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冉:守护乡村教育,我不是独行

2018-08-03余淼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孩子

本刊记者_余淼

信阳这座城市很有意思,走在大街上恍若行走在武汉,满大街的热干面和武汉人家饭店。但作为河南省的地级市,这里又有浓烈的中原大地气息。“楚风”和“豫韵”在这座城市完美融合。

宋冉,就同养育了她的这座城市一般,身上有着不同的气质,既能干练行事,又可婉约待人,既有北方女子的豪气,又有南方女性的淑气。贤山小学7年来的办学之路,由她之口娓娓道来,这种糅杂的风格愈加明显。

聊到当时成为贤山小学校长的选择、一路走来的辛酸、周围朋友的不理解,宋冉说自己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异类”。但随着工作深入,接触了很多扎根乡村的同行以后,她发现原来自己不是独行,还有很多人扎根在条件更艰苦的地方,坚守着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下一代呕心沥血地付出。

贤山小学所在区域,近年来被开发为南湾湖风景区

“想回到教育开始的地方”

宋冉出身书香门第,爷爷是高级知识分子,奶奶是中学教师,父亲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改制厂长。家庭成长环境使然,她身上的书卷气与拼劲交织在一起,既能沉静下来教书育人,也敢于拼劲十足去做些在别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情。

读书的时候,家里本希望宋冉顺利完成中学学业,然后参加高考,以她的成绩考一个不错的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宋冉做了一个全家人反对的选择——考入信阳师范学校,成为一名中师生。

做出这样的决定,与一段往事有关:读初中的时候,宋冉遇到一位老师,她觉得这老师教育方法有问题,很伤学生自尊心,于是暗下决心将来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

从师范校毕业后,宋冉在南湾中学工作,从任课老师,到政教员、团支书、办公室主任……基本所有岗位都经历过。因为教学质量高,所以从工作的第三年开始,学校就安排她一直带毕业班。

长期带九年级,宋冉发现,学生之间分化严重:有的孩子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有的则总是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都到了很糟糕的地步;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接人待物却很不错。宋冉当时就在想,这些孩子小时候差别并不大,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差异越来越明显。

2004年,宋冉成为了母亲,人生角色的转变使她在职业方面变得更加细腻和完整。宋冉一边教着学生,一边陪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但心中的困惑也愈加明显。

和宋冉见面之初的闲聊,我们谈到一个在中国教育界很有趣但又发人深省的话题:初中的老师总是抱怨小学老师,高中老师则抱怨初中老师。

她对此深有体会。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学生问题时时让她头疼不已,但无论宋冉做出怎样的努力和付出,变化都不大,她决定去从根源探寻原因,于是萌发了去小学看看的冲动。

“化缘女校长”诞生记

恰逢此时,贤山小学的上一任老校长因为身体原因,申请从一线退下来。教育局领导问宋冉是否考虑到贤山小学当校长去。正有此意的她于是在8月底,接受了调令。

贤山小学地处信阳市郊,那一年一条笔直的公路刚好修到了学校门口,给人的感觉并不像很多村小总处在偏僻的山区里。

但当宋冉走进贤山小学的大门时,却傻眼了。虽然知道这是一所村小,条件不会太好,宋冉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看到校园里整整有一人高的杂草,她震惊了:“内心蛮复杂的,自己主动要求来,心里还有那么一股子兴奋劲,对这个学校也充满了期待,结果一下遭遇了一盆凉水。”

为了顺利开学,宋冉带着学校老师开始了她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除草。作为从小到大没吃过苦的城市独生子女,宋冉咬紧牙关在八月份的烈阳下干了起来。

正式开学之后,虽然已经在上一所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两所学校存在的巨大差异还是让宋冉有点无从下手。这时退居二线的老校长,开始手把手教宋冉如何当好一名乡村小学校长。

由于师资紧缺,校长宋冉也分配了教学任务,除了教授语文,还需要上一些副科。

整个学校除了电灯和电扇以及一台老式的大屁股电视机就没有任何电器。作为全市电教培训师,已经习惯电脑办公和电化教育的宋冉,完全无法想象和适应这种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办公节奏和环境。

