患者作息时间合理性、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可见,预见性护理管理不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令作息时间更加合理,还可以保障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通过临床陪护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感染科临床陪护管理中选择预见性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作息规律,促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