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英雄、论忠义的古典名著,真有毒吗

2018-08-03高洪云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岳飞关羽英雄

本刊记者_高洪云

超人、蜘蛛侠、变形金刚都是IP,即知识产权。它包容了外观设计、文学故事、影视作品等带来的一系列财产权。在跨国资本家眼中,关羽、岳飞、诸葛亮、白娘子、七仙女等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IP,可以抢占好莱坞和迪斯尼的很多市场空间。

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鲜事物。十九世纪中叶,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前,国际贸易战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战、信息战、审美和道义权之战,早已在不见硝烟地进行,直到今天依然在延续,而中国大众对此无知无识。

在很多现代知识分子眼中,砍樱桃树的华盛顿是世界性的大英雄,他们含泪朗诵着杰斐逊、林肯的语录。而关羽或岳飞,他们是否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则存在大量的争议。

关于明清小说和四大名著,中国文人一向有自我批评,坊间称“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近年则有李劼、刘再复等学者,称《三国》《水浒》开启了国民的地狱之门。本刊采访的一位苏州名校长,明确反对学生读《三国》。对岳飞,现代人则笑话他情商低、愚忠。

把眼光拉长远,脍炙人口的三国、隋唐、水浒、说岳等,作为讲史论古的素材,在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以及衍生的评书、戏剧中生生不息,他们的精神感召了多少世人!其中尤以关羽、岳飞最耀眼,不仅被后世追封谥号,且进入民间信仰之列,享受封神祭祀。

那么,古典演义小说到底有没有毒呢?对待口耳相传的英雄豪杰,该怎样看待?这是不得不辨的大是大非。

是忠义三国,还是诡诈修罗场?

《东坡志林·卷六)》记载,苏东坡的朋友王彭经常谈及,街巷中的熊孩子太顽劣,家人头疼,就扔给他几个钱,打发去茶馆听评书。听到刘备打了败仗,频频蹙眉,甚至痛哭流涕。听到曹操战败,就欢喜,“是以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以蜀汉为正统,并不是中国历史学家的心血来潮,其一是因襄阳习氏家族五代良史的秉笔直书,如习郁,习珍,吴国袭荆州时,习珍举义七县,屯兵以事蜀汉,兵败后伏剑自杀,其后人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奉蜀汉为正统,以谏桓温北伐之野心。现在,襄阳习家池已完成了修复重建。

其二则是对于魏晋南北朝带来“五胡乱华”的沉痛反省,以至于到今天,东亚文明圈无不以蜀汉为正,以曹魏、司马氏为奸。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说三分”既然成为瓦舍中的热门文艺娱乐项目,为“愉悦听者”,自然难免有说书人提笔增添,进行虚构和夸饰。要知道,明末之前,像《三国》《水浒》《西游》《说岳》等,都已经过几百年的版本流变。

到明清时,上述演义小说可谓波澜壮阔,规模宏大,但由于进行了太多的“艺术加工”,招致不少批评。如对于《三国》,明朝的谢肇湅在《五杂组》中评论“太实则近腐”,清代的章学诚责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丙辰札记》)。金圣叹、李卓吾、李宗吾等都有点评。

异端思想家李卓吾在《焚书》有《题关公小像》,写道:古称三杰,吾不曰萧何、韩信、张良;而曰刘备、关公、张飞。古称三友,吾不曰直、谅与多闻;而曰桃园三结义。呜呼!唯义不朽,故天地曰久,况公皈依三宝,于金仙氏为护法伽蓝,万亿斯年,作吾辈导师哉!

