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

2018-08-03

关键词:心律胺碘酮心电图

赵 孝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 红河 661100)

心律失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心电的传导异常或冲动起源异常,从而引起心跳节律的变化,对心脏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临床研究显示,CRP在心律失常发病过程中呈高表达状态,对病情有促进作用,因此临床在拮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同时应关注CRP变化,以提升疗效[1]。本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4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3±14.7)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7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0.5±15.9)岁,病程6个月~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其中,室性心律失常97例、室上性心律失常43例;发病原因,高血压性心脏病43例、冠心病56例、心肌炎21例、原因不明20例;排除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492)100 mg/次,1次/d。观察组使用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54)20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心电图各个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改善超过80%;有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心电图各个指标改善超过50%;无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心电图各个指标改善不足50%[2]。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水平,抽取静脉血3ml,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测定,评估机体炎症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并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检验有差异者用P<0.05表示。

2 结 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x ±s)mg/L

3 讨 论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较多,多由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等异常引发,与基础心脏疾病有密切关联,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均可导致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心律失常。CRP作为常用的炎性因子指标,对反映机体炎症水平较为敏感,也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不仅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诱发心律失常。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能延长动作电位的发生时间,对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均有明显延长作用,减低窦房结自律性,从而减慢心率,对多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改善作用,还对心房扑动和颤动有治疗效果。因此,胺碘酮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心律失常的治疗。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心电图中QT间期明显延长,T波改变,且PR和Q-T间期明显延长,产生恢复心律的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改善心律,促进心律恢复正常,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律胺碘酮心电图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4》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