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十年,穿越时空的情怀》再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2018-08-06

遵义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稿长征情怀

文丨全媒体记者 孙 莉

2016年的7月,天气异常闷热,遵义温度达到了少有的36℃。

遵义杂志社编辑部办公室里,记者编辑们的情绪激动无比。一月前定下的选题《长征》应该要开战了。这是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而准备的献礼,这礼怎么做?每个记者编辑心里都在忐忑。

“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是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关注的主题,中央媒体派出强大阵容,踏寻红军足迹,提前半年就推出了纪录片、人物专访,各大省级媒体也纷纷拿出新招,跨越区域界线,重走长征路。

《遵义》杂志,作为面向全国中等城市核心时政的期刊,我们拥有了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需去远方,我们便能驰骋。

出 题

遵义杂志社副主编邹杰是这次选题的主要策划人,接连几天他都是到各办公室转悠,说历史故事,讲地理民俗,丝毫不提《长征》的工作安排,这让编辑记者们紧张不安:省级媒体、市级媒体都在采访老红军、讲革命故事了,我们也该有动静吧?关键怎么着手啊!?老总不发声,采访怎么做呀!

7月8日是个周末,大家稍微放松了心情,商量着去哪里度周末。快到4点时,编辑部通知开会。一时间,大家的弦又开始绷紧。

人到齐,邹杰提了几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思考,“长征”的经度和纬度?“长征”的线路有什么样的特征?长征学的研究着重于哪个舆论场?长征于今天的意义?

一时间,参会人员顿时语塞,这是个什么样的选题?理论加研究,不同于以往的讲故事呀?!

邹杰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解释说:我们这次做的长征要讲不一样的故事,要立意深、角度新、站位高,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

编辑部主任何玉梅是一位资深的记者编辑,立马明白了邹杰的意图,没等大伙明白过来,马上把任务落实到了人。

领了任务的编辑记者们一脸惶恐,这题怎么解呀?!

答 题

李佳旭被称为编辑部的“基层干部”,七尺男儿常常被派到最偏远的地方采访。这次与编辑部主任共同完成《血色长征的遵义记忆》。他被要求写出温情和壮烈,还必须讲过去未曾报道过的故事。

李佳旭与何玉梅搭档,自然多了几分压力,文稿不敢有半点闪失。他们去了大山深处,挖掘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李佳旭说,在每一个激动的讲述者面前,自己都会被感动。回来后,李佳旭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刚做了妈妈的谭冰,此刻面对的是幼小的孩子和1935的历史。她要做的题是《见证•1935》。那一年,在遵义的大地上发生了太多的大事,写什么?怎么写?谁来见证?困惑了几天的谭冰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用共和国的卫士来讲述和见证!那些日子,孩子熟睡后已是深夜,整理完文稿常常是凌晨。

陈涛和杨韬是杂志社的作家,他们的搭配突显出小说的韵律。暗暗的静待中,杨韬终是坐不住了,他需先着笔,否则休假提前订好的机票就要落空了。《那些不朽的传承》就这样开篇了。第一次,两位作家的较量中,陈涛取了胜。

部分版面赏析

最难为的是龚琴,这位编辑部的副主任要做的恐怕是个“伪命题”,《长征申遗,幻象还是可能?》她无数次的在办公室呐喊,又无数次地默默走出办公室,她说她没有一点灵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节稿的前一天晚上,她的灵感会火光四射!

那一日。她穿正式衣裙,化妆,穿上绣花鞋。很多衣裙是贞谅留下。白色夏布刺绣裙子款式属于旧时,Ian很难理解这是一种美,但也已习惯遗世独立的东方妻子,仿佛活在世间另一个界面,与她自己共存。布里斯班是安静的城市,依据山形而建立,街巷常有许多坡度。有时暖热,有时下起细细的雨丝。她走在街道上,知道目的地所在。这是她结婚两年之后拥有的秘密。一个隐匿的情人,比她大20岁的白人男子。每周见面一次。还有一个女子,华裔,比她小3岁。她在一天时间里轮流与这互相分隔的两个人见面。做爱,聊天,吃饭,喝酒。黄昏时若无其事离开,坐火车归家回去镇上。

至于我自己,《长征学传播: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仰仗几位专家和学者的帮助,在死缠烂打中,终是和谭冰一起完成了。

交 卷

交稿的时间到了,每个人都惶恐。

重写是底线,修改是福利。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祈祷。

作为总策划的邹杰,把全部文稿收齐后,并没有给予任何评价,只是把他写的主文《长征,行走在边缘与破碎地带》以及主编贺黎明的卷首语《长征,永远的旌旗》发给了编辑,然后大家纷纷传阅。看完文稿,大家如梦初醒,这就是关于长征经度和纬度的答案,这就是长征在今天的意义。第一次,大家从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去了解长征。

无需多言,记者们各自都把文稿收回,再进行打磨。

何玉梅与李佳旭的文稿,加浓了细节,体现出本真,感人至深;谭冰加入了人物,插入了对话,情节变得生动;远在海南休假的杨韬也重新修改,这一次,笔生了花;龚琴的视角也更开加阔;第二次呈现,大家才信心满满。

美编潘义军不满意现有的照片,自己扛着相机出发了,他上了红军山,去了遵义会议会址,爬着躺着跪着,他想用不同的视角来展示八十年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如何表现?开篇就是难题。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怎么用一张图片来展示这段恢弘的历程?潘义军陷入了苦恼。

“用地图!”邹杰的一句话解开了潘义军的锁节,于是他开始着手绘地图,谭冰帮着找模板,从底色、字体、到线路的虚实线,反反复复,肯定又否定,最终,寓意泥土的绛红色作为地图底色被广泛认同,开篇就这样成了。

成 绩

2016年9月16日,《八十年,穿越时空的情怀》——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的报道如约与读者见面。

报道刊发出后,受到省内外党史专家的好评,称赞观点新,内容丰富。上海《新民周刊》分两期转载了《血色长征的遵义记忆》;整组报道通过新媒体发出后,在朋友圈广泛转发,纷纷转载,网友们留言说:通过这组报道,让我们看到,长征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记忆、一种感动,而是一种震撼、一种启示、一种推力,它将永远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理想、创造辉煌的精神动力。

2017年2月,贵州新闻奖评选中,这组报道在省内外关于长征的选题中,技压群芳,摘得桂冠,获得了贵州新闻一等奖。评委们认为这件作品立意厚重、构思新颖,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特别注重挖掘新闻的独家性,采访了大量以前从未公开报道过的历史事件和细节。作品从新闻的角度、历史的视野、人文的情怀,审视长征这一伟大行军, 文字充满着对历史的仰望和对未来的激情,令人思考与回味。

此外,文章提出了全新的长征学观点,如用“边缘地带”和“破碎地带”、“死地”与“生地”分析长征线路及成功的原因。作品最后还提出了“长征申遗”这一话题并作了深入分析。

作品表现形式多样,通过大量新老照片,油画、手绘地图、延伸阅读等方式,产生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八十年,穿越时空的情怀》载誉而归。

回望,凝聚着无数人辛劳的荣誉,很多都未曾署上姓名,他们给予我们无穷的帮助,所有采访中的遇见,那些长征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许多为我们提供老照片的党史工作者,都在践行着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我们感恩,为英雄的奋战,我们感谢,为今日的情怀。

猜你喜欢

文稿长征情怀
文稿规范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