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改变了家长和孩子

2018-08-03谭信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刘平爸爸家长

本刊记者_谭信娟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拆迁安置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龙泉五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如何加强家校的凝聚力?这正是学校“阅读考级”实践的外在推力。

正如吴璀校长常说,“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首先来源于老师的兴趣。”而真正保障阅读兴趣持续发展的力量还在于家庭。

妈妈,您辛苦啦!

五年级的班主任魏阳莉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在她班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女生,因为幼时父母离异,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性格从小就叛逆、喜欢与人对抗,在课堂上也坐不住,经常5分钟就走神。一直让魏老师头疼。

但一天中午,魏老师发现这个小女孩站在班级书柜旁,选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偶尔还会一笑,至少超过了半个小时。后来几天,都是如此。魏老师心里暗喜,便和孩子妈妈沟通,希望妈妈主动支持孩子的阅读,挖掘她身上的潜力。

女孩妈妈事业做得顺风顺水,家里经济条件好,也认可老师的观点。便开始有意给孩子买很多有趣的绘本和童书。阅读的力量慢慢在女孩身上展现,她的词汇和思维都明显超过同龄人,心态也变得阳光积极。由阅读进而爱上写作,就在去年,参加成都市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小女孩的妈妈还记得,三年级时,班上开始读文言和白话对照版的《史记》,一套《史记》要花二百多元。有家长嫌贵,不愿意给孩子买。小女孩就和她商量,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套《史记》,送给了同学。

最近,女孩妈妈还和老师交流,孩子看了《单翼天使不孤单》。有一天,突然抱住下班回来的她,轻轻地说,看了那本书后,觉得妈妈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带自己,好辛苦啊!自己一定要孝顺。女孩妈妈心里一热,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直感叹孩子懂事了。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家长亲眼见证了孩子在阅读中的成长变化。许多孩子变得喜欢和父母沟通了,在学校看到的趣事,对于书中故事的想法,都能侃侃而谈。还有些孩子,甚至在生日时,也不向爸爸妈妈要玩具了,坚持要买书。

魏老师还记得,刚开始推行阅读时,不同背景家长们的反应相差之大。条件好的家庭大部分都会表示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则忙于生计、经常对老师建议不理不睬,甚至有人还常反问:读那些书有什么用?

家长的疑虑反而坚定了学校推行亲子阅读的信念。每年新生入学,第一次家长会,除了孩子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老师们讲得最多的是阅读。

低段语文天地的听故事板块,变为在校听故事回家讲给父母听。班级微信群成为了孩子们的阅读分享群。而家长进课堂做讲座更已成为五小班会阅读的常态……

小爱好也可能成为目标

“现在家长们都很支持阅读,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家长文化背景不同,能给予的指导也不一样。” 一年级数学老师刘平谈到家校共读的难点之一说。

在很多家长看来,支持孩子阅读是为了孩子不再走自己“没文化”的老路。五年级的廖卿玥和刘懿婷,是同班同学,二人父母都给他们买了很多课外书,也会抽时间和他们一起共读。寒假期间,他们还一起参加了“阅读成长联盟”成员单位“远川教育研究院”开发的整书细读课程,每周三晚上在家通过超星“学习通”软件远程学习,共读一本书。将来,他们打算成为一个推广阅读的老师。

而家长自身的阅读素养也常常会投射在孩子身上。曾国芩今年六年级,平日除了童话故事,还喜欢看法律和科技书籍。原来,她妈妈曾经学的是法律,爸爸曾在科技大学就读。说到将来的打算,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顿了顿才说:“我的梦想有点浮夸,但我真的很想改变中国现有的教育方式,我觉得应该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西方的结合起来。等我有钱了,我要创办一所创新型的学校,不仅开设语文课、数学课啊,还要开设一些其他有意思的课程,比如消防安全课。我觉得中国的青少年安全事故之所以那么多,和我们缺少这些课,缺少安全意识也有关系……”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阅读现场会

家长课堂

本刊记者采访的五位小书童

刘长誉的爸爸在一家公司任技术总经理,他受爸爸影响很大,爸爸除了加班开会,其余时间基本都在读书。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每次出差回来,都会带一本书给他。爸爸喜欢历史,他也喜欢历史,三年级就开始读文言版《二十五史》。现在已读了一半。遇到不是特别理解的地方,爸爸也会引导一下。出去玩,爸爸最喜欢带着他了解各地的历史和风俗。现在,如果要写一篇介绍龙泉历史文化的文章,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刘长誉对机器人也感兴趣,现在是学校机器人校队队长。他很推崇爸爸的一句话,有些爱好可能普普通通,有些爱好却可以发展成人生的目标。要学好数学,不然怎么编程?英语也要学好,不然怎么了解国外的机器人发展情况?现在,他心中定了两个目标,一个小目标,考上棠湖中学,继续钻研机器人。一个是长大了要当考古学家。他最喜欢看新闻里考古队又在哪里挖出了什么新东西,有时要激动好几天。

