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进课堂:《诗经》里的中草药

2018-08-03谭信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玉林常识中草药

本刊记者_谭信娟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其中的“匏”就是葫芦。人们常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其实葫芦本身就是一味药,可以止泻引吐、利水消肿。葫芦,古代也称作“壶”,人们常用“悬壶济世”来称颂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中医馆、中药铺也常用葫芦作为店招牌。

以上是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三年级一堂课的片段,这堂课名叫“诗经里的中药”,由玉林附小的老师和秉正堂中医馆的医生联合教学。虽然传统文化进校园日渐丰富,中医进课堂仍然少见。2017年浙江某小学开设中医课,甚至引发网络热议。带着探究之心,记者走进了秉正堂西村大院分店。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惊蛰一过,天气回暖,成都街边的垂柳抽出新芽,粉色的紫叶李树次第绽放花蕊,植物用它们特有的语言传递着春天到来的讯息。

这是一个寻常周五,秉正堂“西村大院店”依然如常地忙碌着。几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过道上带孩子来候诊的年轻妈妈身上。几个孩子背着书包,端坐在走廊转弯处的阅读区。古色古香的桌椅,让人暂离繁忙的都市生活,置身于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中医药馆。

曾有孩子看诊后,拒绝喝熬好的中药,皱着眉头带着哭腔:“那是什么东西呀?黑乎乎的一碗,好苦呀。”而大人们,要么质疑中药的功效,要么担心中药的毒副作用。肖钦文是秉正堂的医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擅长治疗各种小儿常见病。在她看来,人们之所以对中药有莫名的恐惧,关键还是在于不了解。

为此,肖钦文医生以最常见的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为例,西医退烧主要用美林或泰诺林,四个小时吃一次,有时连吃几次也不一定退得了烧,针对根源没法用药。而中药可能一天就退烧了,然后开始后续治疗咳嗽、流鼻涕等。至于担心中药的毒副作用,其实西药也有副作用,说明书中都有写。相比西药,中药没有说明书,所以一些不了解的家长更担心。

“中医药是我国很宝贵的文化,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确实很有疗效。”为了普及中医药常识,秉正堂成立了秉正大自然学院,开设中药师职业体验课程、中医少年班、夏令营、周末营等活动。通过这些课,孩子们了解到,原来中药就来自身边常见的花花草草,将它们的根茎枝叶果摘下来,分别处理,熬一锅汤,喝了后会有治病的功效,而不用打针输液。

钟玉梅是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其妹妹和秉正堂堂主夏隆江医生是旧识。一日,几人小聚,话题转到班上的孩子。玉林附小多年前已将传统文化经典引入日常教学中(详见本刊2017年1月践行者栏目《玉林附小:志道乐学,游于经典》),当时,钟玉梅所在年级正在带领孩子读《诗经》。

“一直以来,秉正堂都对传统文化进校园很感兴趣。夏医生和我们聊到这儿,我们就主动去找了钟老师。”此次课程的策划者李莹回忆道,“一番交流后,我们都觉得将经典与中医药结合,会加深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但以什么形式结合呢?当时孩子们正在读《诗经》。”

《论语·阳货》曾有一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确实如此,据陆机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诗经》仅植物就涉及114种,其中草本植物80种,木本植物34种。荇菜、蒹葭、卷耳、谖草……这些先秦时代的草木之名,依然那么美。

秉正堂与玉林附小联合教研,共同研发了“《诗经》里的中草药”课程,中医们纷纷走进课堂,带孩子们认识中草药,了解中医常识

孩子们用植物做的创意画

平日让孩子莫名恐惧的中草药其实就来自这些至今读来依然很美的《诗经》之中。既然如此,那何不借此带入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呢?近年来,孩子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很难说与医药知识的缺乏无关。而《诗经》与中草药常识结合,既能扩展经典的学习维度,又能渗透基本的医药保健常识,甚至孩子还能以所学影响家人,可谓一举三得。

衣食住行里的健康常识

2017年9月浙江某小学开设中医课,曾在网上引发争议。前段时间,秉正堂也购买了一套相关教材,细细翻下来,李莹觉得教材至少普及了中医基础、保健、针灸、推拿等常识。批判者可能甚至并不了解这些中医课具体是怎样开展的、都涉及哪些内容。

