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2018-08-02王莉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主题情境教学是指围绕教学主题设置特定情境,通过开展活动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采用。它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情境中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开展及活动后反思进行分析,通过主题情境教学探究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王莉,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6)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83-0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主题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思品课的基本形态。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对此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其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环节,如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经验、拓展空间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游戏等活动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加上思品课的教学特点和能力要求,这就更需要教师运用主题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形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等关键能力。

一、情境中活动设计:立意新颖,别具一格

设计主题活动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才能合理地组织活动。近年来,笔者查阅了很多关于品德课中主题活动教学方面的资料,感触颇深:一节课活动很多、很热闹,如果主题不突出、立意不新颖、活动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 活动设计要体现时代性。只有符合时代气息的活动,才能增强活动课的时效性。例如,教学“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课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内容时,事先将4名学生分为一组,然后确定各组的主持人、发言人、计时员、记录员,将活动成果整理在卡纸上。导入新课时,播放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的视频,设计第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各自的感想,说一说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设计与时事相结合,既能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充分结合教学主题,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2. 活动设计要具有整体性。活动设计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在于精挑细选,或者以一个故事作为红线贯穿始末,或者以一个游戏贯穿课堂,或者以一个事件作为主题情境。笔者曾观摩了一节七年级“时移礼易”的优质课评比,整节课都围绕龙龙一家中秋节送礼风波设计一系列活动:礼品选择是一盒月饼、保健品还是直接发微信红包?结合中秋节当天家庭晚宴的视频,找一找有哪些值得点赞和需要改进的礼仪。结合见面礼仪的变化,让学生感悟时移礼易,这节课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活动环节层层相扣,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3. 活动设计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等,也就是要洞悉学情,充分点燃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例如,笔者曾有幸在南通市观摩了一节省级评优课“竞争有规则”,上课开始老师就拿出一个足球,然后开始播放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你们有喜欢的球星吗?足球比赛中有哪些竞争规则?”问题抛出后,却没几个学生积极回应。究其原因在于,老师设计这个活动时考虑不周,事先没有了解学生是否对足球感兴趣,更别提具体的足球比赛规则了。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活动,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设计要有梯度,给学生留有思维拓展的空间。毫无挑战或太过简单的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会积极开动脑筋参加活动。假设一节课就是一场舞台剧,那么剧本设计是否立意新颖、是否别具一格,就是影响舞台剧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情境中活动过程:精彩纷呈,井然有序

活动型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未知性的特点,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引导。活动课能否顺利开展,对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课前要精心备课。笔者备课时,除了精心备教材和学法指导外,还通过网络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案,要结合学情分析:哪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就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合作探究才能解决,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主题活动、把握课堂活动节奏。活动形式可以多样,但不能乱套,要做到收放自如,将活动要求提前告知学生,并准备好活动的材料或视频资料,还要分好小组、明确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职责,考虑活动中的突然状况等。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确保活动按照预设轨道有序进行。

2.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游戏、演讲、表演、视频、图片等,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校园礼仪”时,事先播放一段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礼仪视频,让学生找出其中不和谐的行为,分析這些行为的危害,老师再及时点评,让学生探讨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学校准备评选校园礼仪形象大使,请大家设计活动方案、宣传海报、竞选流程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可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探索能力。

3. 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个性迥异、能力千差万别,学生也是如此。有些老师总喜欢提问优等生,因为他们总能按照教师的要求给出正确答案,能使教学进程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顺利进行;对于有些学生提出的难问题、怪问题则置之不理,很少有教师慎重对待。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质疑,说明他们真正在思考,对活动中回答错误或能质疑答案的学生,老师应进行点拨和引导,如此才能凸显老师的教育智慧。笔者认为,老师要敢于鼓励学生质疑,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表现好的学生固然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和提醒。有时候,你的微笑、关注的目光、小小的奖品,都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

三、情境中活动结束:总结反思,寻求突破

活动结束不代表教学过程终结,一节课如果只有“凤头”“猪肚”而缺少“豹尾”的话,那么这节课也是有遗憾的。精彩的结尾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候老师看看时间不够或无话可说,就会三言两语草草收场,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下课前,老师一定要预留三五分钟时间对本节课做一个系统、概括、延展性的小结,简明扼要地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学习脉络,突出重点和难点,归纳并进行拓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小结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仅要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要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哪怕是全国优质课,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遗憾,因为有遗憾才会推动老师不断钻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和失败之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经验不断得到提升和升华。其实,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在遗憾、改进、再遗憾、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通过不断反思可以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例如,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材把握是否准确、学情分析是否到位、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作业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学生关键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等。备课时,尽管老师会预设各种不同学案,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课堂的鲜活性、动态性等特点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学生没有按照原计划回答问题,老师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感到尴尬……这就要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不是老师的设问不合适,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偏差?如果以后教学中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认真反思。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意,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情境创设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教学不是活动的简单叠加,更不是表面的虚假热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情境设计,通过主题活动教学促使学生在增长基础性知识同时培育理性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参与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素养、升华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