鲁迅的一个观点广为流传:“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概而论之,鲁迅这段评论是针对演义小说的艺术成分脱离史实、情理而发,并未贬低小说的文化价值。而且他对曹操的好评,颠覆而有新意。

在跨国资本家眼中,三国群英、岳飞、白娘子等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IP。图为日本光荣株式会社出品的《三国志》策略竞智类游戏,在中国有很多粉丝,该游戏的配乐被中国影视剧高频率引用

而黑《三国》《水浒》,却代有传人。如李劼先生,把《红楼》捧上天,贬低《三国》《水浒》入地狱。无非批评一个讲权术,心机太深。一个诲盗,渲染游民暴力等。他在备忘录里写道,自己在八九十年代,就给朋友刘再复讲过自己的感想。他近些年的书中,把“权术祸害论”上溯至商周、春秋时期,为纣王翻案,骂周文王、武王,斥责勾践等等。

刘再复《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一书的核心观点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最大的问题,一是暴力崇拜,一是权术崇拜。它们影响和破坏了中国的人心,化作中国人的潜意识,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对水浒,他重点谈了“造反有理”“欲望有罪”“屠杀快感”“宋江的再评价”。对三国,他认为政治、军事、外交和人际,无处不凸显出“诡”字,是权术的集大成者,讲刘备用儒术,曹操行法术,司马懿是阴阳术,以及诡辩术、道术、美人术等。并讨论“义”和智慧的变形。

而学术名人如易中天、袁腾飞的讲坛,则接近传统评书界的论调。早期的柳敬亭,近百年内的连阔如、袁阔成,乃至单田芳、王玥波等,酷爱《三国》,指出其中的温情大义,感天动地,所谓“高台教化”“说书讲古劝人方”,着眼点在大处。

单就刘关张的交情来讲,就古今罕见。少年刘备看到家中院子的大桑树,扬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吓了叔叔一跳。这桥段跟看到秦始皇出游时,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可谓相仿。帝王之志,加上人格魅力,自然容易吸引粉丝。在他早期得到资助招兵镇压黄巾军时,初遇行伍中的关、张,之后刘备颠沛流离,关、张都誓死追随。

刘备能得人心,必有过人之处。投奔公孙瓒时,得到了赵子龙。三顾茅庐,得“王佐之才”诸葛卧龙,有了蜀汉建政的资本。后期因为荆州和吴国失和,关羽和张飞接连惨死,刘备一怒冲冠,至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苦心经营而难以回天。这种为义气报仇而影响国运,岂可以君臣关系看待?又哪里能看出来一个“诡”字?跟汉初、明初的诛杀功臣相比,又当如何?

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就曾讥讽以“智取术驭”来看待三国的肤浅。而三国群英之中,曹操与关羽之间,虽属敌对阵营,但有情有义。与近代战争中的曾国藩之杀李秀成,相互对比,岂不让人唏嘘。

“宋人论事有二病”

对于历史英雄人物,文学作品常常想当然地“添油加醋”,以至于有不少站不住脚的观点流传世间。云遮雾绕之下,人们对英雄的认识有误,就会照着错误的形象来崇拜、模仿,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使得世间再难出英雄,更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

如晚清的义和团运动,有勇无谋,清廷改剿而抚,用民族大义笼络,杀洋人,结果招来八国联军,丧权辱国。吕思勉评论道:“问其何以至此?曰:崇拜英雄而误其真相致之也。盖当时之所谓义和拳者,其心目中各有其所谓英雄之一人,而崇拜之,而模效之。而其所谓英雄者,则非虎而狗,非鹄而鹜。致有此等求益反损、求荣反辱之举也。”

据史书载,义和团非但是血气之勇的莽夫,更有很多愚昧的荒唐,所谓画符念咒,神灵附体,洋枪打不穿身体等。料想义和团中,有祭拜完关公或岳飞,然后以血肉之躯阻挡洋人的子弹的吧。两位战神若泉下有知,当作何念想?

