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 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2018-08-02代莉莎刘凌
代莉莎 刘凌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组织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当前,一些“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存在爱国情怀较浓但理想信念较弱,自我意识较强但缺乏团队精神,敢于挑战创新但承受能力较差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和当前主题教育活动现状对创新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分层分类,承故鼎新,加强指导,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并为提升基层组织活力提出了切实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主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共青团工作,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坚持改革创新团的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要创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服务大局的载体和方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
一、“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当前,“95后”大学生已成为了高校青年学生的主体人群。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用“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点评了“95后”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生力军,“95后”大学生自我进取意识较强,思想上也普遍要求进步。他们思想开放、个性张扬、充满活力、敢于探索,在充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爱国情怀较浓,但理想信念较弱
总体上看,大多数“95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彰显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但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国外拜金、享乐等多种思潮的冲击下,个别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为功利化,不同程度地以是否有利于个人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理想信念较为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自我意識较强,但缺乏团队精神
“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独立,充满自信,对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观点和价值观念有自己独立的态度和判断。这种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人合作分享,不愿服从教师或组织的管理,较少考虑他人感受,比较缺乏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敢于挑战创新,但承受能力较差
与“80后”不同,这一代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他们视野宽广、思想开放、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的判断见解,乐于发现新事物、探索新知识、挑战新高度。但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很少经历磨难或挫折,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便懈怠退缩,甚至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四)喜欢与人交流,但社交能力不足
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5后”大学生对网络有着特殊的依赖性,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媒介和社交媒介获取信息、沟通交友、发表言论、娱乐消遣。网络在给他们带来了便利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网上侃侃而谈、网下默默无语的现象屡见不鲜,其社交能力不断退化。
二、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现状及不足
高校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它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为目的,以某种特定思想或主题为核心内容,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基层组织自行开展的、能够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活动。其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学校基层团组织平均每年六次以上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主题覆盖“学习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梦·中国梦”“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等多个内容,形式上也包括报告讲座、演讲征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活动主题未应需应势,不能满足“95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活动方式偏于传统单一,易流于形式、渗透性不够等。
三、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团中央学校部在《学校共青团2018年工作要点》中强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学生,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开展主题活动一定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突出主题团日的基础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做好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从“分层分类,承故鼎新,加强指导,打造品牌”上多下功夫。
(一)纵向划分层次,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所谓纵向划分层次,就是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进行划分,同样的主题面对大一新生、大四毕业生和研究生等不同群体,其具体开展的内容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高举着学习两会精神的旗帜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但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学生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回答不出这样三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的两会是什么?我们学习两会精神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所学的两会精神对大学生活的影响是什么?由此可见,只有增强活动内容的明确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不同学历的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为出发点,才能使参与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次活动的意义。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在学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每个年级可对其中的部分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例如:对于懵懂的大一新生应以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开展适应性教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对正在成长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应以文明友善、立志成才为主要内容开展个性化培育,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应以爱国敬业教育为主要内容,教育他们遵守就业秩序,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对于研究生,应以诚实守信教育为主要内容,教育他们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
(二)横向细化类别,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主题教育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过程。常抓体现在要经常性地进行团章团史、爱国主义、雷锋精神等教育,使青年团员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常新体现在要与时俱进,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符合青年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内容开展教育,使受教育者真正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效果。因此,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有系统性和时效性,在开展前应进行广泛调研,以青年学生的主观、客观需求为出发点,横向细化类别,结合实际设计活动主题,做到“缺什么,教什么,想学什么,安排什么”,把“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增强教育效果。例如: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的不同程度的学生缺乏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开展满足学生精神追求类的“我的大学我做主”等教育活动:在新生进校和毕业离校等时间节点,开展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爱校、感恩类教育活动等。
(三)打造品牌活动,增强教育实效
作为一个成功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幅度的宣传和广泛的参与是必需的,这是保证影响力度的最基本要求。但这只是横向影响的表现,要评价一个主题活动的影响力,我们更应该注重主题教育的深度。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应是做完工作总结就算完成了,而应持续引向深入,加强其深入的影响力。因此,打造品牌活动是教育深入延续的最好体现。比如,针对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开展了“我眼中的活雷锋”摄影作品大赛。
(四)拓宽教育形式,实现全员参与
一项成功的主题教育活动既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形式,只有采取有新意、有参与性的形式,才能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擴大主题教育的影响力。从近几年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来看,活动宣传力度方面的问题不大,学生的参与率也比较高,但对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说,感受特别强烈、印象特别深刻的东西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动力不足,很多时候都是“依葫芦画瓢”的状态,没有真正地进行自主创新。所以,基层团组织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得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潜移默化地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组织生活、支部活动、学习实践等环节,在继承课堂教育和报告讲座等传统教育形式的同时,增加调研讨论、模拟课堂、“互联网+”和App等新兴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责编: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