在宋冉的努力下,贤山小学从破旧小平房、只有电灯电扇的一所学校,发展到现在硬件设施几乎全市最先进

在一次朋友聚会,宋冉向一个做房地产的朋友半开玩笑地开口:“我现在办公的时候没办法跟你们联系,学校没有电脑,要不你捐几台方便我们学校办公。”虽故作轻松,但宋冉回忆,“我能感觉到当时我的脸全红了,内心也很煎熬,万一被拒绝这个脸往哪搁啊。只能不停地喝茶水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幸好,那位朋友也热心教育事业,当场答应捐给学校3台电脑。

这之后宋冉又多次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让一些朋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贤山小学。逐渐地,学校的体育设施、投影仪等都有了。

经历过这些,宋冉身上已经少了些文静,多了些“泼辣”,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以前内心的纠结与忐忑。

再后来,浉河区十二小的校长告诉宋冉: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在信阳地区已经建了好几个图书馆,让她也尝试联系一下。于是,通过网络视频,宋冉和对方的负责人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将贤山小学这几年来的发展、自己的办学理念、老师的生命状态、希望孩子们能接受到怎样的教育等等都一一道来,蒲公英的负责人被打动了,当年就到贤山小学修建了蒲公英图书馆。

现在南湾区将科大讯飞公司支持的Pad教学班、智能教室等项目也放进来,贤山小学成为了“智慧校园”试点之一。

宋冉很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学校从破旧小平房、只有电灯电扇的一所学校,到现在硬件设施几乎已经成为全市最先进的,太不容易了。”

在实施信息化教学之前,宋冉耗费了大量的心力培训一线教师,为了防止教学重点出现偏差,一些与教学无关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细节都有规范和注意事项,不能让课堂本末倒置。她说,这些外物是为了让学生汲取知识能更迅速更全面,让老师的教学目标更有指向性,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更能具象化,要分清楚教学的主次。

符合校情的“小而精”

贤山小学的校徽“舞动的彩蝶”是老师们自己设计的,当时学校很“奢侈”地拥有三名美术专业出身的老师,但都在带语文和数学。

2013年到2014年,宋冉开始在学校构建成体系的“三风一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贤山小学“自然成长”的办学理念也逐步形成。

她希望学生像万物一样自然生长与绽放,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状态。就如同贤山小学的校园里,家花与野花并存。教学楼后面还有学生自己种的蔬菜瓜果,宋冉和老师们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然的环境。她要求贤山的老师也是这样,有自己的个性和对教育独特的见解。

宋冉还希望她的学生是自在学习的,她认为很多学生是被动学习,但人在处于一种放松自在的状态下更有读书和学习的愿望。去年在美国,宋冉发现那里的图书馆根据不同人的读书习惯设计了很多不同样式的桌椅,对比规规矩矩的图书馆这样更能激发人们的学习欲望。

所以在天气好的时候,老师经常带着学生们到花园里上课,花园的动植物都是学生们的教材。

宋冉刚到贤山小学时,学校的活动还不成体系的,主题班会、运动会、儿童节汇演、校园广播站都没有,在宋冉的主持下逐步开展了起来。

学校的课程也逐步地完善和丰富起来,如今以“走班”的形式开设了武术课、舞蹈课等等。河南有尚武的风气,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如五步拳等,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培养坚韧的性格。

信阳毛尖闻名天下,贤山小学所处的南湾区既是产茶重镇又是观鸟、观鱼爱好者的天堂。宋冉现在正在探索将茶艺课、生态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对家乡更了解也更热爱,而且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孩子们的美学修养、文化修养都很有帮助。

蒲公英图书馆现在成了学生们最爱去的地方,阅读课也是孩子们最爱的课程之一。下课、午休时很多学生都会跑到图书馆看书,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还成为了小老师,身边围着一圈低年级的孩子。周末的时候,图书馆也对学生开放,很多孩子在家里吵着让家长带他们到学校来一起看书。

