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2018-08-06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黔西县菌棒新桥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陈孟谈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受访者供图)

“种蘑菇,首要制作菌棒。”5月18日,在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食用菌产业园区蘑菇大棚内,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谈指着菌棒说,废木屑和废秸秆是制作食用菌菌棒的主要原材料,“用锯木屑做菌棒,出菇率可达100%”。

2013年,陈孟谈从东北辗转来到贵州,在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组建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富余的木屑、边皮、废木材,玉米芯等生产食用菌。

5年来,他把“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并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走出书斋,让科研成果真正开花结果,这是我的初衷。”陈孟谈说,当初选择来贵州毕节市黔西县种蘑菇,看中的是这里自然环境好、水源干净、气候适宜,种出的蘑菇绿色无污染。

走进食用菌菌棒加工厂,菌棒制作区、玉米芯堆放区、辅料堆放区、冷却接种间的工人正忙于生产。

和菌棒加工厂毗邻的是菌棒培养棚,在培养大棚,一根根菌棒整齐搁置在置物架上。“再过十多天,这批菌棒就可脱袋。”陈孟谈说,菌棒上有三个接口,等到接口有手掌那么大时,就可以增氧、排气,直到菌丝长满整个袋子,待到菌丝由白色转到黑色时,就可脱袋出菇。

“一根菌棒出菇1.5斤,一斤香菇卖6元,这310万根菌棒产值至少可达3000万左右。”陈孟谈说。

陈孟谈将糯木耳和香菇包装在一起,便成了乌蒙山宝——高原蓝梦菇,“现在,产品不愁销路。一盒要卖118元。”

陈孟谈所说的糯木耳是他将当地野生土木耳驯化后的产品。“这种木耳肉厚、胶质、多糖含量高。”陈孟谈说,“经过3年试种,现已实现大规模种植。”

食用菌规模不断扩大,当地老百姓也随之受益。

村民王道菊就是其中一员,正在制作菌棒的她告诉记者,去年,她承包了7个大棚,生产食用菌。同时,她每天能制作3000根菌棒,一年的收入可达4万多。

像王道菊这样到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陈孟谈按照实施“1154”精准扶贫模式,即1个贫困农户,种植1亩食用菌,投资5万元,一年获利4万元,帮助贫困户脱贫。

通过两年发展,黔西县新桥村81户贫困户327人一次性全部脱贫。

“计划到2020年,发展食用菌1.5亿袋,总产量12万吨,总产值15亿元,带动7500户农户就业,户均增收5.2万元。”陈孟谈说。

猜你喜欢

黔西县菌棒新桥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乌江源百里画廊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作品赏析(3)
浅析陇西香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浅析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新桥擂茶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