中国古来讲春秋大义,清末至今的民族主义裹挟着爱国,而对于如何是爱国、误国,不妨从岳飞身上看一看。

岳武穆以精忠报国、千古军人楷模而留名青史。他所处的年代,国家内忧外患,北有金国及扶持的傀儡伪辽国,京城失陷,二帝被掳走,河北、河南及齐鲁、陕洛等疆土已失。国内则由于政策频改,如王安石变法,失势后政策又反攻倒算,折腾百姓,加之官僚腐败,民生艰难,遍地盗匪。

此情境下,后世史书对岳飞的对手秦桧,更有很多诋毁,如秦桧南归,是金人故意放走的。称他当宰相后坚持议和同样是金人指使,构陷诛杀岳飞是金兀术给秦桧写信指使。而金人议和是因为抵挡不住岳家军等。

这样浅薄至极的胡说八道,吕思勉在《关岳合传》中写道:“此等说何自来也,曰:皆秦桧死后宋人恶桧甚者,文致之以甚其恶云耳。大抵宋人之论事也,有二病:一曰论人之公罪,必兼及其私德……一曰不明事理,如欲甚忠武之功,则造为忠武死,金酋酌酒相贺,以为和议可坚之说是也。”

宁波的说书人

《观沧海》,范增作品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南烬纪闻》《窃愤录》,宋人已经认为是伪书。卷末有结论,云“世之儒者谓高宗失恢复中原之机会者有二焉:建炎之初失其机者,潜善伯彦偷安于目前误之也;绍兴之后失其机者,秦桧为虏用间误之也。失此二机,而中原之境土未复,君父之大仇未报,国家之大耻不能雪,此忠臣义士之所以扼腕,恨不食贼臣之肉而寝其皮也欤!”鲁迅认为这是“南宋时桧党失势后士论之常套也。”

秦桧坚持罢兵议和,有很多原因,他在金国待过,已经存有不战则已,战则必败之心;又沉溺于北宋以来的旧习,猜忌风气重,心思花在削减将帅兵权上,而不是如何御敌。文臣宰相的这种猜忌,可以说迎合了后期高宗杀岳飞的心理。

宋朝南渡后,主战和主议并存,前期且战且议。秦桧自认为了解金国,以子女金帛当饵,就能牵住敌国的觊觎之心。而主张议和有休养生息、稳定国内、徐图自强的初心。可以说,这是战略失误,公罪,在私德上,或许该宽恕一些。

对内部的盗匪作乱,岳飞给朝廷的奏章《招曹成不服乞进兵劄子》写道:“臣窃惟内寇不除,何以攘外,近郊多壘,何以服远。比年群盗并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故盗亦玩威不畏,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

岳飞是当时一流的干将,军事谋略无人可及,论救亡之策,对内找准治寇之本,对外一路向北,创议营田制,出奇兵巧智,把金国主张南侵的有才有志的将帅宗弼击退,打下南渡之后第一次大胜仗,遏制了敌国锋芒。可以说岳飞的志向坚毅,规划远大,可敬可叹,有如此将才,而无一人能采用他的谋略,简直是“天不祚宋”。

政治的复杂,常常被后世低估、简化。高宗曾对岳飞的上疏如此回答:“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又把他召到寝宫内,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很快却杀了这位忠臣名将。

后世有人说,岳飞情商不够,他若挥师北上把二帝迎回来,高宗还怎么坐稳皇帝宝座?岳飞一心为国,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这点。他曾请求卸甲,“冀保全于终始,亦远引于山林”,但被皇帝多番征召,不得已重新领兵。孤军北伐,欲“直捣黄龙”时,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等到岳飞被下狱后,一些官员乃至布衣为他求情、辩护,或被处死或被流放。韩世忠诘问秦桧,得到的回答是“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韩世忠说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岳飞死后,和议遂成。

吕思勉曾剖析过岳飞之死,以及为何不能把岳飞兵权解除,而非要处死才罢休。他认为这是专制制度的弊端,不是岳飞不聪明。从军权讲,御前五军中,除了刘光世叛降齐国,杨沂中、张俊离京城近,深得皇上信任,韩世忠虽然主张收复失地,但没有岳飞那样坚持。因此皇帝要剪除他,来巩固一人的威权。

所谓国难思良将。古训在南宋时变为飞鸟未尽而藏良弓,狡兔未死而烹良犬,真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读演义书要“取其大者”

孟子讲“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对于英雄与时势的关系,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有精彩描写,不赘述。

