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苍黄海龙屯》首摘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2018-08-06

遵义 2018年14期
关键词:海龙新闻奖世界遗产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 涛

回首三年前,2015年度(第31届)贵州新闻奖评选揭晓:遵义杂志社推送的组合报道《风雨苍黄海龙屯》,荣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这是省内最高新闻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参加评奖的媒体既有驻黔央媒、省级主流媒体,也有地市级媒体、省内行业类报刊和新媒体,竞争十分激烈。此次,共有24件优秀作品荣获报刊类一等奖。

而对于遵义杂志社来说,亦是第一次荣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背后的故事

申遗前夕,遵义杂志社已着手对“海龙屯”选题进行策划。

当时,大家对于申遗结果在意料之中,却又怕在情理之外。所以,遵义杂志社对选题也作好了两手准备,成与败、得与失都必须有相应的方案来应对。

在那个炽热的6月,遵义杂志社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备战”。

除了做好《遵义》《遵义通讯》两本刊物的常规报道外,遵义杂志社还承办了《海龙屯》专刊,需要将海龙屯的前世今生浓缩在薄薄的几十页中,这是相关部门的认可,也是不小的挑战。同时,还要在《遵义》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推出适合网络阅读习惯的简约版“宝典”。

分管老总邹杰统筹规划选题内容;编辑孙莉、段康按照策划组织记者采写报道,并四处搜集历史资料、照片,以便多维度揭开海龙屯的神秘面纱;记者们深入到一线,捕捉申遗路上的故事。

为了做好采访报道,大家频繁地在海龙屯爬上爬下,汗湿衣襟也是常事。屯上的朝天关、飞虎关、飞凤关、天梯等等地方,都留下了我们或深或浅的足迹。

2015年7月4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一致同意将“中国土司遗址”列为世界遗产,遵义海龙屯成为其中之一。

对于刚刚解开历史面纱的海龙屯而言,大家对于她的“身份”并不十分了解。为让人们系统全面地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屯堡的文化及价值意义。遵义杂志社适时推出一组写在海龙屯申遗之际的文稿,呈现于《遵义》的“封面故事”栏目。

《海龙屯,无与伦比的精彩》体现着申遗的当下、《“家”与“国”的对决》则将历史画卷展开,邹杰以古今交替的手法描述了海龙屯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遗址相比,所具有独特的关联性、典型性和制度见证性。

孙莉作为资深编辑很少跑一线采访,这次她主动承担了采访“考古队”灵魂人物之一李飞的重担。李飞常年驻扎着海龙屯上,对这里的文物进行发掘、整理、保护等,他的采访报道在这期间早已见诸各大媒体。

怎样在众多报道中,体现出《遵义》杂志的独家性?这是她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一篇名为《李飞,追寻废墟中的文明碎片》报道诞生,兼具新闻性的同时,在文中加入散文化的语言,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深刻地感受到一个考古专家对他所爱事业的执着。

《找寻旷世屯堡》报道,段康从发现海龙屯的葛镇亚老人家的故事写起,将海龙屯的前世带到读者面前,展现出海龙屯的历史价值。这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当下如何让人们感受到它的魅力,并发挥出它的价值。

部分版面赏析

于是,他将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的话题引入其中,通过一些实际案例,阐述海龙屯应在多层面构建出保护与利用模式,使之成为世界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龙屯的申遗是一群人的努力,本人在有限的时间内采访了大量相关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故事中都有各自的欢笑与汗水,怎么在有限的篇幅中去呈现大家的故事?

我在整理采访笔记中,尽力去寻找大家个性中的共性,将一群人的精神集中体现,并把典型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在个性与共性中完成了《申遗,与时间赛跑》报道。

《风雨苍黄海龙屯》系列的10余篇深度报道,从海龙屯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古迹保护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地深入挖掘,旨在通过系列组稿的形式来还原海龙屯古城堡的建筑工艺价值,对海龙屯古堡特点的综合性,及其在政治、军事、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层面进行总结提炼。

当年8月,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遵义举行,本期《遵义》杂志作为会刊提供给与会嘉宾,受到一致好评。

全媒体联动

带着对遗产的敬重、对历史的敬重、对文化的敬重来面对海龙屯,《风雨苍黄海龙屯》系列组稿将厚重、严肃的历史娓娓道来,系统客观、语言丰富、故事性强,一幅从古至今的历史画卷徐徐开启,令人阅而不倦,感概良多。

除了在文字上的精雕细琢外,遵义杂志社在编辑与排版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改变。美术编辑潘义军打破传统的版式设计,排版时大量采用破版、插画、短序、知识点等新颖的思路和手法,带给了读者全新的视角和阅读感。

该系列组稿一经推出,得到了省市无数业内外人士和读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来遵参加活动的世遗专家组成员的好评不断。正是这组由遵义杂志社采编团队精心策划、采写、排版,挖掘新闻的独家性、体系性、完整性、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组合报道,最终摘得了2015年度(第31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风雨苍黄海龙屯》组合报道在获得贵州新闻奖一等奖的背后,更是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联动的成效。

海龙屯申遗成功,遵义杂志社利用“两刊一网一公众号”,并以专刊的形式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宣传形式中,由于杂志宣传周期时效慢的特点,一篇宣传报道大家可以慢慢采访、慢慢写,但媒体融合下的新要求,已经不容许我们再故步自封。

在海龙屯的采访中,对于《遵义》《遵义通讯》的特点,大家深入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从通讯、消息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走访报道,发挥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特性;针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属性,除了传统的采访外,我们加入采、写、摄、录、编等流程,多维度地展现海龙屯的方方面面,并做到即时采访、即时写稿、即时发稿。

融媒体时代,掌握好传统的采、写、编、评外,记者还要掌握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思维,最好能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创作出让人喜闻乐见的作品。为此,我们站在读者的立场,结合网络阅读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感受到海龙屯的另一面。

于是,以此组稿为母本编辑的《海龙屯宝典》系列,经过纸媒和新媒体的发酵,点击量创媒体新高,更得到各类网站的转载传播。

在《遵义》微信公众号上,《中国最古老土司城堡海龙屯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上,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系列申遗主题策划,赢得了超过20多万次的点击量,在全国广泛传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通过对“海龙屯”系列报道的策划,遵义杂志社也在媒体转型的当下,不断探索利用各种媒介形态的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从各自的传播语态和传播理念出发,通过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配合生产出多角度、多样式的新闻产品,渐渐地梳理出期刊的“融媒体”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海龙新闻奖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封面人物
叶海龙,你别装啦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海龙卷是什么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