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效果观察

2018-08-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钙片血气阿托

邓 益 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州 510180)

呼吸衰竭为临床常见合并症,发病急,通常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排痰和咳嗽能力下降、呼吸肌耐力和肌力降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易诱发肺部感染,损害肺及全身免疫防御功能,T淋巴细胞功能受到影响,至W型变态反应加速,出现免疫识别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的反复感染促使[1~3]。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时期收治30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后立即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及排除方法

纳入方法:符合急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年龄介于20~70岁之间知情同意并配合本次治疗。排除方式:恶性肿瘤;重要脏器衰竭;结核;曾接受过营养支持;肝肾功能障碍。近期(2015年5月~2017年5月时期)经上述纳入、排除方法筛选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在患者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后立即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称为早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9岁,平均(47.3±8.1)岁;另30例在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称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68岁,平均(46.9±9.2)岁。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相对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早期组在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后立即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10mg/片)20mg/片,晚餐后服用;对照组在治疗病情稳定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服用方式为病情稳定后服药。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急性呼吸衰竭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4]

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及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并检测患者血气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早期组血气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功能比较[n,(%)]

组别例数PO2(kPa)PCO2(kPa)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早期组305.02±0.3311.03±1.528.37±0.576.43±0.42对照组305.08±0.248.76±0.548.54±0.628.02±0.51t0.93008.90031.276615.2207P0.00000.00000.1028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对照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早期组肺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呼吸衰竭发生时,肺实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伴随时间延长,气道与肺组织受损逐渐严重,增加血液黏稠度,可累及心、脑等重要器官。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发挥非脂质依赖功能,促炎性因子表达下降。逆转动脉硬化,并使血管扩张,防血栓形成,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稳定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等作用,有利于防止再狭窄的发生,为临床常用降脂药物[5~7]。从本研究中可明显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早期组血气、肺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笔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具有的某些治疗作用是对心肺功能改善的原因:(1)抗炎作用:呼吸衰竭患者多伴炎症,减少炎性因子对肺组织刺激;(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因子代谢,达到抗炎作用;(3)修复肺损伤,因可降低内毒素进而改善肺组织损伤。因此,疾病早期使用,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肺部循环。本组研究结果与江乐等[8]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钙片血气阿托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实力坑娃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心绞痛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