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三变”改革水城答卷

2018-08-06刘悦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水城县三变农民画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刘悦

“三变”改革既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腰带”,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水城县“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创新了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新型集体经济实力。

作为“三变”改革发源地和实践地,水城县“三变”改革释放的红利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变”出了农民收益的增加,“变”出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变”出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三变”改革既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腰带”,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变”构建利益共同体

5月17日,在水城县米箩镇的润永恒猕猴桃基地三号工区里,几名农户正在给猕猴桃基地完善修葺工作,“我们这是要给基地装上智能摄像头。”来自俄戛村的村民康永碧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指着前方已经装上的摄像头说,“以前在家就种地,现在把地流转到公司,还能在基地上班,比以前好太多了。”当了半辈子农民的康永碧很享受现在的“股东”身份。

如今,流转土地,再到“自己”的土地上班,成为了米箩镇大多数村民的“常态”模式。从单一的种地收入到拥有土地分红和工资收入,米箩镇带领农户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多年。

“过去面朝黄土兜里没钱,如今‘三变’改革入股收钱。”这句话在当地流传很广,也是米箩镇猕猴桃种植户王顺友的真实写照。这个以前常在外打工的朴实农民,已将家里几亩荒地融入猕猴桃产业基地,而他靠着土地分红和在基地务工一年的收入就达到5万多元,以后再也不用出去给别人打工了。

“‘入股’改变了以往公司与农户‘分灶’吃饭的格局,公司与农户之间也从雇佣式的‘矛盾体’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让入股农户的收益有了多重保障,更能让公司从生产管理中逐渐‘脱身’,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后期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上。”基地负责人、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君说。

在位于米箩镇东北方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5栋现代大棚正在静静地“孕育”,它们的“肚子”里一颗颗精品番茄正在茁壮成长,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番茄谷”。

很难想象这个占地面积263.8亩、属于倮么村岩脚组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原来是一片滩涂。“以前发大水淹了这里,后来变成了荒滩,也没有人打理。”米箩镇党政办主任钱学远回忆,这样的情况到了2017年,才有了改变。

“2017年,我们采取‘村集体+企业(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整修了荒滩,建设了这个番茄基地。”钱学远说。米箩镇将财政扶贫资金1.08亿元作为米箩镇全镇贫困户股金入股宏兴公司,由5个村级合作社代表5个村的贫困群众参与分红,宏兴公司委托贵州远通公司对基地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产生的净利润,水城县宏兴绿色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远通公司、村级合作社、入股贫困户按照12:12:20:56的比例进行分配。

如今,水城以“三变”为统揽,以企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通过模式的推广和复制使农产品源头有保障,全程有管控,产品有溯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就地低风险创业就业,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助农脱贫致富奔小康,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以及农户、企业、政府“三赢”的目标。

要素流动唤醒沉睡资源

记者在水城县陡箐镇见到44岁的杨明英时,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再过几天,她手里的这幅农民画就即将完成。“画完成以后就送到合作社去,他们负责销售,我就专心画画。”杨明英看着手中的画作说。

“白天劳动、晚上作画,农忙劳动、农闲作画”让陡箐镇诞生了一批农民画画家。“但是就是缺乏经营,缺乏销售人才。”水城县文化馆馆长董成说,如果有这方面的人才参与,销售畅通了,能够为画家们带来实惠,形成产业化,画家就会有创作信心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陡箐镇以“三变”为引导,自筹资金成立水城县蒙多彩民族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3:97的股比进行分红,其中3%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97%为社员以农民画技术、资金入股的分红。以陡箐村猴儿关组为例,全组共有农民画画家50人,农民画合作社和画廊8个,80余人实现了农民变股东,人均年分红1万余元。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水城县在“三变”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举措。解放农村生产力,唤醒沉睡的资源,让更多的农村产权要素流动起来。

“入股”改变了以往公司与农户“分灶”吃饭的格局,公司与农户也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图为米箩镇猕猴桃产业基地。(水城县东部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5月18日,米箩镇倮么村村民严万君正在打扫着自家的三层小楼,为月底青年客栈的开业做最后的准备。

“开业以后,我们就住在一层,二三层都拿来做民宿,平时我们就负责打扫和基础管理。”2017年,严万军将家里的300平房屋入股给了水城县旅游文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他一起将房屋入股的还有村上另外9户村民。

“入股后的房屋,我们做了统一的装修和改造,并且由公司统一管理。”水城县旅游文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张云美说。

下一步,水文投公司将会对这些房屋入股后到公司的农户进行标准化培训,积极吸纳房屋股东到公司上班,参与客栈的管理,“这样除了房屋入股后每年得到的分红,每月还有工资,增加了他们收入渠道。”张云美说。

“小中心”成富民“大平台”

“4月24日,发耳镇新光村新坪组村民岑天勇将自家2.3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了水城县新光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期为18年,公司按每年每亩500元支付流转费给岑天勇,并在每年的3月31日前付清流转费。”打开水城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像这样的的成交公示几乎每天一条。“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林权转让”……每一项产权交易都能在交易中心办理和查询。

作为全省第一批8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2015年12月,水城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各类农村产权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发布、组织交易、鉴证等服务。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农村产权转让、出租、抵押、融资、入股等搭建平台,在推进“三变”改革过程中,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多渠道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拓宽农村发展路子。从今年1月起,水城县农村交易产权中心共交易103宗项目,共涉及金额1.15亿元。其中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项目100宗,涉及金额1088.5万元。

目前,水城在初建成25个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交易流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乡、村两级产权交易平台运作,确保产权交易服务站办公有人员,办公有场所,办公有设备,正常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各项业务,积极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将服务网格延伸到乡镇和村级,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打通农村产权交易“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水城县三变农民画
垛田农民画 画苑一“奇葩”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金山农民画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