在课堂教学方面,老师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不断探索、改进,宋冉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既是对教学负责,对孩子们负责,也是对教育的敬畏。

如今,宋冉在她的教师队伍中提倡“大学科”概念,语文老师不能只上语文,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其他学科知识、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敷衍,必须认真对待。

宋冉回忆起她带二年级时,在一个春天,雨过天晴的午后,正在小花园上课的孩子们突然发现地里长出了一朵蘑菇,于是很开心地叫道:“老师,这里长出一朵蘑菇诶。”宋冉听到后怕孩子们误食,匆匆跑过去,告诉他们:“不能乱吃蘑菇,有些蘑菇是有毒的。”有一个孩子却说,“老师,这蘑菇没有毒,因为它下面有很多蚂蚁。”宋冉很惊讶,小孩说这是她奶奶教她的。因为这件事,宋冉让学生们去搜集资料学习认识哪些蘑菇是有毒哪些蘑菇是无毒的。

还有一次,学校遭遇了“大空难”。在一堂课上,有孩子问蒲公英是怎么飞的。其他孩子七嘴八舌争了起来,宋冉让学生们去查找相关的知识,结果孩子们将飞机、降落伞的各种原理都找了出来。后来,宋冉给他们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自己动手做一个降落伞,绑上家里带来的熟鸡蛋,不磕破就算作业过关。最后校园成了“鸡蛋空难现场”。但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乐趣,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能力。

现在,贤山小学的学生们变得喜欢来学校上课。采访期间正值流感爆发,不少学生因感冒被家长带回家了,还吵着要来学校上课。

贤山小学规模不大,幼儿部30多人,小学部110人不到,所以宋冉的计划是将学校按照精品校打造。她说:“学校规模小有小的好处,我们可以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文化寻根:让孩子们愿意留在家乡

信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留下了太多名人往事,桃花夫人息妫、春申君黄歇、三国名将魏延、北宋名相司马光等等。

宋冉来到学校后,开始着手寻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她认为每一个地域都有独特的印记,最终形成特有的文化,当地的学校是离不开这种文化滋养的。她曾和村里的老支书聊了整整6个小时,就为了了解贤山村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贤山村,正是东汉大儒周磬隐居之所,《后汉书·周磬传》记载,周磬字伯坚,后汉安成人,和帝时举拜谒者,迁阳夏重合令。周磬后因思念母亲,无心做官,便辞官返乡,隐逸在此,故名贤隐山。孝文化对这片土地有千年的润养。

贤山小学建校约56年,这也是宋冉多方打听,村里的老人告诉她的。学校最初设在当时破败不堪的贤隐寺旁边一处漏风漏雨的平房内,桌椅板凳、黑板讲台都是邻近村民送来的。后来,第一任校长将学校迁到了如今的位置,宋冉上一任老校长在只有几间破平房的基础上,又四处奔走盖起了最初的两层教学楼。

宋冉最终决定以“贤孝文化”作为贤山小学的校园文化。校园里现还有一小段最老的墙壁,宋冉告诉记者这是校园文化墙,这堵墙见证了学校一路走来的不易和艰辛,是学校精神延续的象征。

宋冉说:“要让这方水土培养出来的孩子因为这种印迹感到很骄傲。”她认为,每个学校都会有那么几个尖子生,这些学生未来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在远离家乡的大城市工作生活,但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让这些相对平凡的孩子感受到幸福和温度,愿意为自己成长的土地奉献才智与能力,推动家乡变得更好。

宋冉接触偏远地区的乡村教育越深入,越发觉得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太重要了,要不村子空了,人走了,土地也就没有了灵魂。

近几年,因为交通变得便利,地处南湾风景区范围的贤山村发生了巨变,周围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村民在城市变迁中得到了不菲的拆迁款,结果却是人心变了,以前村子里尊师重教的传统丢失了,孩子读不读书变得无所谓,家庭矛盾也陡增。

