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停车范本
2018-08-02■张建
■ 张 建
近十年来,深圳市小汽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据深圳市交警部门统计,2007年小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2016年突破300万辆。而截至2016年底,交警部门备案的经营性停车场泊位数仅有111.3万个,虽然在2014年底实施限购,但每年车位供应速度仍然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缺口仍在不断扩大,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为有效缓解停车矛盾,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停车产业化,深圳市发改委历时两年牵头编制了《深圳市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目前,《规划》已由深圳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和公安交警局四部门于今年7月联合发布。
一.主要策略:差别化供给
《规划》按照“智慧引领、空间破局、多元融合、精准调控”的基本思路,以停车调查数据为支撑,以差别化停车供给政策为导向,以满足刚性停车需求为根本,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
(一)坚持停车供给差别化
引导交通拥堵区域停车泊位合理供给,精准增加基本停车供给,从严控制出行停车供给,实现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调整停车配建指标,尽量满足居住区的停车需求。
(二)坚持停车设施立体化
采用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技术新手段,充分挖潜,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将高标准、高质量的全自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作为停车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坚持停车充电一体化
强化停车设施与充电基础设施在规划布局、建设机制、运营服务、标准规范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创新商业合作和服务模式,推动停车设施与充电基础设施协同发展,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
(四)坚持停车智慧化产业化
推进停车场智慧化标准改造,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机制,逐步实现,全市停车场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营造停车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各类停车设施。
二.建设目标:10万公共泊位
《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10万个以上公共泊位,重点缓解医院、公园、学校、机关、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集中区以及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难问题。另外,各类建筑配建35万个车位。《规划》将公共停车场增建工程、老旧居住(小)区停车扩容工程、路边停车全覆盖工程、智慧停车联网工程作为实施停车设施建设的重点。同时,为高效有序推进项目实施落地,《规划》明确了各类项目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时序。
按照尽量满足基本车位、从严控制出行车位原则,落实差别化停车供给策略,《规划》提出将公共设施集中区、老旧居住(小)区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作为停车设施建设规划的重点,优先安排停车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落实:
(一)利用公共空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统筹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开发强度、公交可达性及道路网容量等因素,结合停车需求和建设条件,充分利用和挖掘公园绿地、医院、学校、机关、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旅游景区等内部及周边土地空间资源,按照“就近、分散、适量”布设原则,确定公共停车设施项目选址、规模、建设形式、投资匡算、投资方式等建设要求。至2020年,全市共规划利用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空间建设181个公共停车工程项目,共提供7.12万个泊位。
(二)挖潜存量空间,保障基本停车需求
根据老旧居住(小)区停车场停车需求和建设条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挖潜改造:一是利用小区内部临时停车场、边角地块、建筑退线空间及单侧靠墙通道等空间新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二是通过对现有平面停车设施进行机械式立体化改造。充分挖掘老旧居住(小)区内部可利用的空间资源,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尽量满足基本停车需求。至2020年,向社会资本推介1157个有停车设施建设需求的老旧居住(小)区,优先实施建设条件较好、建设需求迫切的147个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项目,提供约3.11万个泊位。
(三)是增设路内车位,缓解近期停车矛盾
重点加强原特区外组团中心片区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建设,兼顾必要的、临时性短时停车需求。同步推进智慧路边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路边停车标识系统建设,逐步提高路边停车效率和管理水平。路内停车设施影响路外停车设施有效利用的,须逐步取消。至2020年,组织实施3个路边停车项目,提供约1.65万个路边临时停车泊位。
(四)推进智慧停车工程,提高停车设施利用效率
构建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信息,实现车位级互联。启动停车智慧化标准化改造试点,推进存量停车场智慧停车技术验证及接入标准试点项目建设。对标国际先进城市,结合公共停车场增建工程,设置国际一流标准的公共停车设施标志标牌系统。合理选择周转量大的停车场及交通拥堵片区,依托智慧停车云平台,开展分级停车诱导系统应用示范,加快构建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意义的城市级智慧停车诱导体系。
三.实施机制:系统推动
(一)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协同
深圳市建立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协同、市区两级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改变“政出多门,单打独斗,协同不足”现状,按照“一个顶层设计、一个规划项目库、一个实施计划”,体系化推动全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协调推动政策落地和项目落地。各区(新区)建立健全相应的区级组织协调机制,做好市-区两级工作层面的联动和衔接。
《规划》是近期指导全市停车设施布局和项目建设的基本纲领,是编制和实施各区(新区)停车相关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重要基础,是安排深圳市政府投资、明确市区投资事权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引导社会投资投向的重要抓手。
(二)周密调查,规划统筹
2017年深圳停车大调查以质量为中心,主要围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做好事前谋划、事中督导、事后检查工作。停车调查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深圳市相关部门的肯定。通过事前确定调查内容、组织方式、开展试点调查和编制停车调查手册,事中建立组织中枢、沟通机制和督导机制,事后建立数据校验复核机制,历时三个月顺利完成调查。停车调查创新了停车调查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高数据质量和高调查效率,为规划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
《规划》以停车供需分布图为资源配置的总纲,以“小单元平衡”为基本规划思路,以“拥车不等于用车”“车位错时共享”为基本理念,结合城市规划配建标准,建立停车场建设规模论证框架体系,精准配置停车资源。同时将老旧居住(小)区停车改善纳入规划体系,通过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加强资源配置,逐步缓解老旧居住(小)区停车矛盾。
(三)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停车设施项目具有经营性和民生工程的双重属性。《规划》中重点建设的公共停车工程,主要拟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库第一部分共119个项目(含6个项目包)拟采取深圳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由特区建发集团作为实施主体和政府出资人代表统筹该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考虑到先行加快推进一批试点项目为全市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及智慧化改造探索实施经验,项目库第二部分共35个项目(含1个项目包)由深圳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主要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负责落实,部分智慧化标准化改造试点项目由特区建发集团推进建设。项目库第三部分共有43个项目拟采用区政府投资模式,由各区发改部门负责相关建设工作。《规划》中的老旧居住(小)区停车工程,主要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通过出台《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设施投资补助实施细则》《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社会资本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积极性。
为顺利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工作,《规划》还在配套文件、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