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
2018-08-02张登峰
张登峰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该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的权威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呢?依据专家分析: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还要注意和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指导他们确立目标,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需要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之中。
三、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变成动态的研究者
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教学情境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只有从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研究者,才能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和学生成长变化的需要。
教师要成为动态研究者,在具备上述研究能力的同时,还要成为现代研究型的教师,这也是保证教师实现教学行为转换的前提。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行教育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更新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改善、充实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以下具体的研究途径:一是在积累经验的教学实践中,加大新的教育理论学习与分析的力度,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使经验得以不断提炼、发展,然后再反过来指导实践,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避免工作中走弯路;二是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对已经积累的丰厚经验进行提炼、升华,更科学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师这种不断自我充电的过程,对完善教师的师德人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更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能力。这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課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总之,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