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方向学原理 反方向来考查(下)
——兼谈领悟高考设问特点,培养学生“反向”思维

2018-08-02河北孟志三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原理

河北 孟志三

上篇文章从自然地理方面展示了正方向学原理、规律,高考反方向来考查这些原理、规律的灵活应用,下篇文章将从人文地理方面进一步展示高考试题的这个特点。下篇:人文地理方面

一、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布局在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地方,但这个企业却偏向劳动力价格高的国家扩张建厂

【例1】(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回答问题。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正方向学习原理】纺纱厂属于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按照课本教材原理应布局在劳动力数量充足、廉价的区位,而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发达国家逐渐失去了成本优势,致使这类工业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反方向考查问题】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什么?

由材料信息可得出,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巴基斯坦、中国、美国,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同时,由于美国国内技术水平高,市场准入严格,K企业选择在美国建厂,可以利用这些优势,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占领国外市场,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分析至此,可以非常明确问题的核心,“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故劳动力成本不是K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纺纱厂的消费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本应是城市在内,乡村在外,但这个地区却不这样规划

【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回答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拥有良好城市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有感觉的城市。为此,我们应该凭着对艺术的忠诚,做好每一件与我们有缘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的符号,用城市公共艺术彰显城市的文化和特质,展示城市的形象与魅力。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正方向学习原理】按照课本教材原理,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是从里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郊区,市中心交通条件优越,四通八达,人口密度大、数量多,商业区占据于此,接近市场并便于运输商品;工业区占据城市外围地区,主要是考虑地价和用地规模以及保护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是为了方便居民购物和上下班,这样的地域结构,便于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处理好商业、住宅、工业活动之间的关系,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反方向考查问题】本题的题干背景材料是乡村在内,城市在外的“绿心”城市。通过材料“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这一信息,说明该地城乡土地空间分布明确,互不干扰,从这个思维角度,进一步推理出该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间在空间上有着明确的地域分布,这种分工促进了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这也是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的一种方式,即该地区规划的城市地域与空间结构,体现了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至此,可以明确这样的问题: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本来就没有固定模式,只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当地的各种因素和谐一致,就是合理的。通过这样对比思考,一方面可以掌握课本原理,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课本原理之外的特例情况,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

【答案】4.A 5.B 6.D

【解析】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因此各核心城市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服务种类上,这同时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级也没有受到限制,故选A。

5.根据材料,在兰斯塔德的空间规划上,每个核心城市都具有其自身特殊职能,因而有利于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发挥规模效益,整体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产生的直接影响,故选B。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这样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故选D;这样规划可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而不能提高乡村人口比重,排除A;会提高人口密度,排除B;可以降低城市间的无序竞争,排除C。

三、动力指向型工业本应布局在能源充足的区位,但这两家企业却不这样布局

【例3】下图为江苏南部某镇一家炼铜厂的生产和销售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这家炼铜厂的工业布局属于

( )

A.劳力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正方向学习原理】按照课本教材原理,炼铜厂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能源充足的区位。

【反方向考查问题】题中这家炼铜厂的工业布局属于哪一指向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得出炼铜厂接近长三角消费市场,而非靠近水电站或火电站等能源充足的地区,也就是说,这家炼铜厂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故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因此做该类试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材料背景和图示信息,要细心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按照命题人的要求,落实答案,切勿盲目下笔,想当然作答。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这家炼铜厂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消费市场,且苏南地区毗邻长三角地区,靠近消费市场,故这家炼铜厂的工业布局属于市场指向型,故选C。

四、进入高铁时代,生活节奏快捷,但这里偏偏流行“国际慢城”

【例4】(2015年江苏卷)(节选)“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骑单车慢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正方向学习原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想在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就要比别人更有效地处理好事情,如此必然导致生活节奏变快。特别是眼下社会又步入了高铁时代,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人们很难感受得到慢节奏的生活。

【反方向考查问题】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

在城市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本题反其道而行之,出了一个“国际慢城”的题型,城市化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城市的密度越来越大,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业、高楼大厦包围,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人们留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太少,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于是,国际上推出一种全新的理念,即“慢城”,这是一种新的城市模式,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其理念是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支持都市绿化,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国际慢城”是种具有独特地方感宜居城镇模式,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可以推理出骑单车出行和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尽可能放慢节奏,保护环境,重复利用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答案】AB

【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骑单车出行和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故选A,B项。

通过对以上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地理学一般规律、原理的大框架下,是有特殊情况存在的,这样的特殊情况往往成为命题专家关注的“闪光点”,但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往往却成为了做题的易错点,在平时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正是因为对重难点知识的过于关注,反复训练,对于这些不被注意的小细节、小环节,没有真正探讨过、重视过、训练过,所以,当学生拿到这样的反方向设问的试题时,就会找不到突破口,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重视。在今后的地理教学和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再从反方向挖掘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背后的知识,虚拟结果,反向索因,站在同一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多思考几个“如果”,多问几个“为什么”,一题多变,激发逆向思维,正逆互用,促进双向思维的有效联结和灵活变通,从而提高应变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设计问题,设计反向思维问题,做到一题多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注意这些问题是不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系列问题,连续地向学生提问,将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作为前一个问题的继续。这样做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是训练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种基础。

猜你喜欢

原理
转底炉工艺原理及生产实践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巩固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解读阿基米德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色彩原理
容斥原理在竞赛中的两个应用