和刘长誉一样,四年级潘跃的父母也很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幼儿园时,潘跃在图书馆看到一本科学漫画,上面对米格—25战斗机的介绍,让潘跃兴奋不已。他直和爸爸嚷嚷,要去俄罗斯看米格—25。爸爸问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他想了想,说,那我学俄语嘛。

“英语是我妈给我报的,俄语是我看了米格战斗机,想去俄罗斯自己报的。”潘跃讲起话来,古灵精怪,“我特别喜欢科学类的东西,像《小牛顿》系列,整整60本,我都看完了。”看到大家敬佩的眼神,他又用手比划了一下,其实一本书不厚,很容易就读完了,最后不忘补充一句:“我读过的最厚的书要数《人类简史》了。那是语文老师李老师推荐给我们的,很有意思。和一般的历史书大不同,特别生动。看不懂就上网查资料,很方便。我们班上很多人都在看这本书,大家也没有觉得特别难。”

“阅读改变了我和孩子”

龙泉五小有很多教师子女就读,老师认可学校的办学理念,倡导个性化发展,读书节、创造节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为不同特点的孩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刘平的孩子也在学校,二年级。

其实对刘平而言,与其说是她影响了孩子的阅读,倒不如说,正是孩子改变了她。刚入职时,她几乎不读书。后来有了孩子,为了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床头柜上都会摆上几本书,睡前翻一翻。她也会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孩子五岁时,他们一起读了《小王子》。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孩子边听边手指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移动。或许,这样无意中养成的习惯,加深了孩子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很多孩子上一年级时,不太能识字,需要家长读题才能做作业。而刘平只需将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先告诉孩子,孩子就自己开始做了。

回想孩子的成长,刘平坦言,自从有了孩子,才更加了解学校做阅读的意义。参加校内外活动,也让她在与孩子共读中获益匪浅。

如何选书是家长第一重要的能力。老师经常会在班级群推送阅读书目、阅读方法等,班上也会有共读书目,二年级有八本,老师通过超星学习通软件布置共读任务。孩子们可以在上面阅读,也可以选择纸质书。每本书,超星学习通都配有对应的音频、视频和导读,有利于加深理解,这对家长更加便利。

上学期,校长吴璀给五年级孩子上了一堂《小王子》导读课。刘平想着之前虽然和孩子一起读过,孩子知道书中的主要人物,但对于驯养和意义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浅层次。就在学习通上找来吴校长的导读课,和孩子一起观看。

吴璀讲了另一个故事:一个老奶奶,因为热爱钢琴而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相当于驯养了一门兴趣。孩子看了后很有感觉,平日也在学琴,刘平就以此来鼓励孩子。看完导读视频,她又带孩子重温了一遍电影版《小王子》。

“看完书,用其他故事体味书中的故事,用电影体味书中的故事,会比单纯地阅读,效果好一些。”刘平想着等孩子再大一些,或许等到四五年级,他们再读一次《小王子》。

很多时候,是孩子读什么,刘平跟着读。读了后,两人就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观点。前段时间,孩子痴迷于动物类书籍。拿着刚买的《昆虫记》,吵着要妈妈给他讲。刘平一看,故事情节不多,而且语言多生硬,但还是阻挡不了小孩的兴趣。他们也一起看《绝境狼王》,孩子看得慢,又好奇。一天早上,就忍不住问她,它们真的找到栖息地了吗?刘平点点头。孩子大惊,自己怎么没看到……刘平笑了笑,让孩子自己看,结果会让人大感意外的。

“国学经典,他也在背。学校有国学经典诵读,每天早晨有吟诵。这学期,《千字文》他已经背完了。”刘平想着为以后的小古文阅读打基础,开始有意识培养孩子诵读《千字文》等蒙学读物。

“每天让他背一小句,其实这里面还挺包罗万象的,宇宙自然、日常修养都有涉及,以后阅读古文或许会用到里面的字词。孩子班上也会推荐,这学期,他们就在读《笠翁对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

从一年级开始,好些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古文的能力。低年级是蒙学的吟诵,中高年级就开始读四大名著。六年级的刘长誉,早在幼儿园就读了很多《三国演义》的小故事。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就告诉他要读古书。现在,他早已读完四大名著,还拉动周围同学一起读。

喜欢新技术的乔瑞艳是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孩子也在五小读二年级。现在,像《西游记》《三国演义》,孩子都读过了。因为之前看过关于四大名著适不适合小孩子阅读的争论,乔老师就想着《红楼梦》《水浒传》先不给孩子看了,她希望孩子能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前几天,校长吴璀推荐了一套书《给孩子讲哲学》,她就准备买一套。

课本剧表演

猜你喜欢

刘平爸爸家长
基于弹性模型的飞机操纵动响应分析
吵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和爸爸
爸爸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