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2018-08-02张一澍黄振华王永明姜玲玲

理论观察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张一澍 黄振华 王永明 姜玲玲

摘 要:孝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孝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在高校德育中加入传统孝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学生修养、弘扬时代精神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弘扬良好家风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高校德育教育;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3 — 0131 — 03

我国的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的内涵更是十分丰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孝道观念逐渐在部分人心美德中失去了其重要地位,而有的人更是将这种传统抛之脑后,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德育教育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了打破这一僵局的有利武器。

一、加强孝文化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十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中有关于养老以及敬老的话题更是在几千年前就被人们所谈论。因此不管是加强孝文化传承还是促进孝文化创新都成为了弘扬中华孝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推动力。

(一)加强孝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孝文化

孝文化包含了所有的有关于孝的制度理论、思想观念、文艺作品、行为规范以及民风民俗。孝文化所传达的重点是人性的真善美,而行孝则变为了美德之首、齐家治国之道,我国的孝文化将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品性塑造得更为丰厚。我国孝文化在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推崇以及人民群众的实践之后,已经逐步变成了基本的中华道德规范原则以及社会基本特征〔1〕。我国孝文化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敬老养老,孝道是中华民族所普遍认同的传统,主要强调的就是尊老爱幼,关键的在于子女要孝敬父母、晚辈要尊敬爱护老人,让老人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孝文化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将来都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

(二)加强孝文化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指的就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呈现对抗性矛盾的统一状态。而作为和谐文化之中的基础,孝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的发展。就孝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来看,我国孝文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构建我国社会的和谐氛围。我国孝文化发挥着极稳定社会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维护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家庭之中成长并在长大之后逐步融入社会,在家尽孝以及为国尽忠始终是传统的中华美德。如果正确引导中华孝文化将会引领出众多良好的社会规则并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2〕。而弘扬孝文化则是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性格的有利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团结的人际关系并促进社会稳定。

(三)加强孝文化教育有利于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已经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2051年将会达到最大值并维持在3亿到4亿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将会成为拥有最多全球老年人的国家,而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随之给社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便是老年人养老模式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代际关系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生存压力的增大使得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完全靠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如今,在一部分社会成员心中,老年人就是阻碍他们继续前进的累赘〔3〕。在这个过程之中,孝道被逐渐淡化,老人在家庭中的生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实现社会养老,专职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较少,这种现状已经与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和工作需求不能相适应。因此培养年轻一代尊老、敬老养老观念意识。加强孝文化教育可以缓解我国当前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为社会减轻负担把养老落到实处提供一定的解决途径。

二、影响大学生传承孝文化的因素分析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在独子化社会、市场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全球化社会之下,他们逐渐成长起来了,所以其有着独特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他们对包括传统孝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不过却在实际生活中显现出了淡薄的孝道观念,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敬老意识更加薄弱、难以理解长辈的行为观念、不懂得尊重父母。许多的大学生将父母对自身的照顾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往往只是顾及自身感受而忽视了父母的感受,因此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便开始贪图享乐、荒废学业,甚至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入校之后感觉终于可以解脱了。致使现今的大学生缺乏孝道观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涵盖了社会历史因素,又包括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缺失的因素〔4〕。

首先,就家庭角度而言,在受到社会生存压力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后,家庭教育存在许多失衡现象。现今,家长普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往往只是要求孩子拥有好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國家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四个老人要照顾一个孩子,这种情况之下,家长就会对孩子百依百顺,这就导致许多的孩子认为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事。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生命之中扮演着第一任老师的角色,但是部分家长却没有以身作则,这就给孩子留下了较为不好的影响。

其次,就学校角度而言,至今为止,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中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习。高校德育大多比较重视的是理论灌输,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恰恰是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因此大多高校德育学习难以顺应学生身心规律。以及在日常中孝文化知识传播途径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孝文化理念。

最后,受到社会中一些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思想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所以核心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因此人们所遵守的包括孝道标准也被打破了〔5〕。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物质开始推动社会发展。人们只讲利益,只图回报。这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三观的养成以及对高校的德育教育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继承与弘扬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组成部分,传统孝文化必须要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获得继承与弘扬,同时还要使其获得转化和创新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认真的做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传统孝文化的时代解读