为了将这种不良风气扭转,宋冉巧妙利用这些家长富有以后对于城乡差异的敏感,想让孩子更趋同于城市孩子的心理,以此为突破口到学生家里给家长做思想工作。

宋冉还创办了“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上课,教家长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教他们学礼仪、学文化,同时邀请了很多教育专家到学校给家长上课。

有一届新生,宋冉在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召开了四次家长会,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逐一跟家长交流。这些家长大多文化水平都不高,宋冉和老师们手把手教他们应该怎样成为好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从2014年开始,陆续有家长开始主动到学校和老师交流,请教老师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各种不好的习惯,寻求家庭与学校合作来帮助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增多。

村委和学校还共同行动,开放学校图书馆,帮助村民排练节目,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连接更为紧密,以良好的家风,来营造更好的学风。

贤山小学教学楼后是一片菜地,由学生自己耕种蔬菜瓜果

贤山小学Pad课堂

贤山村,是东汉大儒周磬隐居之所。周磬后因思念母亲,无心做官,便辞官返乡,隐逸在此,故名贤隐山。孝文化对这片土地有千年的润养。

完善与推广“贤山模式”

采访期间,贤山小学这所“花园式学校”正在动土改建,没有了昔日的痕迹。一打听,原来宋冉申请了专项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将更生态、更“花园”。

此次改造计划的图纸都出自宋冉之手,她说,“我现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建设贤山小学,当我离开这里的时候,贤山小学寄托了我对校园的全部想象。”

与此同时,宋冉准备利用去年获得的“马云乡村校长计划”专项资金筹建一个校长工作室。因为身兼区教育办的职务,宋冉考虑得比一般校长更多一些,她开始计划培养校长后备力量。随着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愈发稠密,学校必然越来越多,但校园硬件条件易得,好的校长却难求。她打算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后备校长们做专门的指导,且将他们送到各名校跟岗培养,在宋冉看来,这项任务已经十分紧迫。

去年10月,在马云公益基金会的组织下,宋冉和另外十几位获奖的校长到美国学习访问。此次美国之行,宋冉收获颇多,发现了自己在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也找到了一些能够在贤山小学落地实现的东西。

比如,社区志愿者进校园。以前宋冉只是想到把师生带出去,却忽略了将志愿者请进来。扩大社会资源的广度来促进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今,贤山小学的各项教育指标,在南湾区已经处在前列,学生素质即使和市区的一些名小学相比也不落下风,虽然客观差距依然存在,但教学质量已经得到社会认同。

学校周边优质人士入住率逐年上升,他们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贤山小学而不局限于信阳市区的几所名校。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是宋冉正在考虑的问题。中国很多学校对家庭教育已经很重视,同家长也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但是社区教育却是很多人忽略掉的。

再者,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人力有尽,但合力无限。宋冉还在美国的时候,当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风风火火地同信阳地区这边关系好的校长们联系了起来。贤山小学同“信阳三大名校”之一的浉河中学结成兄弟学校,希望加强孩子在小升初这个阶段的衔接教育,创办一个“初中学前班”,而不是将问题留给初中。

宋冉计划把贤山小学完全建设好以后,在硬件与软件上形成一套成熟的乡村小学建设体系,然后将“贤山模式”复制推广下去。

快结束采访时,宋冉聊到了成为贤山小学校长以后的辛酸。对她当时的选择,周围的朋友更多的是不理解,觉得她很傻,人应该往高处走,你怎么能去这么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因为各自生活节奏的不同,有些朋友也变得越来越疏远。这让她有种自己是不是“异类”的错觉。

但随着工作深入,接触了很多扎根乡村的同行以后,她发现原来自己不是独行,还有很多人扎根在条件更艰苦的地方,坚守着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下一代呕心沥血地付出。

她说:“这么多年来,我在别人眼里看来属于很任性的人,任性地选择了读师范校,任性地选择了去村小当校长,任性地放弃了更好的升迁机会……但我觉得很值得。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继续任性地干下去,能帮助更多的学生们更好地成长”

宋冉入选2017年全国20名马云乡村校长计划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孩子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