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临床体会
2018-08-04胡春兰
胡春兰,李 杰
(1.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2.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高血压防治诊疗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
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老年群体,如若不能规范治疗,则会降低患者的健康质量,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所以,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医师主张规范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其病症和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中,作者主要对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两种治疗方式,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6岁,平均(65.72±3.86)岁。按照心绞痛分型,稳定型21例,不稳定型13例,变异型6例,混合型6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男23例,女23例,年龄48~76岁,平均(66.17±3.59)岁。按照心绞痛分型,稳定型22例,不稳定型12例,变异型7例,混合型5例。从两组一般资料看,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一次,晚上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40 mg,每日一次;美托洛尔,每次12.5 mg,每日两次。在患者治疗期间,医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合理调整药物类型及剂量,以适应患者的治疗需要。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其西医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中医治疗方法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20 ml混合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一次[1]。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跳节律、心率、血压等情况。(2)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恶心、腹痛、便秘。(3)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4)治疗效果,设定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指标。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大幅降低;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迹象,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无减少表现,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数据均通过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或率(%)表示,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对比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之前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组别(n=46)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9.15±2.37 3.24±1.46* 11.68±2.47 1.91±0.71*对照组 9.12±2.51 5.72±1.35 11.53±2.28 5.67±1.84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如表3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96%,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主要将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西药治疗[1]。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改善患者心血管状态、降低血脂黏度、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发挥积极的作用[2]。通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心内科规范治疗中,建议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和减轻心绞痛发作带来的痛苦,治疗效果更佳。由此可见,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促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