而关羽和岳飞,一个爱读《春秋》,践行大义成“义绝”,一个深谙《孙子兵法》,做到神武不杀。两人都算是武将里的圣人。

对蜀汉来讲,关羽死后引发的一连串事件,直接导致蜀国元气大伤至于覆亡。而岳飞被杀,后世普遍认为南宋再无振兴的机会了。

关羽和岳飞,对国家社稷,可谓中流砥柱,且高义高行,是难遇的万世楷模,因此明清不断有皇帝对两人封禅。关羽偏向义气,连江湖帮会都要在他面前磕头盟誓,商家也因他的诚信高风,祈为生意的保护神。岳飞保境安民的色彩更重,在战乱时代,被请入庙宇祭祀。

据史书载,岳飞有不少军功和善举,被百姓、流寇乃至敌国将领钦服。如建炎三年十月,金国将领宗弼带兵到和州(今安徽巢湖市和县),岳飞“泣谏”上司杜充视师,杜充不听,失却天险要地。后来金人渡江,杜充投降,溃败、逃遁的其他将领,放纵士兵剽掠,只有岳飞的部队秋毫无犯。这是军纪得人心,以致岳飞让人在城门挂起岳字旗帜,贼人远远看到,互相告诫不要侵犯,“岳家军”的名声,响彻大地。

而在屯兵宜兴时,盗匪郭吉是当地民患,岳飞带兵大破并降服。其中匪徒张威武不服,岳飞单骑进入贼寇营帐中斩杀。这是保护百姓。史书记载他安抚有方,降服了不少匪寇。

当初宗弼南下时,隆祐太后逃难,在虔城(今赣州)被土豪陈新围攻,因此高宗记仇,密令岳飞屠虔城,岳飞不从,再三请求,而得以保全一城姓名,虔城人感念岳飞的大恩德,“为绘像祠”。而岳飞所到之地,能安民保国,“避地者赖以免祸,图忠武像,奉祠之焉。”这就是后世兴建岳王庙的雏形。因为中国历史上,乱世多,法律公道难伸张,盗寇、兵痞残虐百姓,绝望的百姓没有上帝,只能寄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包公情结雷同),这是岳飞的哀荣,更是时代的不幸。

而清朝时,关帝庙骤增,盖过了岳王庙的风头,有论者称这是满清异族入主中原后故意为之,要弱化岳飞的民族主义英雄形象。

至于关羽的形象,忠义之外却被《三国志》《三国演义》讥为“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有不少缺陷,以致让诸葛亮的联吴抗曹计策失败,不仅身死,也导致刘备征吴而全军覆没。吕思勉则在《关岳合传》中,对关羽所谓的“性格缺陷”进行了强有力的翻案。

吕思勉认为,古今猛将多矣,但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关羽。并从治军、为将、智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至于“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吕思勉例举大量的史实证明:关羽实为克己纳谏、敦诗说礼的千古儒将,与诸葛亮一样足以为后世模范。

吕思勉认为英雄稀少,读书人要负责:

崇拜英雄却不知道英雄的真相,那就崇拜错了。如孔子、释迦牟尼,都是圣人,拿着乡村学究的高头讲章效法孔子,举着乡间刻印的阴鸷文感应篇学习释迦牟尼,这都错了,因为这些都是流变的,不是孔子和释迦牟尼的原始意义了。因此,从汉朝以后,国家名义上尊儒,儒学一统,而真儒越来越少,自唐朝以降,宗风更盛,但高行反而越来越稀少。一句话:画虎不成反类犬。

因此,《三国》《说岳》这类家喻户晓的演义史书,言人人殊,但读书人的各种歪解、曲解、误读,会流毒无穷。毕竟对于英雄的风骨和精神,才是值得学习的。而一本书,有缺陷是正常的,但究竟孰轻孰重,还要自己拿捏。

猜你喜欢

岳飞关羽英雄
“关羽”去世
英雄犬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华容道
岳飞
闲话关羽护嫂
岳飞故事稗钞·序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