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对妊娠的影响及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2018-08-05尚冰清单晨
尚冰清 单晨
【摘要】 目前,在不孕患者中,子宫腺肌症的诊断频率越来越高。虽然根据现有资料,子宫腺肌症与不孕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确定,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症对女性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一些研究也表明,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提高生育率。本文就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不孕 发病机制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良性子宫疾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疑难病。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其特点是子宫肌层存在异位性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细胞反应性纤维化。
1.1 内膜细胞侵袭
在过去的80年里,许多理论描述了子宫腺肌症是如何发展的。目前,最普遍的假设是,子宫腺肌症起源于子宫内膜的内膜组织进入子宫肌层。有研究表明这种基底细胞的侵袭会沿著子宫内膜淋巴系统进行[1-2]。
1.2 上皮-间质化生
有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启动的化生过程[3]。实验室数据显示,异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其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更高,提示间质细胞的来源为阳性,验证了该学说。
1.3 雌激素及其受体
由于60%的绝经后妇女长期接受三苯氧胺治疗,它似乎可以重新激活已经存在的子宫腺肌症的病变,表明这种情况是雌激素依赖性的[4-5]。有研究证实雌激素对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启动具有促进作用,且E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它的化生及迁移增殖作用,提示了雌激素与异位上皮组织化生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关系密不可分[6]。
1.4 基底膜内陷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MRI提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交界区不规则增厚有一定的关系。交界区即子宫肌层中内陷的子宫内膜区,随着基底膜的内陷,被外周增生肥大的肌组织包裹。
1.5 血管生成
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多有月经增多和进行性加重的痛经。Liu[7]等研究证明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对于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的组织因子显著表达。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大量的出生、自然流产和子宫内膜增生与罹患子宫腺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与子宫腺肌症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吸烟和外科创伤,如剖宫产或刮除。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病因不明。多项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症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子宫输卵管的运输,改变子宫内膜功能和接受能力,从而影响生育能力。一些间接证据表明,与没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相比,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的生育能力较差。基于有限的现有证据,有报道称,患有子宫腺肌症的不孕妇女在接受不同的治疗策略后怀孕,间接揭示了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妇女的不良生殖结果。此外,手术对有体外受精失败史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有效,尽管后者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较高的早期流产率。
然而,在临床情况中,仍然难以确定子宫腺肌症是否是导致不孕的原因,需要更好的研究来确定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植入失败的分子机制以及子宫腺肌症对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妇女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 MollR,Levy R,Czernobilsky B,et al.Cytokeratins of normal epithelia and some neoplasm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Lab Invest. 1983; 49:599–610.
[ 2 ] Sahin AA,Silva EG,Landon G,et al. Endometrial tissue in myometrial vessels not associated with menstruation. Int J Gynecol Pathol. 1989;8:139–146.
[ 3 ] Ferenczy A. Pathophysiology of adenomyosis. Hum Reprod Update. 1998;4:312–322.
[ 4 ] Vercellini P, Viganò P,Somigliana E, et al. Adenomyosis:epidemiological factors.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6;20: 465–477.
[5] Bergeron C, Amant F, Ferenczy A. Pathology and physiopathology of adenomyosis.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6;20:511–521.
[ 6 ] G.Leyendecker, A .Bilgicyildirim, M.Inacker,et al.Adenomyosis and endometriosis. Revisiting their association and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autotraumatisation . An MRI study[J].Arch Gynecol Obstet. ,2015; 291(4): 917–932.
[ 7 ] Chen YJ, Li HY, Huang CH, et al.Oestrogen-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enomyosis[J].J Pathol,2010,222(3):26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