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比较阅读更精彩

2018-08-03蔡伟华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作用特征

蔡伟华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比较阅读的特征,列举比较阅读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比较阅读 相似 特征 策略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57-02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较阅读是以教材文本为参照物,围绕某一主题选择相类似的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整合与其相近或相对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继而通过比较挖掘其背后信息,以便推促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其比较点有很多,可以是语句篇幅,可以是结构篇章,也可以是主题选材,等等,关键是要结合课堂需要进行。下面,笔者拟结合教学实际,介绍比较阅读的做法,以供参考。

一、比较阅读的特征

比较阅读更多侧重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广泛阅读中寻找异同,以便从中发现规律,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获取更多技能。相比其他阅读方式,比较阅读具有以下特征:

(一)注重学生思维发散

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大多追求答案标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比较阅读则相反,它更多是另辟蹊径,追求思维方式的不一样。毕竟事物一经比较,其异同便可显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在类似文本中挖掘其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并重点进行思维辨析训练,重点推进思维发散,以便在更为广阔的语文空间中进行自主探索,继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开辟创新思维路径

比較和鉴赏往往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毕竟有了比较就会有鉴赏。从创新思维培养来说,比较阅读往往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文本异同,从中发现一般规律,探索特殊规律,继而实现创新;从脑细胞活跃程度来看,比较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刺激作用。因而培养创新思维,比较是重要路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渗透比较思想,引导学生多开展比较阅读,以便让学生在细微差别中发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三)具有普遍实践意义

世间万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或是相似,或是相通,或是相关,而这些联系却是开展比较阅读、倡导有效阅读的主要纽带。叶圣陶老先生曾把比较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认为阅读方式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这对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文本,主动拓展相关资料,以便从中发现异同,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继而为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主题创造条件。

二、比较阅读的作用

这里谈比较阅读,并不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一种否定,而是相比单篇阅读,可以更便于优化学生思维,改进当前教学模式和获取更多信息。

(一)优化学生思维

单篇阅读讲究的是一篇一篇地阅读,对学生思维培养来说,更多关注求同;而比较阅读,往往是一组一组地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更讲究的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培养创新思维。从这一点来说,比较阅读与单篇阅读在其思维训练中处于对立状态。而从教学实际来看,过分强调集中思维,固然可以便于教师传授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致于很难发生超越现象,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比较阅读,借助整合其相似处,则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以便最终同中求异,正向求反,这对于当前语文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倡导个性阅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改进教学模式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由于受单篇阅读教学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按照既有经验进行阅读,即先整体阅读,再学习生字词,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或者教师先提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评等。这种固定模式固然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找到一种学习的捷径,但是长期以往,容易让生性活泼的小学生感到厌烦,或者产生一种应付心理。这是得不偿失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比较阅读,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之中,以便发现其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继而通过这种诱因主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最终形成一种“整合相似越多,学生思维就越兴奋,其课堂效果也越好”的局面,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汲取更多信息

提取信息,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信息整合,学生会在头脑里把旧有的知识建构打碎,继而结合新的信息重新组合。甚至还有可能,在知识体系构建中以一种新的方式整合相似内容,继而进行创造。换句话说,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再创造。相比单篇阅读,比较阅读无论是从阅读量,还是主题方面,其信息肯定较多,这也为学生汲取更多信息提供了一种可能。另外,围绕某一内容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中挖掘整合信息,而且便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思考解读素材。而这是单篇阅读远远不能实现的。

三、比较阅读的实施策略

对于同一文本来说,其比较点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引导比较,则会有不同的结论。因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以便提升阅读实效。这里笔者结合相应课例浅析以下几种策略:

(一)结合题目进行比较

题目属于文眼,是文本的精彩所在。学生通过题目能够大致猜测其文本内容写了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文本题目,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与作者对话,而且还能清晰把握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以语文S版第九册中《武松打虎》与《孔子》这两篇课文为例,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学生就会发现《孔子》是以人物姓名为题目,而《武松打虎》则是以事件为题目;研读其内容,发现《孔子》一文重点介绍了孔子生平、著作与相关故事,而《武松打虎》则是交代了“打虎”经过。通过题目对比,学生不仅激发了阅读兴趣,而且还能理顺文本思路,掌握拟题技巧。

(二)结合结构进行比较

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习作中布局谋篇的能力。但很多时候,仅靠一篇文本,很难发现其特征,如综合几篇文本进行比较,则其结构上的特征、异同很容易一目了然。以语文S版第十册《海豚救人》与《珍珠鸟》这两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海豚救人》这一课的结构是从故事到道理,即描述了历史上的三件事情,其共同特征都是海豚救人。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即从海豚的本能逐步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天性。这种由现象得出道理的文本结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而研读《珍珠鸟》这一课,则会发现其结构也是从故事到道理,即讲述了“我”与珍珠鸟逐步信赖的过程,接着用一个道理进行点题。两者结构是一样的,不过篇幅长短不同而已。

(三)通过置换进行比较

置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交换关键词或者置换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继而推促其思考。以语文S版第九册《梅兰芳》为例,我们在引导学生与同册教材《唐玄奘西行取经》进行比较阅读时,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这一课题目是否可以改成《梅兰芳蓄须》,而《唐玄奘西行取经》是否可以改成《唐玄奘》?在学生发表议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追问:如果这样修改后,其文本内容需要做哪些调整?通过这种置换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文体与文题的问题,在提升习作表达技巧的同时,形成敢于挑战的精神。

针对比较阅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课堂需要围绕相似或相对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比较阅读的精彩,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作用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