在高校德育中,创新和传承传统孝文化必须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补充和完善传统孝文化内涵并逐渐丰富其时代内涵,唯有如此,才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同时也更加便于大学生接受〔6〕。传统孝文化中既具有精华也具有糟粕,那么在解读传统孝文化内涵之时便需要把传统孝文化思想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时代内容相互结合,从而引申出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比如在传统孝文化中表达出的敬养、大道之孝、不辱等理念,这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谋而合,所以这两种理念便能够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时代解读和融合:1.立足于传统孝文化中倡导的“敬养”理念,可以结合“友善”的时代内涵。在传统孝文化之中,对父母进行“敬养”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指的就是子女需要尊敬并赡养父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便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家庭美德教育之中,使用“尊老爱幼”来进行诠释,使用孝德观念来进行要求,并把这种价值理念对全社会进行推广。2.立足于传统孝文化中倡导的“不辱”理念,可以结合“诚信”以及“敬业”这两个时代内涵。在传统孝文化之中,需要子女做到“不辱亲”,也就是说需要子女在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做出有辱家风之事。而这一理念则能够结合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中的“诚信”内容。而传统孝文化中还要求子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扬名于世。这部分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将其内容引申为“爱岗敬业”的价值要求。3.立足于传统孝文化中倡导的“大道之孝”理念,可以结合“爱国”的时代内涵。在传统孝文化之中,“大道之孝”指的就是需要子女将自身奉献给国家,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爱国”原则几乎一致。不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阐述这一理念时,还是需要注意摒弃古人受其历史局限性所要求的愚孝、愚忠理念,从而使“大道之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理性爱国要求更加贴合。

(二)立足于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以提升高校德育中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力

高校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以此来增强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得以传承和创新。在建设校园传统文化的过程之中,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二是制度文化建设;三是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要立足于这三个层面来进行校园传统文化的建设并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首先,是要让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结合孝文化,从而让大学生可以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到孝文化的氛围,比如就可以通过校园建筑,校园标识,以及校园园林来展示孝文化氛围〔7〕。可以立足于校园发展历史来建造师德林、感恩墙、励志园等来融入传统孝文化,从而让大学生可以在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孝文化氛围,这已经成为了沉香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次,可以在校园制度建设中加入孝文化内容,从帮助大学生提升孝道理念。最后,需要将校园精神文化与孝文化相结合,督促学生们践行孝的行为并产生孝文化情感。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成员所普遍认同的学校风貌、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如果想要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能够得以传承与创新,就必须要在高校的校风、教风、校训、学风中融入孝文化,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尊师重道的文化氛乐于教学、乐于学习。除此之外,校园精神文化还包括了校园行为文化,这一文化体现在师生的言行举止之中,综合反应了学校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以及公共关系。而高校在建设校园行为文化的整体过程之中,可以将传统孝文化加入到学生社会实践以及社团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自觉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优秀文化的主体。

(三)以良好家风来激发大学生传承传统孝文化的责任感

在我国古代,倡导修身齐家治理国家的理念,指的就是只要家风淳厚,那么民风将会淳厚;只有众多家庭教育好了自己的子女,那么社会风气才会更加良好。所以,为了培养大学生传承与创新优秀孝文化的责任感,就必须要借助家庭以及社会的力量。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孝道行为中起引导作用。唯有家庭重视传统孝道,所培育出的子女才能够将传统孝道理念付诸于自己的实际行动。那么在家庭方面,就需要注重家风建设,从而让传统孝文化可以融入到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之中,这些都是学校德育教育传承与创新传统孝文化的重大基础和前提。在传统孝文化中,不管是“笃学修行,不坠门风”还是“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些我们所熟悉的家风都与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才能激发大学生传承优秀孝文化的责任感,如果离开了社会及家庭的配合,那么高校德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所以高校德育教育中传承与创新传统孝文化不仅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还需要社会以及家庭的紧密配合。为了促使大学生德育教育提升一个层次并让中华传统孝文化美德得以持续传承与创新,需要营造良好家风,净化社会风尚以及校园氛围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参 考 文 献〕

〔1〕匡长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73.

〔2〕李雅洁.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为例〔J〕.西北医学教育,2016,(05):735.

〔3〕馬金珠,颜亮.凝聚青年智慧弘扬实干精神——优秀青年志愿者之知、情、意、行〔J〕.现代商贸工业,2016,(16):71.

〔4〕杨维杰,李昳华.把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普洱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8):117.

〔5〕魏伟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1):66.

〔6〕孙建,吴利萍,丁谦,宋豫,张干.高校教师群体亚文化对高校“三风”建设影响研究——组织理论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角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43.

〔7〕梁景时,关鸿静.中国“80后”年轻人孝道践履缺失问题成因分析及问题解决路径和举措〔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9.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融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创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基于智慧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
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