“评判一件事,起码要对事情有基本了解,否则就失之武断了。小孩子其实很能接受新东西,学得也快。”肖钦文医生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刚上大学时,根本听不懂。什么阴阳五行、医古文啊,全都云里雾里,和我想象的中医学完全不同,根本不是看病开方抓药,同学们都觉得读了个假中医大。可是一路学下来,才发现前面所学是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如果没有前面所学,后面的根本不可能懂。”

其后,秉正堂与玉林附小联合教研,共同研发了“《诗经》里的中草药”课程,力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契合孩子。十来位中医参与其中,他们有的擅长与孩子交流,有的有大学任教经验,深谙课堂教学之道,有的在药用植物学方面经验丰富。几轮切磋琢磨,课程最终确定下来,从取花名、辨五味、察性状、识本草之美到户外综合实践活动,运用诗句、图片、视频、实物、故事和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眼耳口鼻和手脚,将《诗经》与中草药、植物学、美术学结合,同时配合时令节气,融入衣食住行等健康生活理念。

第一堂课,每个孩子分得一个特别的笔记本,每个笔记本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专属的中草药名称,孩子们需要在课下通过查取资料多方面认识它,并详细记录;第二堂课,除了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的介绍,还穿插有均衡饮食的观念。授课老师告诉孩子们,现在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营养摄入要均衡,不能偏向某一种味道。比如甜食,很多小伙伴都爱吃,但是吃多了会伤脾胃,影响主食的摄入,最终面黄肌瘦,体弱多病。在讲到《陈风·东门之枌》里的“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时,除了花椒的常规介绍,还有具体用法:在冬天,用花椒酒泡脚是温阳驱寒的良方。用花椒酒涂抹冻疮,可以缓解痛痒;第三堂课,与植物学结合,分别从根、茎、叶、花、果认识了葛和桑;第四节课,中草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体验草木染,用植物做创意拼图,一改中药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最后一堂户外综合实践课,则是对前期所学的运用。

钟玉梅向家长说明课程开设的缘由,家长们都很支持,甚至有些热心的家长表示要来帮忙。课程从2017年11月2日开始,隔周一次,每次一堂课。每堂课前,都有家长提早到来,协助老师准备教具。

新鲜的学习内容,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激励机制,孩子们兴致很高,纷纷举手抢答。家长和邻班的老师也被课程吸引,教室里挤满了前来蹭课的“大朋友”。课堂内容贴近日常生活,一些家庭开始践行,作息顺应四时节气变化,膳食注重药食同源。甚至有孩子在听闻多喝酒伤肝后,回家和爱喝酒的爸爸念叨,要少喝点酒。

非药物疗法养生

2018年1月13日清晨,百花潭公园响起稚嫩的诵读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尽情发挥想象,运用草、树、花等多种植物元素进行创意拼图。作品完工后,又一项挑战来了:老师们早已将前四节课介绍过的二十味中药分袋装好,藏在公园的各个角落。现在需要大家慧眼观察,将药材找出来。孩子们兴致很足,穿梭于盆景园、假山之中,不少家长也加入了寻药队伍。有些孩子满脸兴奋,一人就找到四五袋,有些孩子满脸沮丧,一袋都没找到。没找到,也没关系,活动还在继续,还有解药环节。老师纷纷出示孩子们找到的药材,考察大家是否认识它们,名称、性味、功效,孩子们对答如流,看得旁边的家长自叹不如。

孩子悄悄地为秉正堂的老师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伴随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感谢诗词,礼物缓缓展开,竟是一幅长达四米的画卷,孩子们用稚嫩但充满想象的画笔,记录了所有任教老师的面孔和每堂课的主要内容。

“《诗经》里的中草药”课程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希望孩子们了解中医药文化,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并由此影响到身边人。虽然课程以普及中药文化常识为主,但并不反对西医。

“不管中医、西医,还是要看疗效,哪种方式能把病治好,哪种方式就是好的。我们在医学院学习时,也学西医的所有课程,比如解剖、生理、生化、口腔等等。在临床上,我们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建议,比如扁平疣病人,我就会推荐他用外治疗法,用激光点了,这比吃中药效果要好。”肖钦文医生解释。

其实,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药只是其中的一小块。古时的良医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大至阴阳五行,小至衣食住行,都了然于心。如今,秉正堂也成立非药物疗法中心,在日常生活中推行健康生活与健康饮食之道,将中医上医“治未病”的行医理念贯彻到底。

百花潭公园“寻宝”活动

猜你喜欢

玉林常识中草药
王玉林作品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靠不住的常识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赵玉林藏石欣赏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结缘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